人们要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来工作:“要赶不要急,要忙不要乱,要松不要紧。”

《  放 松 禅  》

禅者的风格 禅者的风范
果东法师
禅与生命潜能开发
专访·一如  /   图片·“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

学禅是要开发潜能,潜能就是智慧。
智慧就是当你肯定自我、称赞自我之后,
能够把自我放在一边,这个时候你就完成了。
要放下自我,必须先肯定自我,踏出修行的第一步,
照着修习禅法的观念和方法去努力去练习,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后也是常常打坐,
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生活。 
圣严法师其中一句最经典的法语:“忙人时间最多。”因为忙人做事最有效率,能充分掌握时间。他并鼓励人们要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来工作:“要赶不要急,要忙不要乱,要松不要紧。”
禅修,正是一种由内到外帮助人放松压力的根本之道。一般人工作一忙,就压力就重重,如果能在任何一个紧张的当下,以禅法放松身心,或以禅的观念面对问题,会发现工作中的自己,焕然一新!随时随地都能以禅法来放松自己,调整工作节奏。
“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联合“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定于3月22日在吉隆坡“绿野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放松一日禅”,活动内容包括:走路禅、吃饭禅、睡觉禅、动禅、工作禅等等。且听法鼓山方丈和尚果东法师畅谈怎样才叫做放松?乃至禅修的放松要领——

记:请问师父,放松与禅修有何关系?
果:学禅的人,应该知道它最基本的方法是“放松”和“专心”。放松,呼吸是最好的入手处,深深吸口气,感觉清新的空气进入肺部,再把压力、负担呼出来,然而人们都有念头,起心动念,意念纷飞,如何把心放松?例如有人晚上睡不着,就数绵羊,而我们禅修使用的数息观,学会放松身心,能让我们身心安定。因此,放松可说是禅修的基本功,而汉传禅佛教中的默照禅,更是教人从身到心彻底放松的方法。所谓放下自我中心的执著,是“默”,清楚知道自心,是“照”。心得自在,才是真自在。

放松·放空·放下

记:放松与放下、放空有何不同?
果:放松,是放下的基础,而唯有放下才能真正的放松。
一般人习惯将看到的现象分割为我的、你的、外在的环境,我的五蕴、外在的五蕴-----。由于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心和众生、环境是一体的,当外境一动,心跟着运作,心一在乎、一对立,身体就会跟着紧绷。因此,放下,就是放下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也就是五蕴皆空。心的放松就是放下,身的放下就是放松。心不去在乎、不用力,心甘情愿,放下才能放松,不受任何影响。开发自己的正念,就是真正的放松。
放空,是指什么都不想、都不做。当我们不想、不做时,乍看之下好像放松了,但这只是表层的松,因为我们可能不清楚自己正处于怎样的状态,如果进一步向内探索,或许深层的自我仍在千般计较。
专 心 与 当 下
禅是专心一意,做任何事情都能周顾全盘,并清楚自己当下在做什么。如果能够这么认真地从现实生活中去定义禅,时时用心,把自己放在当下,这便是禅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其次,放空表面上好像什么都不想,但其实还是抓住了一个“什么都不想、都不做”的念头。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而是不放这边也不放那边,心不停留于任何一种状态,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
放松,即是不要烦恼,不要挂碍,没有得失心,无妄念,无杂念。放空,是让自己暂时什么都不想、不做,是有助于放松,但也不是放松。放松,不只是方法,更是禅法,教人放下我执的起点。

静坐·打坐·定慧

记:近期杨定一博士的一本新作:《静坐》,他于书中指出“我觉得有一个方法特别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方法的方法,也就是“只管打坐”(shikantaza),无上法门。
请问师父这“静坐”与禅修的打坐有何不同?
果:我没看过杨定一博士这本书,无从解读他的“静坐”,一般上的静坐,与禅修的打坐的最明显的分别是----禅,是开发我们的智慧。
开发智慧,就是要心中没有杂念、妄想,最重要的是没有自我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事情,这种态度就叫做智慧。
智慧一定要从定的基础产生,当真正的智慧显现的时候,定就在智慧之中;当定的时候,智慧就在定之中,这是中国禅的基本观念。
因此,中国禅宗在修习禅法是,以打坐修定,它是基础工夫,但不一定要打坐才能修定,打坐也不一定就能理解禅。但是若没有定的基本工夫,就不会有真正的智慧出现。
禅是专心一意,做任何事情都能周顾全盘,并清楚自己当下在做什么。如果能够这么认真地从现实生活中去定义禅,时时用心,把自己放在当下,这便是禅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学禅是要开发潜能,潜能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当你肯定自我、称赞自我之后,能够把自我放在一边,这个时候你就完成了。要放下自我,必须先肯定自我,踏出修行的第一步,照着修习禅法的观念和方法去努力去练习,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后也是常常打坐,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生活。

心念·正念·光明

记:何谓禅者的风格?何谓禅者的风范?
果:禅者的风格是活得自在、踏实、简朴。禅者的风范,即是智慧,是一种无我的态度。借假修真,就是一种禅者智慧的风范。
人生如一场戏,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希望将之扮演好,虽然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但境界来时却很难做到,原因正是缺乏“安心”之道;而心很微妙,起烦恼的是心,察觉烦恼的也是心,因此平时应透过情境来帮助练习身心安定的功夫。
例如当在无助的状态之下,就可以想起《金刚经》中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观念,亦即无住生心,以无执著的心从而生起清净心、慈悲心、智慧心,因此在人生当中,应该练习无论碰到逆境、顺境,都能以感恩的态度面对,感谢每一种境界,都是在成就自己修福修慧的资粮。
光 明 远 大
能够智慧转境,处处现光明;能够自心光明,念念心欢喜;能够慈悲利他,人人皆贵人;能够希望远大,愿愿自成就!
人生的旅程中难免遇到逆境,我们必须学习“转念”,“心念转为正念,希望光明无限,心念化为净念,当下净土照见”,这些词句浅显易记,也是远离烦恼忧苦的妙方。
“逆境转个弯,前景无限寛;身段柔和弯,处世相见欢”期望大家都能够将自身、他人与环境视为生命共同体,从奉献利他来完成个人生命的价值。

忏除习性·转化个性·开发佛性

记:法鼓文化近期出版“带着禅心去上班”的丛书,给予上班族安顿身心之道, 也请师父分享您弘法利生的一片禅心 ,请问师父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化生气为和气?
果:一团和气的社会风气,要从哪里开始做起呢?通常人都是“理直气壮”,但是圣严法师说“理直气和”,当我们缩小自我,放大心量来看待社会问题,便能少一份争夺,多一份和谐。俗语说“和气生财”,其实和气更可以带来平安、福气,让大家以合作代替竞争,共生共荣,气和人和事和。
因此,法鼓山以“和乐无諍----心平气和,是非要温柔;和乐平安,我为你祝福。”做为去年的年度主题,希望提供和乐之道,让大家找到人心和谐,给予社会一份平安的祝福。
我常常勉励大家要“忏除习性、转化个性、开发佛性、明心见性,回归空性”,在忏悔之余,更要时时保持正念与正知见,利人利己的愿心永不退转。

利他行·报恩行·修身行

记:迎新送旧之际,请师父慈悲开示,今年法鼓山2015年的年度主题:“光明正大”——
果:让未来充满希望的最佳方法,就是为别人点灯。当我们能以利他为出发点,心量与前程必然无限宽广,在助人的同时,也就不会困惑在自我烦恼与寻找出路里,而会以众生为道路,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当人们的心被点亮了,充满了希望,大家的未来自然光明远大。
如何点亮自己与别人的心灯?如何转绝望为希望,转黑暗为光明?法鼓山以“光明远大----智慧转境,自心光明;慈悲利他,希望远大”做为2015年的年度主题,希望透过分享圣严法师的精彩法语,带给大众希望与光明。
法鼓山推广“四行”:利他行、报恩行、修身行、菩萨行的正向思考与实践方法,让我们超越自私自利的小我,放宽心量,放大视野,以利他为人生立足点,以报恩为生命价值观,以修身为努力目标,以菩萨道为人生方向。
能够智慧转境,处处现光明;能够自心光明,念念心欢喜;能够慈悲利他,人人皆贵人;能够希望远大,愿愿自成就!
俗语说“和气生财”,其实和气更可以带来平安、福气,让大家以合作代替竞争,共生共荣,气和人和事和。
出版:
法鼓文化
作者:
圣严法师
【 延 伸 阅 读 】

《放松禅》
  40则指引
  身心真自在

生活总是“忙与盲” 之间,压力如影随行,不知不觉中,肌肉酸痛、肩颈紧绷,牙根紧咬——你有多久没好好感觉身体发出的讯息?是否已经忘了该如何放松?
由“法鼓文化”出版的小丛书“放松禅”,正是为上班族提供40则放松指引,放松身心有妙法。“放松禅”,此书是针对上班族的种种紧张压力问题;工作做不完、时间不够用、头脑焦虑、失眠----,精选圣严法师40则放松指引,透过不同面向的放松禅,让人轻松化解紧张压力。
有了放松禅调整工作节奏、纾解身心压力,工作从此免紧张!
禅修方法可分动、静两种,动的方法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心,静的方法是指打坐。能够放松身心,就是定的功能,能够放下身心,就是慧的工夫。书中每篇稿,最难得的是尾段,皆附上圣严法师精简的法语,教大家如何----禅一下,如何让世界变得清净无忧,达致真正的身心自在。

取自《慈悲》第89期
欢迎订阅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