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姜 查 · 须 跋 多 传 之 17

莲花中的珍宝

  • 隆波是一个思想那么自由开放的人,可是同时却又持戒那么精严。这实在是个令人迷思的矛盾。
  • 我可以看到隆波的心没有极限。通常,执着戒条令你担心重重而失去自信。可是隆波却容光焕发。很明显的,他不是那种守着一大堆戒然后忧虑自己是否清净的人。他是从修行中得到自由的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 巴蓬寺的教学法是把你放在一个环境,在这里你可以反观你的行为、异议等。你开始看到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会生起的意见、观念、成见、执着。隆波再三强调需要省思事物的本来面目。我觉得这点最受用,如果你像我那么自我中心和顽固的话,那你就真的需要开放思想。在这方面,我认为隆波的教法就清楚和直接多了。
  • 隆波的教学不限制于某些特定的法门,而是包含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提供一个环境或条件,只要是正统的修行方法就能得到成果。


 5 

——· 我 们 的 隆 波 ·——


5.10 教    导    的    重    

  接   受     

面对痛苦时应该接受它,这是隆波的教导。如果逃避痛苦,你就无法看清它、了解它。这样一来,你就不能理解和克服它。其实,痛苦可以协助我们获得智慧。遭遇痛苦时我们应该去面对它,省思是什么造成痛苦,而不是选择逃避。如果我们以这种态度来面对,那么痛苦最终会带领我们寻找老师,找出解决之道。

当然,要真的度过痛苦并且克服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任务,需要极大的耐性。为此隆波教诫,要熄灭烦恼,就要有耐心和毅力作为修行的基础。

 

      苦    的    

隆波要求弟子与他们的欲望对着干的方式来消灭烦恼。如果对欲望千依百顺,就没法子看出它的危险,最终将沉迷于自我感。

 

3       的   熄    

隆波以他修行的体验解释苦的熄灭:证到法的人超越一切世间的思维,他们的心超越人类语言概念的二元对立,比如好与坏、对与错、高与低、黑与白、胜与负、生与死、乐与苦......证法之后就好像是对人们的问题已有现成的答案。面对痛苦时知道怎样去应付。这是因为他明白苦一定会消逝,不会永存不变。能够觉悟这点意味着他的心不断地在工作。这就是修心。

“......觉悟到色声香和味本来的样子,在心中看清楚它们共同的本质——无常、冲突和无我,那我们就不为它们所干扰。这时听好像不是听,这是心运作的方式。它自行持续不断的运作,观察真相,没有东西可以与之相比,它不断的解开、熄灭轮回——受、想、行和识引起——的作用。

这是心的特性。它知道乐和苦是两件不同的事物;受则又是另一样。这就像即使是把水和油倒在同一个瓶子里一般,它们就是不会混合起来,因为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

 ◆   

关于修道,隆波再三强调行者必须了解戒定慧三者的关系,修行八正道才有可能进步。修行佛法时舍弃其中一两项不顾是不行的。佛法的修行有三个层面。如果是以人而言,那是身语意;就法而言,是戒定慧。一个人如果没有智慧看到戒与定的利益,就无法好好的持戒和修定。举个例子吧,有人说他今年持戒,明年修定,然后呢,再下一年他就会获得智慧。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他把三者看成是三个互不相干的项目。想想看,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智慧,他怎么能够持戒呢?事实上,戒定慧都在一心中。当一个人持戒圆满,定和慧必然会随着产生。它们是一体而相互增上的。

不必到外面去寻找八正道,它在每个拥有两只眼睛、一对耳朵、一只鼻子、一条舌头和一张躯体的人之内。只要觉悟,或者是尝试了解,什么是适合的,什么是不适合,那么那个人的心就在正道上。不管错得多离谱,只要他觉察到自己的思想,不让它受干扰,那就是戒律仪,定和慧接着就会生起。

5.11 出 家 人 的 戒 条

一、毗尼耶

从隆波以下的论述,可看出毗尼耶——出家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佛陀制定了毗尼耶,因此不遵守毗尼耶意味着对他根本不尊敬。我们必须严格尊敬和奉行它,否则出家根本毫无意义,出家而不守出家律,那出家还有什么利益?我们要在哪里去找律呢?可以在我们自身上找到。只要我们遵行它,它就存在。不然,我们就应该怪罪我们自己,我们就像强盗般抢劫了自己的宗教。我宁死也不破戒,我不在乎失去性命,但介意是否犯戒。

 

 隆波谈毗尼耶

我们的修行主要的内容是以戒律、头陀行、禅修、念住、寺院的清规,以及出家人的二百二十七条戒为基础。严格遵照这整套制度,能让我们把生活简化,在生活中不会对言行举止产生疑虑、操心,担忧自己的身语意是否正确。而且这也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正念。

律制的生活也使大众和谐团结一致共处,它把每个人导向同一个方向,僧团因此和合一味。在这里,我们完全遵守律制生活,追随佛陀的道路正确地修行。我们生活只依赖最基本的需求;节制自己不造恶业,只修善行,行住坐卧一切活动中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以净化心灵。戒律与戒法理应成为修行更高层次的定与慧的基础。记住:出家律对出家人的重要性在于观察和守护心念的愿力。修行人必须有正念,观察内心,开口说话、涉及或处理任何事之前,应当考虑再三。我们之所以会犯错主要是念住不够强或不专心。

所以,对修行人来说,律可以是同时令人讨厌又有裨益的。我们一定要找出有哪些是我们还不清楚或未全面掌握的,这或者可以问那些了解的人。

戒律就像是一面盾,或一道栅栏,保护我们免于犯错。这点大家务必认真看待,没有彻底的了解的话,将不容易依教奉行。保持念住和一丝不苟就不会犯错。无论如何,在这方面我们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持律修行是件困难的事,行者有必要对所拥有的任何资具——哪怕就只有那么一丁点儿——知足。而且要对会令人犯戒的事物保持警觉。还有,修行人不可以跟不修行的人共住,必须分开来。这点非常重要!

对于戒律,我们务须学习明白,不断思维并且牢记在心。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去问老师,他可以给以详细讲解。重复地学习,直到对戒律有透彻的了解为止。

1a  阿姜曼的诠释

要严格恪守戒律,牵涉到许多戒条和各种繁复的细节,这使隆波感到非常困扰。因此,在参见阿姜曼时,他提出了这个课题请求开示。为此,阿姜曼给予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答覆,成为他后来修行的原则。阿姜曼说:阿姜查......那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如果你尝试遵照描述及诠释的每一细节来修持,那将会是极其困难的事。其实,从心的角度来看,那就只有一个要点吧了——如果我们对造任何恶业都感到惭愧和畏惧,那么,我们就能安住、清凉和自制。这样,即使我们物质短绌,生活也会充满欢乐和满足,我们不会渴望更多,那将需要特别照顾。我们的念住在任何活动都将更敏锐,自然会专注。

避免去做或说我们所不清楚或存疑的事,有疑惑最好先去请教师长。不管怎样,在还未有直接的体验之前,他将无法明白一切事物。你看,一切由心,心是主人。只要你还未生起惭愧心,那你就一直会有疑惑。所以,你应该把所有佛陀的教导或佛法融会贯通起来,然后专注在你的心。任何不确定的事都不要去做。

隆波听了这诠释,得出结论这与他之前所知道的法相符。佛陀的教导或佛法必定与烦恼、苦、欲望、贪、野心、过于涉世、懒惰和需索无度等相反。隆波觉悟到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法。

5.11 出 家 人 的 戒 条

毗尼耶

从隆波以下的论述,可看出毗尼耶——出家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佛陀制定了毗尼耶,因此不遵守毗尼耶意味着对他根本不尊敬。我们必须严格尊敬和奉行它,否则出家根本毫无意义,出家而不守出家律,那出家还有什么利益?我们要在哪里去找律呢?可以在我们自身上找到。只要我们遵行它,它就存在。不然,我们就应该怪罪我们自己,我们就像强盗般抢劫了自己的宗教。我宁死也不破戒,我不在乎失去性命,但介意是否犯戒。

 

 隆波谈毗尼耶

我们的修行主要的内容是以戒律、头陀行、禅修、念住、寺院的清规,以及出家人的二百二十七条戒为基础。严格遵照这整套制度,能让我们把生活简化,在生活中不会对言行举止产生疑虑、操心,担忧自己的身语意是否正确。而且这也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正念。

律制的生活也使大众和谐团结一致共处,它把每个人导向同一个方向,僧团因此和合一味。在这里,我们完全遵守律制生活,追随佛陀的道路正确地修行。我们生活只依赖最基本的需求;节制自己不造恶业,只修善行,行住坐卧一切活动中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以净化心灵。戒律与戒法理应成为修行更高层次的定与慧的基础。记住:出家律对出家人的重要性在于观察和守护心念的愿力。修行人必须有正念,观察内心,开口说话、涉及或处理任何事之前,应当考虑再三。我们之所以会犯错主要是念住不够强或不专心。

所以,对修行人来说,律可以是同时令人讨厌又有裨益的。我们一定要找出有哪些是我们还不清楚或未全面掌握的,这或者可以问那些了解的人。

戒律就像是一面盾,或一道栅栏,保护我们免于犯错。这点大家务必认真看待,没有彻底的了解的话,将不容易依教奉行。保持念住和一丝不苟就不会犯错。无论如何,在这方面我们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持律修行是件困难的事,行者有必要对所拥有的任何资具——哪怕就只有那么一丁点儿——知足。而且要对会令人犯戒的事物保持警觉。还有,修行人不可以跟不修行的人共住,必须分开来。这点非常重要!

对于戒律,我们务须学习明白,不断思维并且牢记在心。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去问老师,他可以给以详细讲解。重复地学习,直到对戒律有透彻的了解为止。

5.12 头 陀 行

隆波有一次解释头陀行的重要:头陀行能协助我们消灭烦恼,使修行变得简单直接。虽然佛陀并没有说头陀行是必修的项目,然而对于真正发心修行的比丘来说,头陀行实在值得推荐,它是圣贤僧修行之道!

头陀行可不是经行,经行只是身体的动作,也不是坐禅,或从一个地方步行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脚。头陀行总共有十三项,或十三支苦行。不管是哪一项,都不容易修习。它们可以是住宿在树下或林间;只靠乞食获取食物,不受人请;一日仅吃一餐;只用钵进食,不用其他器皿;住在坟冢间;住宿在露天空地处;常坐不卧;只拥有三衣,这些都是头陀行的项目。

为什么头陀行那么值得推荐呢?因为它是烦恼的敌人,是祛除烦恼的工具。比如日食一餐,住在树下或林间,这类行为违反我们个人的喜好和舒适。修行头陀的人必须跟他的烦恼或欲望作对。所以还未解脱的行者修头陀支时肯定会遭遇困难,这就是修头陀行的目的!如果修行时觉得舒适清凉,那就修错了。头陀苦行违反了人类惯性的感受,没有智慧的人将无法忍受。只有有智慧和大信心的人才堪修习。当行者体证这法时,他反而会体验到舒适、清凉和平静!

这个情况可以拿人类跟猴子相比较,人在森林住会觉得困顿窘迫,猴子则得其所哉,因为它习惯了那种生活,觉得很自在。住在城市或镇子里的人,已习惯了某种饮食、睡眠、坐卧、谈话的生活方式,现在要住到去森林里,自然苦不堪言。佛陀说觉悟苦即觉悟法。苦是结果,修行人能觉悟到这个结果,这个苦,那他就知道如何找出苦的因,及苦的熄灭。佛陀把这称作圣谛。

——待续
作者 阿姜查的弟子们
中译 捷平
审阅 永觉比丘
联络处 Wat Pah Nanachat  国际丛林道场
联络人 Ajahn Cagino  永觉比丘  
电话 +66-8-5777-3112
版权所有Wat Pah Nanachat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