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步步行》·颜料:丙烯·尺寸:4尺 X 3尺
· 张春源绘 ·

              


生死让人的生命不断迈向新状态 


死,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还活着的时候,

心已经死了。


    



有人问我死亡是什么?我们往往把死从生撕开来谈,好像生与死有着互不碰头的距离。这距离就是时间,这时间会带个人幻觉,以为死是落在一个未来的时空,还没有这么快到。当我们有这样念头,谈‘死’也只像谈一个有兴趣的话题 ,满足内在的好奇,或者是慰藉内心的恐惧而已。我们从未把‘死’当着是生命中至关重要课题来正视,对‘生’ 的态度也只是匆匆忙忙,马马虎虎,拼命了一生,最后搞到什么也不是的无奈。

生死两面一体,虽然两者看似矛盾,但是两者都在互相照亮对方。没有死的存在,无法让人真正去思维‘生’的意义与意图;没有‘生’的存在,一切将处于不动寂静的状态。

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他老人家在两千多年前已经说出到现在还在发生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对‘生’的问题搞不清楚,活着怎么过日子都是迷迷糊糊的。我们的生活充满压力和冲突,若孔老夫子还在的话,肯定会瞪目结舌。我们这样的生活处境,自然就迎来了减压方法、心理治疗等。各式各样的SPA中心、健身中心、休闲场所、身心灵中心、宗教灵修中心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我们透过消费,期待这些地方能帮我们解决生活的艰难。

许多大圣人不断试着让我们了解如何‘生’,想来我们不曾明白过‘如何活’,也不曾全心全意地弄清楚‘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们更不曾质疑目前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反正大家都是如此过,我跟随就是了。是的,我们的生活除了跟随就没有别的了。跟随,至少能让我们获得某种的安全感,即便有错我们无须负责,因为错不在自己,是大环境!

我们的确不了解‘生’。我们的‘生’无非就是冲突、混乱、愤怒、痛苦、消纵即逝的快乐。这一切就是生吗?可悲的是,我们已经把如此的生活状态变成常态,把自己的人生锁在一个失序的世界,每天有如轮回般重复,生活变成无比的死灰、黯淡、枯燥、无聊、麻木不仁。

‘生’是什么?生是一种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及不断更新的状态。生就是每天都活在新鲜的状态当中,每天好似小孩纯真、好奇和清明的生活。可是,至从我们懂事后,‘生’已经变成不断反刍过去种种,忧心未来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如此日以继夜地重复,重复意味着心无须清醒,只要交给头脑的自动导航工作就行了。我们的心开始枯萎、对周遭失去敏感,这不就是‘死’的状态吗?难怪我们的一生就像暖暖包一样,热情只存在一开始,然后越来越冷,越来越冷,直到最后心死为止。

我们总觉得谈死忌讳,不愿意去碰这个话题,只会让我们对死越发恐惧,越发不明白。心灵大师克里希那穆提说:新事物要诞生,必须每天都死。死是让过去的种种止息。我们以为我们有一个坚实的‘我’,但是我们从不思维这‘我’的内容是什么。‘我’是一捆记忆,里头包含了过去的经验、信念、创伤等。我们就像一部电脑,只是在重复自己累积的资讯而已。因此,昨日种种的死去,新事物才有开端。

生死绝对不是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它们总是手牵手走在同一个轨道上。它们的携手合作让人的生命一直迈向新状态,对生命充满热情。

有句老话常常这样问:如果你今天就要死,你会怎么样?许多人都会放下一切,好好喝一口热茶,听听鸟鸣,感受风的温暖… …(也许大家忘了,这些都是平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做的事)其实,这说出了一个实相,我们这一生都在苦苦求‘生存’,不是在‘生活’。这‘生存’底下隐藏着巨大的恐惧,我们就是伴着恐惧走过一辈子。

你会不会好好的过今天?把今天好好完成,然后放下它。如果还有明天的话,能不能把明天当作崭新的、新鲜的一天来过?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活着的时候,心已经死了。

 文  张 春 源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科学荣誉学士(主修植物),

马来亚大学哲学硕士;

热爱透过曼陀罗画之艺术,

激发内在创意与创作潜能,

并从中修习正念与培养静心。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