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方屡劝无效,那么只好依佛陀之遗教:“恶性比丘,默摈置之”。

“默摈置之”,即是远离他、不理会他、不和他来往。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消极的作法。但是慈悲的佛陀是希望给这些毁坏过失的恶性比丘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去年1月16日,网络媒体及报章大事报导,发生了轰动全国,佛教僧人性罪案,连继的那几天,排山倒海的纷纷来电,简讯追问详情……等。再者佛教界是我成长与服务的平台,读着一篇接一篇的报导,泪水在内心流淌着,但事情已经发生到了如此的地步,在乎的已经不是外不外扬的问题,而是希望教界内;或是以外的人士,是否能够以成熟及冷静看待此事件,不以一位犯下大错的僧人而在社交媒体上同时污蔑与讽刺,而殃及许许多多无辜的僧人,这样对佛教会受到更多的伤害……,对社会需要佛教的弘扬,佛法的传承是莫大影响。

谈到僧俗出家僧众过失的问题,我们的立场是不能回避的。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是凑巧知道某些法师的过失,态度的表现我们也不该到处宣扬。反而是给于适当的建设性讨论。当然如果我们能和相关的法师之前的互动与规劝更是理想。倘若我们认为自己不适合,也可以请其他我们信任和合适的出家人或在家人来规劝。如果对方屡劝无效,那么只好依佛陀之遗教:“恶性比丘,默摈置之”。

“默摈置之”,即是远离他、不理会他、不和他来往。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消极的作法。但是慈悲的佛陀是希望给这些毁坏过失的恶性比丘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常说:烦恼与过失同在──只要有过失,就必定有烦恼;罪恶与毁灭是同步──进入过失的同时就是走向毁灭。如何阻止、化除罪恶的萌生与泛滥,就要靠着共同的集力,弘扬正法,导正社会风气,拯救大众的心灵了。

古时有部经典名著《左传》,对人格的要求称之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对修行者是不计功利的,德行的本身就是不朽,生命觉悟的本体就是永恒,除了心以外,没有任何的事物是真实永恒与不朽的,在教内有许多的僧众服务着;奉献着弘法利生的工作──有的是为了佛教立下汗马功劳;有的立下道德的规范,有的四处开示佛法,各有所长的优点。我们不能要求每位都能做得尽善尽美,从传统的意义上“三立”的概念,主要是指人对社会的影响,而从佛教的观点或许可以从另一面相的思考。

一、立德

 通常人们把‘德’看成是个最好的词汇,如对某某人称为大德,或者说“有德者而居之”。其实,“德”是指一个人独树的风格。内在的涵养,经论上常说“惭愧心”是立德的开始,应知道自已的过失,是否常常在伤害别人,常常批评别人,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德之人是当发现别人的毛病时,是用怜悯心;慈悲心去看待的,所以更重要核心提示是正念的动机。念念的慈心:宽容善良是对自己“德”的另一种升华。它是一种气度、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甚至能将敌变为友。对一个群体来讲,正念慈心是可以凝聚人心,产生无穷的力量,内心的净化是真正的有德者,以及和别人相处中慢慢建立起的无私的、无我的包容是无限……“德”。

二、立功

所谓立功,是奉献后所得的成果赞许,在菩萨道上,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众生陷溺的心灵,使众生离恶获福、离苦得乐。

所以每一个人对佛教都有一定的贡献,有的擅长办活动;有人擅长盖道场领众,有的在文化上的领域发挥,最近也有许许多多的新道场林立,看似佛教兴盛,深层的了解,立的功不是为了佛教;不是为了众生是为了私利,挂着佛教的旗号。

《金刚经》:“说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又说度尽一切众生已,不见有众生如来度者。”真正的宗教师是善而不居的,度人即度己,自他不二,有何功劳可言?又有什么真实功德可以执着炫耀的呢?因为在道场中的衣、食、住、行的供养丰足,那我们也有义务付出,护持佛教,让佛法久住,所权利与义务是它是平等,岂是为了立功?而扭曲呢?

三、立言

立德是身教、立言更是可贵的言教;亦是正语,因为人是受思想支配和认知指导的,人类的理智不灭,正法的影响力就会存在。而圣与凡的差距,完全取决于心灵的状态,能够直接改变、影响心灵状态的就是语言和文字。

语言,具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力。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句有建设性的、至当的话,国家社会因而兴旺隆盛;偏见、谬误的话,会误导思想和认识,往往会陷社会于混乱、国家灭亡。所以当接收负面的消息的来到,心态与言词将是影响的关键,取例某法师的性罪案,正是一个可见的范例,对佛教伤害不是一般的。

总来说:正念是修行者立德的内涵——立功、立言的前和基础,古人云:“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德是什么?不是叫要我们成就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我们不是阿罗汉,不是佛,别人也不会相信我们是完美的,所以先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学习谦虚放下自我的身段这样才能立德。

为此,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意义,主观上消息的接收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客观上也就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物质财富或是精神财富。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立德、立功、立言。”还真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规范。

  文    开  国  法  

字里禅机·人间悟语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