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医 苑    


心身疾病

我们如能在日常生活中

认真地探讨心身之学、修持心清净,

醒觉的维持心身平衡,

从而调节身心,

紧松适当,饮食适,作息适时,

则能通达防治心身疾病之道。

 

颜爱心博士

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加强,人们普遍会有紧迫感、危机感,造成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这种机势让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顺序有了很大的变化;由 过去的以传染病和营养不良为主,转变为由心理生理性疾病即心身疾病占大部分,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也多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神和躯体(心和身)是同一生命过程的两个方面,此二者在这个有机的生命体内共同起着作用,主宰着人们的建康和疾病。这与佛法中”“有异曲同工之效。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一组躯体疾病,其发病、发展、归转和防治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所谓心病须要心药医,即阐明了生理上的疾患,若与心病有关,必须也从心灵上去调治,才能解除躯体上的症状。这亦是中医治疗心身疾病之基本原则。在这大前提下,作为一个学佛人,面对疾病时,本着对名色的认知,体会身病心不病的重要,心身健康的意义显得更重大,而心灵的修持更显得殊胜了。

这些年,临床医案显示了心身疾病的急逐增长,范围也不断扩大,这造成了医患的莫大困忧。 一个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形成身心的困忧是远超过一般人能想像的。从中医治病的方法和手段来说,不仅药物、针灸、理疗等方法可以治病,而安慰、疏导、鼓励、暗示以及行为重建等心理学措施也可以治疗疾病;在针药疗程中,也离不开心理的慰藉和暗示的重要作用。在这环节,佛教的无畏施就占了一大块,佛法的引导更能达到深层的沟通与疏导的治疗功用。

要心身健康,必须做到形与神俱,即生理(形)与心理(神)二者的统一。医疗过程,医护人员的语言开导,精神安慰,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会产生极大影响。故说,作为一个临床大夫,只懂医学,不懂中医心理学,这算不得是一个全面的好医生,我挺认同的。而要更进一步的深层探索,要心身健康最终还得落实到就如所谓的:努力地体悟道理(道),努力地修身养性(修道),努力地练出功夫来(证道)。身口意的修持,戒定慧的修学,更好的安顿了身心,才能心身康宁,这是佛陀大医王在2500年前即开示了。

今日,很多人处于紧张状态,过份抑制和作息失调,经常大量地耗费着自己的体力、心力,吞 噬掉健康的机体,使得身心各部位经常处于散乱失控、低效高耗、无序分裂的失衡状态之中。这既是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大敌,也是除病强身和长寿的大敌,深切的影响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造成心身病变的损害,这是非常遗憾的。

我们如能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地探讨心身之学、修持心身清净,醒觉的维持心身平衡,从而调节身心,紧松适当,饮食适量,作息适时,则能通达防治心身疾病之道。

想起了佛陀以琴弦的紧急与松缓比喻来教晦二十亿耳尊者……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Whatsapp询问 www.wasap.my/60166671962/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