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 言 吉 语 】
\
苦 的 略 谈
\
苦可以细分成
更多的种类,
但是看到的八苦,
已经有一种
苦不堪言的感觉了。
佛教的核心教法“四圣谛”的第一谛就开宗明义地说“苦”,这不是消极悲观的说法,而是佛陀观察到宇宙万物的规律而体悟出来的真理。试想想如果人生不苦,我们为何须要追求解脱?如果说人生美满,我们为何还有许多烦恼?这就是佛陀为何会放弃珍贵的太子身份,离开富贵的生活及挚爱的亲人,而出家修道,寻求解脱生死的原因。
佛教很务实地把“苦”的现象直接点破,让我们无法逃避或故意忽略这个真相。正如一个病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有病,他是不会寻求治疗的,所以,在学习灭苦的方法之前,我们对 “苦”最好也要有一点认识。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人生基本上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
(1)生苦:当我们住在胎里的时候,因为子宫的限制、所以必须缩成一团,好像坐监牢,痛苦极了。此外,子宫里的种种不净,如羊水及浓血等,我们都得忍受;胎儿出世时,要被母亲用力地从小小的阴道中挤出来,不但母亲受苦,婴儿也受苦。婴儿生出来后,还要被医生或护士打屁股,让他哭出来,把气吐出,启动肺部呼吸的功能。看起来从怀胎到出生就是受苦的过程啊。
(2)老苦:没有活到老,是不会明白老化带来的痛苦。视觉因白内障而逐渐模糊,听觉因老化而有耳背的现象,走起路来也不爽俐了。现代许多人的愿望就是当老了可以自理,不用住进老人院。
(3)病苦:作为胆色过人,勇气可嘉的英雄好汉会害怕的事情很少,而疾病正是他们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因此,有了“英雄最怕病来磨”这句话的出现。英雄尚且害怕病来磨,更何况是我们一般的凡夫俗子呢?
(4)死苦:虽然,大家都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的道理,但是处于对死亡的未知,内心还是会充满着恐惧。
(5)怨憎会苦:“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想见到的人,却时常会遇到,这就叫做怨憎会苦。佛教说的冤亲债主,其实很多时候,因为关系的破裂,亲近的人变成了冤家,这种情况是最可怕的,因为最可靠的朋友会变成最可怕的敌人,因为他深知你的一切优缺点。
(6)爱别离苦:与至亲,相爱的人乖离分散,所以苦。因为某一些因缘,亲朋好友离我们远去,因为内心的不捨,所以我们会感觉到痛苦。
(7)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为人的欲望太多了,这样多的欲望我们没法实现或得到,所以是苦。
(8)五取蕴苦(五蕴炽盛苦):我们对五蕴(即是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聚合)的身心产生执著,称为五取蕴。取是执取的意思。五取蕴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所以是苦。
当然,苦可以细分成更多的种类,但是看到上面的八苦,已经有一种苦不堪言的感觉了,所以,人生是苦,但是也可以不苦。我们要如何不苦呢?如果真想消灭苦恼,欢迎你加入佛教的大家庭,一起听闻佛学,修行佛法,成就佛道。

\ 文 \ 明 吉 法 师
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及智慧为根本的弘法利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