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小髭的观音像

【 艺 · 术 · 风 · 华 

佛教造像艺术(二)



· 观 音 造 像 的 产 生 ·

五代宋以后,观世音菩萨像在释迦佛形象的基础上应运而生。观音作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是西方世界的菩萨。众生在遇到各种灾难困厄时,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诵念观世音名号,他就会观其音声前来解救,使受难众生即时得以脱困。

观世音菩萨像的外貌特征与释迦佛像类似,不过亦有规定性区别:一,释迦佛顶有肉髻,菩萨顶无肉髻。二,释迦佛或立或坐体必敦肃正直,菩萨之坐立体略作“S”。三,释迦佛的服饰单纯朴实,身披袈裟,偏袒右肩,显露心胸,菩萨的服饰则华美庄严,首戴天冠,身披璎珞,手贯环钏,衣曳飘带。

唐朝以前,观音一般取面部留有蝌蚪形小髭的男相,而五代宋之后则转变成女性形象。直到今日,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依然受到最普遍的信仰,在佛教各种图像和造像中也最为常见。

 观音圣坛七层普陀观音殿——白衣观音

· 汉 地 观 音 造 像 ·

 

菩萨是求大觉之人,他不是逃离现世,去追寻自身的拯救,而是不仅上求菩提,还要下化众生。

在汉地,作为慈悲化身的观音菩萨像的数量远远超过任何佛像,因为在观音菩萨身上,凝聚了中国人对悲悯本性的朴素回应,这回应又竭尽全力地要将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包蕴其中。

人们从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出发,凡是能想象到的美丽,都以艺术化的方式全部呈献给了观音菩萨。

当这个蕴含宇宙真理的观音菩萨与人们相遇时,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这一形象所传达的舍身之爱及无限慈悲。

 观音圣坛七层普陀观音殿——杨枝观音

· 慈 悲 之 美 ·

人类以种种深刻的不自觉的方式,在其基本信仰同其所使用的艺术特征之间寻求相适性,这种相适性的努力并不是单向度进行的,在人与他的神之间存在着奇妙的互动。

从为佛陀造像到各佛教圈之佛像群的成熟,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像在汉地民间的流行,整个过程中都充盈着由佛之俯就和人之回应所组成的双向交流。

佛之俯就完整地传递出他的慈悲之爱,而人之回应则依凭着美的力量,饱满深切地表达着人对佛之慈悲的无穷感恩。佛像本身,也正在这俯就与回应之中成就了自己超越于任何语言表达之上的慈悲之美。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