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灵  导  航   

禅·境·趣·谭



走火入魔

修禅定的人,到达某一阶段,就会俱有神通 所谓神通,佛典上说有六通:神足 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道行高的禅师往往俱有五通,唯有达到成佛的阶段,才能俱足六通。修禅的人,不能刻意一味地追求神通,这是随着禅定的境界提升,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如影随形一样。

可是,有些修禅的人,不是求达到境,而是盲目地追求神通,这是本末倒置,弄不好,走火入魔。

有一禅僧,日夜盘膝打坐,一念想着神通,他想,有了神通,人人会崇拜他了。

朝思梦想,因而走入魔境

他在众僧中,说自己有天眼通,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象,说得天花乱坠,活像似真的模样,别人半信半疑。

有一天,在斋堂里用膳,那个盛饭添菜的和尚,先在禅僧用钵的底下放好菜,而再盖上白饭,别的和尚同往日一样,饭在下,菜在钵上。

可是那个禅僧以为对方忘了替自己钵里添菜,左等不来,右等还是不来,他心中怒火顿起。叫嚷着:喂,怎不替我添菜?送饭的僧人说道:你有天眼通看千里之外的事,怎鼻子底下钵内的菜也看不见? 

看脚下

某夜,有一位老禅师和三个弟子返回寺院的途中,突然间吹来一阵风,把手中提的蜡烛灯笼吹熄了。

老禅师立即对随行弟子说道:快把你们领悟的心境说出来吧! 

默默无声没有回应。

老禅师又提示地说:走夜路,灯光是不可缺少的东西,目前灯光熄灭了,你们该靠甚继续走下去呢?这句话的意思,此处黑夜走路是指人生,而所依赖为生的东西没有了,该如何办呢?

老禅师用此比喻来诘问弟子那时的心境,又该怎样对待呢?

是,跟随的三个弟子各自说出了心境。

其中一位大弟子说看脚下一句话,最符合老禅师的本意。

从这句话看来,很简单,很朴实。深一层去想,是很有深意的;因为灯火熄灭了,脚底下任何东西,都得好好地注意,所以在黑夜中走路也和一样,都要看脚下!从自己所凝视的地方,踏出一步。

禅,教我们在自己心中要有一盏灯火,以照亮被物欲遮蔽的本心,不致堕落罪恶渊,所谓明心见性也就是:扫除内心种种的烦恼,便能找到永恒的生命。看脚下,即是要好好地看守 住自己的心。

没有功德

的最高境界,是不着相;凡是着相的人,就离的境界太远了。可

是,世间上着相的人比比皆是,要他放弃的观念,太难了。

所谓”,是一切事物的实体,谁能离开得了它呢?凡是着相的人,很难进入的最高境界 

当年,禅宗初祖达摩禅师来到中国,与梁武帝会晤一席话,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位信佛虔诚的皇帝,见到达摩禅师问道:自我登位以来,建了不少庙,印了不少经,供养了不少和尚,是否很大的功德呢?达摩回答说:没有。 

梁武帝奇怪地又问道:为甚没有呢? 达摩回答说:因为你所做的只是一点世俗的小果报而已,谈不上真功德。梁武帝又问:,甚才是真功德呢? 

达摩回答说:真功德是最圆融纯净的智慧,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你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去得到它! 

达摩发现梁武帝和他没有缘份,便往篙山少林寺去了。

由此例看来,梁武帝太着相了。一切烦恼,皆由执着而来,满脑子执着,试问,放不下包袱,怎能参禅悟道?

犹如掘井

看禅师“语录”,是打开智慧门的一把金锁匙。因为语录载有不同禅师所传授的方法,启示手法多样化,从中可出道理来;禅宗二祖慧可禅师将要离开少林寺时,其师便召集诸位弟子,要他们发表悟境”。 

有一位僧人说:依我的看法,我们应该不执着文字,也不舍弃文字,要把文字当作一种不求道的工具来运用。

达摩听了便说:你只得我的皮。 

有一位尼姑说:依我所了解的,就像庆喜看到了佛国,一见便不再见。 

达摩回答说:你只得到我的肉。 

另一位弟子名叫道育说道:地水火风等四 大本来是空的,眼耳鼻舌身等五蕴也非实有,依我所见,整个世界没有一个是实在的。

达摩回答说:你只得到我的骨。 

,慧可行了一个礼,仍然站在那里不 动。达摩便对慧可说:你已得到我的髓。 

这些弟子们都是跟随一位师父,得授的也是一个法门;可是在领悟方面,各自不一。为甚会有殊异差别呢?关键还是在自己,犹如掘井一样,各自用力不同而已。

不立文字

佛家禅宗一个根本宗旨是:不立文字”。 

说起不立文字,恐怕很多人不易理解,或许也有不少人难接受它。一般人,都把语言文字看为是沟通的工具,离开它,又怎能表达相互之间的思想感情呢?

语言文字,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比如说,谈情说爱,是离不开语言文字传达爱情的手段,离开它,又说如何表达呢?如果深一层去想,当一对恋人情意绵绵时,到了这一境地,语 言文字作用,似乎又嫌累赘了。

所谓禅境也者,与此颇有相似之处。

应该懂得,语言文字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会弄巧反拙,把本来很清楚的事物,越说越胡涂,甚至离题千里。

禅,不靠语言文字,倒要靠人去思维,去想,去猜,去疑;禅师们常用的一句话:我是谁?”“谁是我?要找出一个究竟来,怎样找法?就是要自己苦思冥想,思不透,想不通,还得再找下去!内心思潮,翻腾不息。诗人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禅宗不须文字、语言。但它却要一个字,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有了悟境,就不同寻常了。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