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  若  讲  



只想出世不理现世?

并不是


学佛,不仅自己受益

还能利益众生,饶益有情

兼具眼前和长远价值



|济群法师

很多人觉得佛教重在出世,不关心现实价值,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佛教有三乘,即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其中,声闻乘倾向出世,需要放弃对名利、感情、财富的追求,奉行少欲知足的生活,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在世人看来,似乎不重视现实价值。


事实上,他们的价值就在于断除烦恼,完善人格。这不仅可以使自己受益,还对社会民众具有教化作用,内修外弘,兼具眼前价值和长远价值。


此外,佛教还有人天乘和菩萨乘。人天乘的要求是遵守道德,富有爱心,承担相应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与众生和谐相处,与世间的价值观并行不悖。区别只是对道德的要求更高,并将其中的重点形成戒律,是有持有犯的硬标准。


而对菩萨乘来说,不仅要成就声闻圣者那样的智慧和解脱,还要把利益众生作为不可推卸的使命。


在佛教戒律中,声闻戒重在止恶,不做坏事即可,而菩萨戒包含三项内容,又称三聚净戒。


一是止恶,所有坏事坚决不做;二是修善,凡提升人格的善行积极去做;三是饶益有情,凡利益众生的事主动承担,如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及由此衍生的一切利他行。所以菩萨要多事多业。


佛经中,观音菩萨以千百亿化身接引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维摩诘居士也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他既有高超的佛法见地和修为,又是备受世人尊重的巨富,活跃于社会各个阶层,以在家身“执持正法,摄诸长幼”。


所以说,佛教同样重视现世价值。虽然声闻乘重在自身解脱,但这种德行也能起到化世导俗的作用。而菩萨乘还要在此基础上主动承担,全心全意地为众生排忧解难。




省 思


有些人不敢走近佛教,
以为佛教是消极的。
担心一旦学习,
就会失去进取心,
你怎么看?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