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  众  之  旅    




具 足 惭 愧



佛陀说道:

「应如何能让一个人成为沙门?

即一个人能具足惭、愧。

此是应当学。」


 

释继尊

一棵树若要长得更高、更壮,必须要接受更多的光明,而它的根茎就必须更深入黑暗。人生的学习正像树一样,一个人要想成功,也就得把志向放在高处,把心放底,踏踏实实,严严谨谨地通过每个具体的行为去实现自己的远大志愿,不能掉进好高骛远、心浮气躁。这是成大事必备的素质。

在一个群体组织里,如果一个人不脚实地的耕耘,只太在乎自己的形象,便会不择手段地粉墨登台,争取一切出头露脸的机会。结果,其周围的似乎都成了「敌人」,自己则变成了名副其实孤家寡人。其实,一个具有德养的人,是不会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反而是坦诚平淡地看待自己,也不见得有人会把他看成是卑微、怯懦和无能。有位年轻人,常陷入生活的不满意,和内心对周遭环境的不平衡,如此心情一直折磨着他,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一天,年轻人遇见一位老鱼民,在海上打鱼为生几十年了。年轻人看着他那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十分敬佩。年轻人问他:「每天你要打多少鱼?」他说:「孩子,打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只要不是空手回来就可以了。我孩子上学的时候,为了缴清他的费用,我不能不多打一点。

现在他毕业了,我也不在意打多少了。」年轻人说:「海是够伟大的了,滋养了那么多的生灵……」老人说:「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装了无限多的水。而海之所以能装那么多水,是因为它的位置最低。」

「位置最低」,大海是以其「低成就」而「成其伟大」的。但许多人有时并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因此经常为自己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因自己的一点优势便自大。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脚踏实地,站稳脚根,然後一步步登攀,必能稳实的登峰。

孟卖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是因为除了它的建院历史久远、建筑辉煌和培养出许多著名的学者。此处要叙述的是,在孟卖佛学院的正门一又开了一个小门,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学会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了。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它却有很深的寓意在里边,几乎所有 进入过这里的人都承认,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终身受益无穷。对于所有来校的新生,教师都 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尽管这有失礼仪和风度,但是达到了教育 的目的。教师说:「大门当然出入方便,而且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 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都是有着壮观的大门的。这个时候,只有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才能够出入。否则,你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了」。佛教的行门,也在这个小门里,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时候都没有宽阔的大门,许多的门都是需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的。要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走得更顺利些,少受打击和伤害,修学「弯腰」、「低头」、「侧身」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

佛陀说道:「应如何能让一个人成为沙门?即一个人能具足惭、愧。此是应当学。」「惭」与「愧」在经典中时常一起出现,是「弯腰」、「低头」、「侧身」的内容。这两者是世间的守护者,若没有惭愧,世间就会陷入道德混乱的状态。能感觉到「惭」主要是在内在的因,也即是内在道德良心的声音。当一个人想要做坏事的时候,他内在的声音会跟自己说:我不应该做这件事,我知道它是错的,对我来说是不适宜的。如果做了不合乎伦理的行为,自己就会指责自己的人格,故惭能阻止一个人去造恶。「愧」是害怕犯错的结果,亦能阻止一个人做不道德的行为。

他之所以不想犯不善法,主要是因为害怕别人批评。愧也包含了害怕犯错的行为会有未来业力的果报。所以害怕犯错是从外在的面向来看,看行为的结果,而非行为本身。在经论上有比喻曰:有一块木头,两端是炽燃的火焰,中间为粪更所污染。人肯定不想碰中间的粪便,因为他的手会弄脏,这就像惭,人们也不愿自己的心被不善法玷污。他也不会想要碰两端,因为若碰任一端,他的手会被烧到。这是愧的现象,害怕行不善法,未来自己会得到痛的果报。

有惭有愧是我们内在的自我指导,能帮助我们远离不善业道。因此说,惭、愧是持戒让自己「低成就」而「成其伟大」前行方便。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