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借得西湖的湖光山色,自有令当年人盘桓结社的缘由。

心 · 灵 · 之 · 旅


凉湿湿的西泠记忆

我承认,我对西泠有着一份情结。那莫名的西泠情结,来自展卷阅读而来的文字情怀,更尤其来自弘一大师。诗书画印堪称一代名家的李叔同,在他披剃离俗之前,特地将之前的篆印作品封藏于西湖边上的西泠印社。初读《弘一大师传》之时,以及后来的多次重读,每每读到这一段,我总要掩卷想象,想象这有幸得弘公印藏的灵秀山水,它究竟是如何的一副模样?


·  ·  ·

图文杜忠全

·  ·  ·

是突如其来的一场春雨,把趁兴游湖的我们都给赶到楼外边,避雨。望远近湖山一片浓密的雨,我们跟许多不相识的人一起望湖兴叹,枯等,但要不了几分钟,来势汹汹的雨便骤然而止了。雨过天青,徒留满地湿嗒嗒的水迹,以及四下渐见渗透着凉意的空气。连日来的暑温给湖上春雨给浇凉之后,我们继续环湖寻春,在楼外楼的边上拐个道弯儿,心想,这一回游杭,我总算没把西泠又给错过了。
“欸,一定要到西泠噢,我们!”沿着白堤一路走来之时,我就向同行的伙伴们连声叮咛,生怕这地方又被轻忽略过了,就像上一回的游湖那样!到杭城游西湖而没到西泠走一趟,感觉就仿佛挥就了一幅湖山美景尽皆入画的山水卷轴,但题记与印钮却给从缺那般地别扭!
然而,对我来说,这孤山一角的西泠,其实是既陌生又熟悉的……

西泠经塔一瞥。

西 泠 情 结

我承认,我对西泠有着一份情结。那莫名的西泠情结,来自展卷阅读而来的文字情怀,更尤其来自弘一大师。

近20年前初识佛教,并且如饥似渴地搜读佛书的少年时期,其中让自己读来印象深刻的一本书,就是《弘一大师传》了。最初读陈慧剑的版本,他将李叔同的人生行迹一直写到弘一大师的天心月圆,而这由俗入僧的间中转折,就穿缀有西泠之一幕了。诗书画印堪称一代名家的李叔同,在他披剃离俗之前,按传记所叙,他特地将之前的篆印作品封藏于西湖边上的西泠印社。初读《弘一大师传》之时,以及后来的多次重读,每每读到这一段,我总要掩卷想象,想象这有幸得弘公印藏的灵秀山水,它究竟是如何的一副模样?后来甚至在读其他版本的弘公传记时,也特地留心这一段叙述:看不同的作者究竟又如何来描写这西湖的孤山一角,看那文字里间是否揭露多一些西泠的风貌……

倘还追溯得再早一些,其实还在披阅《弘一大师传》之前——那应该是中学后期了,那时节自己偶尔泡书店胡乱买一些闲杂书,其中一本一直藏到现在的《中国印学史》,便是西泠印社所出版的了。我一直记得,当时毫不迟疑地买下此书,跟书上印着的「西泠印社出版」几个书法小字脱不了干系。那阵子对这朱红色的方寸天地煞是着迷,但后来也没认真下功夫治印,但西泠的这一方印钮,自此就烙印在心上了。

回想初次随行游西湖,导游领着我们走马看花地仓促而行,湖山美景没看透,更别说游人冷落的西泠了。初次游湖的那当儿,说真格,放眼但见湖山美景压眉而来,应接不暇之际,压根儿就没想起西泠!只是,回来后仔细回想,好像那行程里遗落了些什么似的!除了一年四季才赏看得完的西湖十景,当年无端魂系梦牵的西泠,似乎也没到访。当下决定二度游湖,那其中的缘由,便有着西泠了。

西泠远眺湖心岛。

桃花流水杳然去,西湖春去春又来,孤山的西泠独处一片清寂,其实也没不合宜的。

西 湖 的 西 泠
春游江南,而且不是团游,没有谁预先设定行程了,西泠,于是便一直给挂在了心头。雨后,气温霎时降到十来度了,我们将卷起的长袖拉下,一边留心脚下打滑,一边沿指示牌往西泠走去了。
孤山一角人迹渐稀,往西泠的路上,似乎只得我们一伙人了——难怪当年的雅人文士爱上这角落。湿嗒嗒的沁凉空气里,我们终于来到了西泠。据说此前西泠朽塌了许多个年头,而今修复之后,它依然透发着古朴的园林景致。不远来到了这百年西泠,头一个浮现脑际的,当然是清末时期书画与治印皆为一代宗师的吴昌硕,然后才是那民国年代杭城里不朽的风流人物,当年也在西泠盘桓,而后出家了以弘一大师之名号传世的李叔同。西泠创社的一百多年,乃至浙派印学形
成的将近三百年以来,孤山一角的西泠,其历史卷轴当中人物颇众。很多年以前一度倾心于中国印学,于是从吴昌硕背后的湖山美景隐然窥见了西泠。稍后沿着文字追踪弘一大师的心路转折,从文学书写的传记到编年纪事之年谱不断地搜罗与阅读;20世纪中国佛教四大师之一的弘公,他在西泠的浮光掠影,一直让自己深为着迷。西湖春游,西泠这一段是我指定的:未到西湖,西泠便由它镶缀在少年梦境里了;人到了西湖,要是再没到西泠一探究竟,便说不过去了。
于是,在暮春的骤雨初歇后,我们便往西湖的西泠窥探而去了。

西湖春,画船轻,但何妨也移步到西泠,领略西湖另一种清冷的况味……

终 于 得 访 西 泠

终于得偿所愿探访西泠之时,正值春游时节,但西泠这一角偏是人迹寥落得很,不晓得寻常就游人不多,还是一场大雨才下过的关系?但是,西泠不见摩肩接踵的游春人,其实也有其必然:不能想象当年雅好书画与篆印的幽人墨客,他们会看上游人如织的热闹地头!清寂少人的西泠山头,我想正得其所,而我们此刻沿湖探春而履及西泠,也合该有此清寂的境遇。西泠地处西湖边上的孤山上头,正好借得山外的湖光山色,步步攀登之后,站在西泠所在的高处后拨开苍翠来一窥山外景色,百年前一众印人何以相中此处来结社研艺,再无需问寻,那湖山美景入目迎来的当儿,也就登时了然于胸矣。

此外,游人如织的西湖独留此一片静寂的角落,我想还应该有一更直接的原因:比起外头的繁花似锦,这里除了古朴无华的园林,除了登临以遥望湖山静景的佳处之外,算来只是个冷寂的文化旧处:园中那乍看不甚起眼的华严经塔,它当年看过李叔同披剃成弘一大师,见证了一代名家把自己的过去封藏在杭城的山头,更冷看了这

百年来的世事迁变。西泠胜迹一度塌废成荒山残迹,而今西泠重新修辟成西湖一景了,华严经塔依旧矗立园中,就像篆刻的缄默无言那般,但时间都一点一滴地铭刻在上头了……

雨后游西泠,孤山上的园林一片水湿,而且,那暮雨的雨怕还是要再下它好几阵才肯罢休的,我想。湿嗒嗒凉飕飕的西泠山头,气温还逐渐在降低。后来钻进西泠的楼阁里,以前印人吟诗作画兼研艺的老地头,那里头依旧可见到“西泠印社”的旧匾,但人呢?里头如今卖着些书艺文具,为慕名而来或无意间闯入的游客而设的,我们随意看,看管的人没特地招呼,待有所需求了,才有人应声走来:

“来西泠印社还是买回些印泥吧?”

服务员看我手指玻璃柜里不无精致的盒装印泥了,便笑着说。

带走西泠的印泥,那是为自己亲访西泠留下个证物。然而,此地毕竟不宜来短暂看景与赏玩,反而宜于长时间低吟与淹留;李叔同当年写下的“乱花飞舞春人”下句,描绘的是外头万花竞秀的热闹春景,西泠这里的时间和景致,却是凝住不动的,花开花落的艳丽景象这里没有,有的只是喧闹以外的文化积累,但是,无论是印学或文化云云,本来就偏处冷寂角落的……

后 记 :

当年春游时按图索骥,我存心到孤山山头寻访西泠,但回来之后翻寻旅游摄影,却没找到多少帧自己在西泠摄下的影像;跟结伴春游的友人调遣存照,同样也没找到。没留下许多存照的西泠,其实心里一直印象鲜明得很:那湿嗒嗒的孤山园林,那冷空气无处不在的西泠里外,后来都成为我江南记忆中最特殊的一段。很多年后留下这一段文字,大有“立此存照”的意思。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