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汉传、藏传两大佛教传承的智慧精华,感恩智一法师与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的心灵对话,让我们能亲近大善知识。
整 理 · 智 一 法 师

智一法师:(智)大觉学舍住持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慈)喇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
智:请问堪布,您可否以比较贴切的说法,谈谈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差别?
慈: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比较大的区别是在密法方面。藏传佛教的密法分外密和内密。外密汉传佛教也有叫唐密,日本佛教的叫东密,这两者与藏传佛教的外密可说是都是一样的,且他们的论部等也大致上相同。
传 承 和 语 言 有 所 不 一 样
藏传佛教里的显宗和密宗的一部分,也就是外密这部分,内容上面没什么区别。比如说《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涅槃经》,《佛说阿弥陀经》,在汉传佛教里都是非常重要的佛经。藏传佛教也是一样,其四加行的修法基本上均出自于《华严经》,而依止上师这部分也经常用《华严经》里的依止上师的方法。
区别在于像宁玛派的大圆满、时轮金刚、大手印,这些部分在藏传佛教里叫内密,内密部分在汉传佛教是没有的。最早,有从印度带过来的梵文版本,当时是收藏在西藏的桑耶寺,不过现在几乎很多都已不在了。除了少部分的梵文版本外,当时印度受到很多外来的干扰,整个大乘佛法和印度佛教基本上都遭到毁灭,而密法本来是不公开的,所以很容易就消失了。目前在一些博物馆和各别寺庙里,还保有一些内密的梵文版本,除此都只保留在藏文里,今天通过藏文翻译成英文、中文,但数量不多,只是一部分。
所以不管是密宗和显宗,内容上没有太大区别,大圆满和大手印里很多讲的,甚至都和禅宗的明心见性相符合。我个人觉得达摩祖师的禅宗不止是一个显宗,也是一个密法中噶举派大手印里的一部分。当时米拉日巴的上师玛尔巴大译师有两种大手印的传承,一个需要灌顶一个不需要灌顶。后来藏传佛教其他的密法都是需要灌顶的,他们就把需要灌顶的部分传承下来,所以比较普遍。不需要灌顶的那部分,实际上就是禅宗达摩祖师所传的法。
达摩祖师的《达摩悟性论》,《达摩破相论》,《达摩血脉论》,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内容远远超过一半是显宗佛经的内容,若随意抽取一句放在藏传佛教如大手印的书本里是分辨不出来的。
汉传佛教的话,目前保留比较好的是禅宗和净土宗,其中净土念佛这块,藏传佛教也有,而且跟净土宗的依据和经典都一样,主要是《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
至于禅宗则和大圆满比较像,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方法上的不一样。大圆满有前行,前行又分四前行、五前行,有很多的修法,包括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结合的修行方式等;禅宗比较直接,直取明心见性,没有那么多的方法。虽然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大家所证悟的境界基本上是一样的。如果要说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主要的区别,应该是传承和语言方面有所不一样。
《 大 藏 经 》里 有 密 法 的 部 分
智:藏传里有东密和唐密,唐密的密法在传承过程中是否有断层,或是后来的唐密和藏传佛教里修的法有什么差别?
慈:修法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现在我还没有看过他们翻译的书本。这次我到日本去,看到日本佛教里的书本基本上都是中文,如果从汉传佛教《大藏经》里面保留外密的经典和藏传佛教的做对比,很多都是一样的,如有一个不一样的话,那是翻译上面的差别,以及印度的版本也有不相同,有些多一点,有些少一点,这点可以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所保留的显宗的论点看得出来。比如说龙树菩萨的《入中论》、《中论》,除了极个别的句子以外,几乎也都是一样的。但若是弥勒菩萨的《宝性论》,差别就稍微大。
然后《华严经》方面,藏传佛教多了一品,这是基于印度不同的图书馆里保留了各别的版本。
在此补充一下,日本佛教的寺庙,他们说也有灌顶。我这次过去看了他们的博物馆,里面确实有外密灌顶用的全套法器,但是目前他们的灌顶有传承与否,他们所谓的灌顶到底是什么样的还不清楚。空海大师当年把密法接到日本去,那个时候的汉传佛教应该是有灌顶等的传承,后来的情况实际如何,有传承还是只是一个形式并不太清楚。
但是有个能够确定的是,汉传佛教《大藏经》里有密法的部分。中国在密法部分单独印刷,大概有十八本书,只是没听说过包括大陆和台湾有内密的灌顶和修法,好像是失传了。
智一法师与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两位汉、藏佛教法师心的对话,说明了觉悟之道是佛教所有不同宗派的共通点,当佛教徒都能同心协力时,佛法慧命必能更加兴隆,世界也必能日益和平,两者就如慈悲与智慧,努力共同将佛法弘传至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法 脉 必 须 一 代 代 传 下 来
智:藏传佛教重视口传,汉传佛教里是没有的。汉传佛教修的是显的部分,密的部分您怎么看呢?
慈:藏传佛教非常重视传承,因为如果不那么做的话,法脉就没办法传下去。举个例子,释迦牟尼佛是自来水的水库,传承上师是管道,根本上师是水龙头,如果中间管道有个断层了,水就下不来。同样,他们认为法脉是必须要一代代传下来的。
传承有几种,包括:
灌顶和修法的传承、讲解佛经的传承。佛经里的词怎么解释,必须有传统传承解释的方式。比如说“光明”这两个字,在释迦牟尼佛的《第二转法轮》里《大品般若经》中,“空”讲的是“空性”,的意思。《第三转法轮》也提起过,但是内容不一样,“空性”的基础上多了个“佛性”或如来藏。如果靠自己的理解去解说,未必是正确的,因为深层次的东西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尤其是密宗里面比较重要的词,都能解释成十个不同的层次,那怎么去把握和解说不同的层次,这是需要传承的。传承上是从释迦牟尼佛或者莲花生大师这样一代代传下来,有了传承,我们就能知道历代祖师是怎么解释,就能在这个基础上传下去,这个就叫作“口传”。
还有“论”也有口传。比较简单的字面上的内容基本上我们都会看懂,里面深层次的东西我们要怎么去理解,是要根据过去的上师通过他们的修行、学习和研究,从每一个字里挖掘出来,书里面是没有的,这个就是口传。如果阅读一本书,没有通过传承的基础而是用自己的理解去讲,理解上可能只能达到百分之二十而已,所以有没有口传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汉传佛教也不是没有口传,像五祖和六祖这样传下来实际上就是口传,只是重视度没有藏传佛教来的高。如修禅宗一定要有个禅师来讲解,实际上这也是个传承。
听 到 声 音 法 就 传 下 去
智:如果听不懂,口传有效果吗?
慈:传承有几种,不止是内容上的传承。佛经一代代念下去,听到就有传承了。但是这个跟讲解的传承不一样,是要一句一字的讲。藏传佛教有这么个说法:只要听到声音,法就传下去了,不过内容还需要单独学习。
就 需 要 找 个 上 师 了
智:修行人本身有个汉传佛教的老师,需要再去找个藏传佛教的上师,以便在密法部分得到提升吗?
慈:如果一个人只要修汉传佛教,不打算学其他教派,就不需要再找个其他传承的上师。但是,如果在汉传佛教基础上再想修藏传佛教的内容,首先需要学习,就需要有人教,那么就需要找个上师了。像净空法师、对四川佛教贡献很大的清定上师、一代比丘尼隆莲法师、还有民国时期的高僧大德,很多同时都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上师。
菩 提 心 和 空 性 是 总 核 心
智:刚才您说《华严经》,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一样,最主要哪个核心是一样的?
慈:《华严经》内容很广,核心上没什么区别,不过藏传佛教内容更多一些,主要原因在于汉语和藏语的语法,。藏语来自印度的梵文,写一个东西需要运用很多的语法,所以翻译上藏文会多一些。汉文版的《华严经》“空性”的部分讲得特别多,也讲“佛性”、“菩提心”、“依止上师”,即把所有的都展开仔细的讲,可说是大乘佛教一部总核心的佛经。如果要从中找出哪个核心是一样的,应该是菩提心和空性。
但是有个不一样的地方,汉传佛教没有把《华严经》编成四加行,这样的次第修法。
藏传佛教把《华严经》和其他大乘佛教的经编出来后,做成比较有系统次第的修法。
没 有 那 么 多 层 次 也 好
智:以您的角度,为什么在汉传佛教看不到次第化?
慈: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汉传佛教历史比藏传佛教多了几百年,藏传佛教习惯于把佛教次第化,像从小学到大学博士生,每个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修法,或许觉得这样会比较踏实。
历史上汉传佛教也出了很多的成就者,他们有自己的修行方法,然而保留下来的资料我没看得全。或许当时的一些条件因素,使他们可能通过另外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修行,没有那么多的层次,这也是非常好的。
修道人之间应该怎么建立一个很好的道人关系?
不论南传佛教和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之间的沟通很少,比如我们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法师接触比居士还少。像我过去台湾的佛光山、法鼓山,和其他游客一样参观后就结束了,僧人之间没有真正的交流。
时 间 和 精 力 都 用 来 修 行
智:一般信徒觉得出家人传法会比较殊胜,那么在家人传法您怎么看?
慈:《时轮金刚》里面有明显的规定和要求,比如说同个地方有出家人和在家人,两人的修证是一样的话,在同等条件下,灌顶等密宗仪式都由出家人去做。但是有一个特殊情况,要是在家人的内在修行境界和戒律的层次超过出家人,就由在家人去做。1300年前,佛教传到西藏,一开始有两种人:在家人和出家人。几百年以后,藏地出现一个灭佛时期,持续了五六十年,那时候对佛教贡献最大的就是这些在家人,因为出家人都被迫还俗了。所以今天藏传佛教绝大多数的传承灌顶,都是在家人保留下来的。虽然从外表看不出来是什么身份,但是他们的内在修行是很高的。当时就有个非常了不起的在家人,通过修行的力量与神通让国王承诺不再伤害在家的瑜伽士,所以在家修道受到的伤害比较小。后来才有几个出家人带着一些戒律的书本逃到青海去,灭佛过后出来恢复传戒。
今天宁玛派的出家人和在家人都比较多,后来形成的格鲁派,出家人比较多,在家人较少。这两个传承大体上都比较重视出家人。有些瑜伽士的寺庙里面,绝大多数的修行者也是出家人,但也允许一部分在家人。
汉传佛教里也有以居士身份出现的,他们虽然有家庭,但是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修行、闭关。
瑜 伽 士 却 存 在 很 大 漏 洞
智:请问以一个外人,怎么去判断一个瑜伽士内在的欲望,是否能自制?
慈:现在有很多瑜伽士或活佛是乱七八糟的,他们和过去真正的瑜伽士比有一定的相差。当然不排除现在也有真正的瑜伽士,但是就有一些人以佛教的名号来骗财以养家糊口,这在汉传佛教也有,以前四川重庆火车站就抓了四百个假僧人。有一本书叫《菩提树下的诱惑》,专门说汉传佛教哪个寺庙僧人的问题。其实不管藏传佛教或汉传佛教,早期都是很好的,可是今天却慢慢的步入没落,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末法时代,所谓的瑜伽士并不代表瑜伽士,而汉传佛教的僧人也不代表汉传佛教的僧人。他们各自的行为都不代表藏传佛教或汉传佛教的内容。
从外表看,哪个瑜伽士有欲望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有一些的行为很差,对佛教没有任何贡献,也没有真正去修行。全世界包括在台湾的汉人,就有很多打着密宗旗号,自称是非常了不起的活佛,其实他们都不代表藏传佛教。
瑜伽士搞不好的话,可以是很麻烦的问题。外表上大家都知道出家人的行为什么可行或不可行,但是瑜伽士却存在很大漏洞,一些人即利用着“瑜伽士”的身份来把不好的行为合法化、如法化。当然,藏传佛教里也有很了不起的瑜伽士,像宁玛派在国外比较出名的顶果法王、敦珠法王等,都是藏传佛教一流顶尖的代表。虽然他们不是出家人,却有成千上万的出家人从他们那里接受灌顶、听法。
同 等 证 悟 条 件 下
智:身为一个出家众,受瑜伽士灌顶的时候,是否要顶礼?
慈:这是需要的。平时小乘佛教戒律的话,出家人是不给在家人顶礼的。刚才谈到要是同等证悟条件下,在家人要给出家人顶礼;如果在家人内在的境界超越出家人,就不同说法了。像六祖慧能早期的时候也不是出家人,那时候有很多出家人是不能和他相比的。
伏 藏 可 以 说 超 越 科 学 描 述
智:藏传佛教有很多神秘的东西,您怎么看其中的伏藏师?
慈:这个也要看,有真有假。伏藏埋下去的时候都是莲花生大师所埋的,作用是佛教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流传后,参杂了很多个人的理解和观点。莲花生大师说过未来的佛教会变成像市场上的牛奶一样,大家都各自加点水,最终真正的牛奶成分变得寥寥无几。这时候表面上像佛教的论点,实际上佛教的东西已不存在了。还有,刚才说的传承的法脉也没有了。法脉没有了,以后除了内容的学习,逐渐的加持也会消失。
这时候需要有个新鲜的东西,没有被参杂太多。取出这些东西的,伏藏师,他和莲花生大师之间是没有其他传承的,即是一对一这样。被取出的灌顶,修行引导文和仪轨,因此都具有非常大及特殊的加持。
这里必须要分清楚,不但瑜伽士有真假,我建议越是说自己了不起的人,越要学会对他保持高度怀疑,同样伏藏也会出现假的,有些人会自己挖个坑去埋佛像,第二天带人去开前一天自己所埋的“伏藏”。
真正的伏蔵大师我也亲眼看见过。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他是个出家人,伏藏方面都是非常低调,有必要的情况下会到湖泊、岩石等处取伏藏。其中有藏在宝箧内的,打开以后里面是一张小纸张,上面写着一般人看不懂的两、三个字,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伏蔵师看得懂。当他看到那符号时,就能想起当年莲花生大师给他传这样的法,像是一个记忆的开关。伏藏真的非常神奇,可以说是超越科学描述的,有关其原理和资料,现在都有中文版的翻译。
他 们 说 的 活 佛 不 一 定 是 活 佛
智:近来噶举派蒋贡康楚仁波切还俗的问题令人关注,要是一个上师还俗了,对他或其传承有信心的信徒退了道心,您怎么诠释这个问题呢?
慈:有几种可能性,其中一个是目前认证活佛的制度问题。以前有一套完整的认证方法,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最关键的是真正具有神通的人能看到,这是谁的转世谁的前世。显宗也说过,法眼和慧眼,法眼就能看到这人的修行境界有多高,但是只限于和自己同等或修行比自己低的。有些是上师在圆寂之前会告诉弟子,将来要投生到什么地方去。
所以,活佛的制度过去非常好,现在也有少数是不错的,但这里面也有很多个人的因素进来,比如说我认你你认他。同样,汉传佛教寺庙的一些方丈,也不是你戒律清净就能当,还要有很多其他的条件,里面有很多名和利的东西。当了活佛也会有很多盲目的信徒来崇拜自己,里面可以得到个人的利益,只要跟经济有关系的到最后都会乱。
如今不管什么教派,他们说的活佛不一定是活佛,藏地很多高僧大德在一百多年前就已讲过。但我不是说蒋贡康楚仁波切不是活佛。假设他真的是一个活佛,他这种行为我觉得是没关系的。他用这种方法弘法利生或许更方便,这个我们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也不能因为他还俗了就做出评价。像古印度的八十四位成就者,他们都不是出家人,且有不少在社会上是干最低层的活,根本被人看不起。所以,不能因为他还俗而做出这样的评价。好和不好的可能性都有的。
怎么拿捏入世法和出世法来顺应众生?
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安排好时间,一部分用来打坐修行,一部分学习佛法,同时也有一部分的时间用来传播佛法以利益众生。

单 修 破 瓦 法 是 没 用 的

智:破瓦法可以让人往生善道、净土。如果一个不是学藏传佛教的人,没有因缘修破瓦法,那怎么办?另外,破瓦法是不是要有特定的条件才可以修?

慈:破瓦法在藏传佛教里面不是核心的,是附属的修法。附属就是我修某个法,万一这个法没修好、没修到位之前,我有什么无常的事情发生,就可依靠这个法来往生。修破瓦法要虔诚,也须提前修炼,这样临终时才用得上。但这也并不是说没有破瓦法就不能往生,比如念佛也可以往生,破瓦法是起到临终时走得好点的一个作用。

现在流行破瓦法也有一个问题。我们得搞清楚,为什么藏传佛教的火供、荟供和破瓦法会那么流行,因为很多不懂讲经说法的人总得拿一些东西来吸引大家。当然,火供、荟供本身在密法里面是很好的仪轨,破瓦法也是。实际上破瓦法需要有很多的修法、讲解和灌顶,然而今天很多不懂佛教教理的人,却把破瓦法当作念诵来传授给大家,在我看会带来比较负面的效果。我们不修其他的法,单修破瓦法是没用的。活着的人若修破瓦法,后面还要修一个长寿法才不会影响人的寿命。

真 正 有 修 证 的 是 不 分 男 女

智:佛母现的是女相,您们是用什么心态和角度来看待?

慈:小乘佛教里也有个比丘尼,修行超越了一般的比丘,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在藏传佛教里,如果是真正有修证的话,是不分男女的。历史上就出现过很多女性的成就者,她们被公认以后,也有很多人从她们那里接受灌顶乃至大圆满、大手印等修法。

比 丘 尼 的 戒 律 很 多 很 严

智:听说藏传佛教最近有要复兴已经断层了的比丘尼戒?

慈:他们起初是这么说,但是后来经过了解后,好像大家(不管是南传佛教或汉传佛教),都没有比丘尼戒的传承了。但是没有传承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要恢复的话,可以通过比丘的戒律传授给比丘尼,最后变成比丘尼的戒律。不过比丘尼的戒律很多很严,现在的人真要做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通 过 大 圆 满 到 达 佛 境 界

智:在藏传佛教里,虹光身代表什么呢?

慈:通过大圆满到达佛的境界,就叫虹光身。像显宗的第十一地一样,就成佛了。

不论南传佛教和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之间的沟通很少,比如我们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法师接触比居士还少。
僧 人 之 间 没 有 真 正 的 交 流
智:修道人之间应该怎么建立一个很好的道人关系?
慈:不论南传佛教和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之间的沟通很少,比如我们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法师接触比居士还少。像我过去台湾的佛光山、法鼓山,和其他游客一样参观后就结束了,僧人之间没有真正的交流。佛教本身这么好的东西,全世界的信徒是最少的。当然,一个宗教的好坏也不能用信徒的数量来衡量,只是佛教传播不出去是很可惜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自己内部的问题。像印尼有比较明显的情况: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相互排斥、南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之间也相互排斥。大家都各自排斥,然后就传不出去,最后的结果是,佛教在传播上面受到了亏损。其实小乘佛教的佛经在藏传佛教里都有的,而且是必须要学习。南传佛教法师自己写的东西,比如《清净道》里讲的都是《俱舍论》里面说的,藏传佛教列为必修课之一,在五明佛学院要学2年。但是这个因为没有人之间的沟通,所以大家都觉得是两回事一样。我们也因为语言的原因,虽然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有很多经典都可以看,但是很多汉传佛教的法师不懂藏文,不清楚藏传佛教到底在说什么,除了沟通少,就排斥,再来就是互相毁谤。最后很多人觉得佛教很乱,对它搞不清楚,干脆去学个比较简单一点的。
出 家 人 有 没 有 大 乘 的 菩 提 心
智:现在这个时代,要怎样呈现出一个出家众的角色来普渡众生?
慈:首先要看出家人有没有大乘的菩提心。要是没有大乘佛教的菩提心,就要像小乘佛教戒律里面说的,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少和人来往、不做太多的事情、金银珠宝不去碰。大乘佛教为了利益众生,事情做得越多越好,和小乘佛教相反,要是有人供奉金银,不接受是会犯戒的。出家人是个外表而已,要怎么把握好各自的本质,是大乘的出家人还是小乘的出家人,这里面需要分清楚。
我 的 心 已 经 出 世 了
智:怎么拿捏入世法和出世法来顺应众生?
慈:很多初学者都有这种问题。太多的入世会造成没有太多时间,使到自己的修行会受到影响。不过要是佛教都不入世,就会被其他宗教占满了。就像韩国一样,佛教里面有威望的都在山上打坐,没威望的在入世中带给佛教最负面的影响,最后佛教就没有前途了。
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安排好时间,一部分用来打坐修行,一部分学习佛法,同时也有一部分的时间用来传播佛法以利益众生。
藏传佛教理由一个模式:年轻的时候来学习,不去渡众生,当学清楚后再传给大众,老了以后就自己修行,但这里并不是说年轻不修行老了不传法。
我们也不能理解说谁还俗就是入世,不还俗就是出世,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如果是以菩提心的话就是入世。出世也不是说人离开社会。出世是世俗的人所追求的名和利,虽然我和他们在一起但是我不追求,我的心已经出世了。如果身体在山上但是心里想的是世俗的东西,这也不叫出世。
法 器 唐 卡 当 作 个 装 饰 品
智:很多人对藏传佛教不了解导致对藏传佛教有误会,您怎么看?
慈:这是藏传佛教密法传播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佛像,不太容易理解的佛经,首先必须要给大家解释介绍,解释好了才公开给大家看。可是目前藏传佛教不是这样,大家都有法器,唐卡,当作个装饰品,但是没有人去解释,所以这是传播的问题。
其实大部分是个象征
智:双身在密法本身是有的,但没到因缘的时候不去学这块。是吗?
慈:这是肯定的。密法本身说佛是什么,佛母是什么,身上的东西是什么,其实大部分是个象征。
密 法 这 块 就 不 去 碰 触
智:一个汉传佛教道场。如果办读书会,只要把上师般若的这块加进来可以吗?
慈:当然可以。如果个别感兴趣可以自行去修,密法这块就不去碰触。

取自《慈悲》第99期

欢迎订阅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