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姜 查 弘 法 系 列 之 一

《森林里的一棵树


[  第一部分  ]

流浪汉 》

當我們失去了真正的歸宿時,就像一個沒有目標的流浪漢,流落街頭。当我们失去了真正的归宿时,就像一个流落街头、没有目标的流浪汉。這邊走走,那邊晃晃,一回兒落了腳又得流浪他方。这边走走,那边晃晃,才落了脚,一会儿又得流浪他方。在我們回到真正的家之前,無論如何,都會覺得不舒服,就如同一個離鄉背景的旅人。在回到真正的家之前,无论如何,都会觉得不舒服,就如同离乡背景的旅人。只有當他再次回到家時,才能真正輕鬆自在只有当他再次回到家时,才能真正轻松自在。 

在這世上我們找不到真正平靜的地方,這是世間的本質。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质。就以關照你自己的內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就以关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靜是在你心找到的。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當我們憶念起偉大的佛陀,他所說的是那麼真實,我們感到他是多麼值得尊敬啊!当我们忆念起伟大的佛陀,他所说的是那么真实,我们感到他是多么值得被尊敬啊!當我們看到事物的真相時,即使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去實踐過佛法,也仍看得到他教導的法。当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时,即使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去实践过佛法,也仍看得到他教导的法。然而,就算我們擁有佛法的知識,而且曾學習和實踐佛法,卻仍見不到真理,那麼我們依舊像流浪漢一樣,無家可歸。然而,就算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而且曾学习和实践佛法,却仍见不到真理,那么我们依旧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香蕉皮 》 

当你们了解,这世上的事物都犹如香蕉皮一般,对你无大用处后,那时你们就能自在地行走于世上,不会被各式各样、来来去去、令人愉快或厌恶的事物牵动、扰乱、苦恼。这是引领趣向解脱的道路。 

盲人  

身和心不停地在生生灭灭,“行”一直处于迁变的状态中。我们无法如实地透澈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仍顽固地深信虚妄不实的事物。好像一位盲人带路,我们跟他一起旅行怎么安全呢?看不见的他,只会引导我们走入浓密的森林之中,怎么能带我们走到安全的地方?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被 “行”所蒙蔽,以至于在寻求快乐的同时造作痛苦;在寻求平静时造作了困难。这样的心只会有种种的痛苦与困难,但相反地,我们却去造作它们,然后抱怨而已。我们会造恶因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对外观的真相和“行”真相毫无认识,而且还一再地去执取它们。

一瓶药  

我们可以拿一个不吃医生给的药的病人来比喻修行。虽然瓶上写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如果这位病人只是阅读瓶上的说明,而没有拿来服用。如果他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一定会死而永远得不到药物的治疗。在他死亡之前,也许还会怀恨地埋怨医生无能,以及那些药物并没有治好他。他会认为医生是个江湖郎中,或说那些药物毫无作用,殊不知他只是花时间在检查瓶子以及阅读瓶上的说明,却不去服药。不管怎么样,如果这位病人听从了医生的劝嘱,照着规定按时服药,他便能够痊愈。 

医生开药方是为了除去生理上的疾病;佛陀的教法则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药方,使心回复到自然健康的状态。因此,佛陀可称是一位治疗心理疾病的医生,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心理的疾病。当你看到这些疾病时,难道不会合理地去寻求佛法做为依靠,就如同拿药治疗自己的病一般吗? 


嬉戏的孩子 》 

我们对心性反覆地思维之后,将会明白,心就只是心,不会有别的了,这是它的本然。如果我们清楚地看清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去执着念头和感觉,只要持续不断地告诉自己:“如此而已”,我们就不必再加些什么了。当这颗心如实地了解,它就能放下一切。 虽然仍会有念头和感觉,但是,每一个念头和感觉都将失去作用。 

就像刚开始我们会被一个喜欢玩又吵闹的小孩烦扰得很厉害,进而责打他,但是事后我们会逐渐明白,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们会任他去玩。我们放下了,烦恼也就跟着消失了。为什么烦恼会消失呢?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了孩子的天性,看法也已经改变了,而且已经接受事物的真实面目。我们放下,然后心将会变得更平静。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正见。 

眼镜蛇  》

心理的活动就像一条能致人于死地的眼镜蛇。假如我们不去打扰一条眼镜蛇,它自然会走它该走的路,就算它非常毒,我们也不会受它的影响;只要我们不走近它或去抓它,它就不会来咬我们。眼镜蛇会照着它的本性行动,事情就是如此!如果你够聪明的话,就别去惹它。同样地,就让那些不好的和好的顺其自然依它的本性随它去,不要执着喜欢和不喜欢,一如同你不会去打扰眼镜蛇一样。 

一个聪明的人,将会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在他心中升起的种种情绪。当善的情绪在心中生起时,让它自是善的,并且了解它的本然;同样地,我们也让恶的自是恶的,让它顺其自然。不要执着,因为我们什么都不要!我们不要恶,也不要善;我们不要负担和轻松,乃至不求快乐和痛苦。当我们的欲求止息时,平静便稳固地建立起来了。 


椰子壳 》 

欲是染着的,但我们必须先有欲才能开始修行“道”。假设你到市场去买椰子,在提者它们回家的路上,有人问你:“你为什么要买这些椰子呢?”

 “买来吃啊!”

 “你连壳也吃吗?”

当然不。

我不相信。”他坚持地说,“如果你不打算吃壳,又为什么要连壳也买回来呢?”

 好,你怎么说? 你要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是靠着欲望开始修行的,如果我们没有欲望,我们就不会去修行的。你知道吗?!这样思维可以产生智慧。就好像那些椰子:你要连壳子也一起吃下去吗?当然不!那又为什么要椰子壳呢?因为椰子壳的用途是将椰子汁给包起来,喝了汁过后,再将壳给扔掉,就没问题了。

我们的修行也是如此。刚开始我们保留欲望,就如同我们保留椰子壳一样,因为此时还不是“丢掉”它的时候。修行便是如此。如果有人硬要说我们连椰子壳也吃,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们无关,只要我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就够了。 


烹饪  》

我们训练我们的身和口远离秽恶,这就是功德。有些人认为要有功德必须整天整夜地背诵巴利文的经句,但事实上,只要使你的身、口清净无瑕疵,就是功德了。这并不难了解,就像烹调食物,我们放一点点这个,放一点点那个,直到恰到好处、美味可口为止。一旦调配出来美味的食物,就不需要再添加任何的东西,因为正确的佐料都已经加了。同样的道理,确定我们的身行跟语言没有缺失,这样就可以带给我们美味和恰到好处的功德。 


疯子  》

假设某日清晨,你正在路上要去工作的路上,有个人无礼地向你叫喊辱骂,霎时,你的心便立刻觉得愤怒和受辱,而想要报复。 

几天以后,另一个人来拜访你,并且告诉你:“嘿,前几天那个辱骂你的人是个疯子,而且已经好几年了!他都是这样辱骂每个人,从没有人会去在意他说的话”当你听到这儿,霎时,自在起来了,几天以来,积郁在心中的愤怒和不快完全地消失了,为什么呢? 因为你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前,你还不知道,认为那个人是正常的,所以你会憎恨他而导致痛苦。一旦真相大白,事过境迁:“噢,他是个疯子!原来如此。” 

当你了解真相时,你觉得很舒服,因为你已亲身体验。了解了以后,你就能放下。假如你不明白真相,就会去执着。当你认为那位辱骂你的人是正常时,你可能会杀了他,但当你发现事情的真相--他精神失常,你便觉得舒服多了。这就是了解真理。 

一个见法的人也有类似的经验。贪、嗔、痴的消失,就是以同样的方式消失的。当我们不了知这三毒时,我们会认为:“我能够怎样呢?我的贪和嗔如此炽盛。”这跟以为那疯子是神智健全一样。并不是清明的认知。 只有当我们最后知道他精神失常时,我们的受伤和愤怒才得以释怀。没有任何人能告知你这些,唯有当心亲自体认时,它才能绝灭和舍弃执着。 


一杯水  》

来拜访我的人当中,有富商、大学毕业的、教师与政府官员。他们在社会上早已有着高等地位,可是内心却对事物的种种充满看法。他们太聪明了,以致听不进别人的话。这就像一杯水。如果一个杯子里充满了脏水,它并没有什么用处。只有当脏水倒尽,它才有用处。你们必须先除去充满意见的心才能领悟。我们的修行是超越聪明与愚痴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很聪明、富有、重要、是佛学专家,这就掩盖了“无我”的真谛了。你们都只看到自己--我、我的。然而,佛教是放下“自我”的。那些太聪明的人将永远学不到东西,他们首先必须除去他们的才智--空掉他们的杯子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