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姜 查 弘 法 系 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 灵 的 资 粮 8|之二

    如 果 我 们 拥 正 

    我 们 便 会 看 到 无 

    我 们 将 见 到 佛 

    并 且 超 越 轮 回 的 痛 

    如果这颗心试着去告诉你:我现在是一位须陀洹了!前去礼拜须陀洹吧!会告诉你自己: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如果你遇到一位斯陀含,前去礼敬他!当他见到你时,他将会单纯地说:不是一桩确然之事!如果有位阿那含前去礼拜他,他将告诉你单单一件事:不确定!甚或遇到了阿罗汉,前去拜他,他更会断然地告诉你:一切更不确定!你将会听到圣者的话:事物都是不确定!别粘着任何事物!

    不要只是像个傻瓜般地看着佛陀。别粘着事物,紧紧抓住它们不放。思惟事物表面的作用,而后洞悉其内超越它,那是你必然要去做的;那儿必然是表面的,也必然是超越

    所以我说:去见佛陀!佛陀在哪里?佛陀是法。这世间所有的教导可以包在这一个教导中:无常!想想看吧,身为一位比丘,我寻求了四十多年,而这便是我所能找到的了。无常和耐心的忍,这就是如何去接近佛陀的教导了……:一切都是不确定

    不管这颗心有多想确定,只要告诉它:不确定!无论这心何时想去抓握某东西当成一桩确然之事,只要说:那不确定,那是短暂易变的!就用这个进去。使用这佛法,一切都归结于此,那并不只是一个短暂的现像。不论行、、坐或卧,你都以那种方式来看每一件事物;不管喜欢生起或厌恶生起,你都这相同的方式看待。这便是逐渐靠近了佛、靠近了法

    而今,我觉得,这是一个对修行更有价值的方法。从早期到现在,我所有的修已经是这样的了。我并没有真正依赖经典,但也不轻忽它们;我不依赖老师,也不完全自个儿做。我的修行都是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

    直接地说,那是一件做完成的事,那是,修行去完成,并且看着它完成;外表上的,还有超越上的

    我早已说过这个,但你们中有些人或许有兴趣再听一次:如果你持续不断地修,并且彻底地思考事情,你终将到达这一点……起先,你急着往前进,急着回,急着停止;你继续这样地去修行,直至到达了像是前进不是、回来不是、停也不是的地步!那便是结束了,就是终了;别期待还会有什么,就在这里结束

    漏尽者(阿罗汉)——完成者,他并没有前进和回来,那就是完成了。思考这点吧!在你的自心中清楚地明白它;就在那儿,你将发现,真的什么也没有

    对于你来说,不管这是旧或新,都有赖于你的智慧和辨识力;没有智慧或辨识的人将不能理解它。只要看一看树木,像芒果树或是波罗蜜树:如果它们生长一座树丛中,一棵树可能会先长得较大,而后其他的将会弯离,从较大的一棵儿向外生长。为什么会这样呢?谁告诉它们那样子做呢?这是自然!自然包含好与坏,对与错;它能倾向于对或倾向于错。如果我们将任何一种树,完全地拢在一起种植,长得较慢的树木将会从较大的树木分开。这是怎么发生的呢?那样子决定的呢?这就是自然,或佛法

    同样地,爱欲(tanha)导致我们痛苦。现在,如果我们思惟它,它将领我们离爱欲,我们将因而脱离爱欲。透过研究爱欲,我们将打击它,使它逐渐地越来轻,直到完全消失。和树木一样:有任何人命令它们用它们的方式去成长吗?们不能说话或到处移动,但它们知道如何转离障碍物去生长;无论在哪里,一受到限制而生长困难,它们便会弯向外面

    这里就是佛法,我们不需要去看很多。机敏的人会看到佛法就在这里面。树木么也不知道,只是依着自然;它们依照自然法则,却足以知道从危险中转离去长,去倾向一个适合的地方

    省思到人们也像这样;因为想要超越痛苦,我们出家进入无家的生活。到底是么使我们遭受痛苦呢?如果我们追随这内在的足迹,我们会发现,那些我们喜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都是痛苦;如果它们都是痛苦,那么便别太靠近它们。想和因缘条件谈恋爱吗?或是恨它们?……它们都是不确定的。当我们倾向佛时,所有这些都会结束;别忘记这点,并且有耐心地忍,只要这两点便够了。果你有这种的理解,是非常好的

    事实上,在我个人的修行当中,并没有一位老师给我的教导有像你们从我这里到的那么多。我没有很多的老师;我在一个普通的乡村寺院出家,并在乡村寺住了好几年。在我心里,我怀有欲望修行;我想要精通,我想去训练。在那些院里并没有任何人给予任何的教导 ,只有对修行升起的激励。我行脚并到处看;我用我的耳朵听,我用我的眼睛看。无论我听到人们说什么,我会告诉自己不一定!无论我看到什么,我告诉自己:不一定!甚至当我闻到气味,我会告诉自己:不一定!或者,当舌头尝到甜的、酸的、咸的、愉悦的不愉悦的滋味时,或在身体上觉知到舒服或痛苦的生起时,我都会告诉自己:这不是一桩确然之事!也因此,我与法同住

    实际上,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但我们的欲望却希望事物是确实的。我们怎么办?我们必须忍耐;最重要的是耐心(khanti),有耐心地忍。别抛弃佛陀,别弃那个我所谓的不确定!

    有时,我会去看有古代寺院建筑的老宗教场所——由建筑师设计,手工匠所建的;有些地方它们会破裂。我的朋友中的一位可能会评论道:多么可惜啊!是吗?破裂了!我会回答: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便没有像佛陀这回事也没有法了。会这样子破裂,因为那完全遵照了佛陀的教导。实际上,在内深处我也悲哀地看到那些建筑物破裂,但我却除我的感伤,试着去说一些能够我的朋友、对我自己有用的话。即使我也感受到那是一件可惜之事,我仍然倾于佛法

    如果不是那样破裂,便没有任何的佛陀了!

    为了我朋友的好处,我说得的确很严重……也或许他们没有听进去,但我却在听。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用的思考事物的方式。例如,有人会冲进来说道:老师你知道刚才某个人说到你如此这般吗?或,他说你如何如何……”也许你便开始发怒了。只要一听到批评的话,你便开始准备摊牌!这就是情绪的生起。们必须知道,这些情绪一步步地来了。当我们一听到诸如此类的话时,我们便能开始准备去报复了;但在洞察事情的真相中,我们会发现那……不,他们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这是另一个不确定的例子。因此,我们为什么要匆促地相信这些事情呢?什么我们应该那么相信别人所说的呢?无论我们听到什么我们应该注意、有耐、小心地调查这事情……保持沉稳

    那并不是无论什么突然进入我们脑中,我们便完全记下来当做某种真理。任何不确定的言语都不是贤者的言语;请记住这点!至于我们自己,只要我一放弃不确定,我们便不再是智者,我们不再是修行。无论我们看或听到么快乐或伤心的,只要说:这是不确定的!重重地对自己说,以这来完全制它们。别将那些事情增长成主要的问题,只要将它们压服在这一点上;这点很重要的。这是烦恼杂染死亡所在之点,修行者不应该放弃它

    假若你不理会这一点,你便只能期待痛苦、期待错误了。如果你不为自己的修设下这样一种基础,你会走错……但不久,你将会回复到正确,因为这个原则非常好的一个原则

    事实上,真实的佛法,今天我已经说过的重点,并不是那么的神秘。无论你所验的什么,都是单纯地色、单纯地受、单纯地想、单纯地行以及单纯地识;就有这些基础的性质。在它们里面还会有任何的确定存在那儿吗

    如果我们那样去了解各种事物的真实自然,欲望、迷惑和执著便会消失。它们什么会消失呢?因为我们了解,我们知道;我们从无知改变到理解。理解是由知产生,知道是从不知道来,清净是从杂染产生的,就是这样

    别抛弃无常(aniccam),佛陀——这就是为什么说佛陀仍然活着的意思。若说陀已经去世进入了涅槃,并不一定正确;依更深远之意,佛陀仍然是活着的。非常像我们如何去定义比丘这个字,如果我们定义它是乞者注五),这意思非常粗略的。我们可以以这种方式下定义,但应用这种定义太多也不怎么好——我们不知何时去停止乞求!如果我们要以一种更深远的方式去定义这个字,我会说:比丘——见到轮回之危险的人!

    这意义不是更深远吗?它并没有像先前的定义一般在相同的方向上走,它延伸深多了。佛法的修行就像这样。如果你没有完全了解佛法,它似乎是一种方式但当你完全了解它时,它又变成了其他什么;它变得极为珍贵,它变成了一个静的源泉

    当我们拥有正念时,我们靠近了佛法。如果我们拥有正念,我们便会看到无常一切事物的无常;我们将见到佛陀,并且超越轮回的痛苦。如果不是现在,那便在未来的近日内

    如果我们抛却这圣者的特质,佛陀或佛法,我们的修行将会变得无益而徒劳。管我们正在工作着或坐着或只是躺着,我们必须继续地保持我们的修行。当眼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或身觉触……在一切的事情中,别抛弃了佛陀,离开佛陀而迷了路

    这就是作为一位亲近佛陀的人,经常尊崇佛陀的人。为了尊崇佛陀我们有仪式诸如在早上吟唱Araham samma sambuddho bhagava这是尊崇佛陀的一种方式,像我这里描述的,在如此一种深远的方式中那并不是尊崇佛陀;这和比丘个字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定义它是乞者,那么他们继续乞求……因为它就样子定义。以最好的方式定义它,我们应该说:比丘——见到轮回之危险的


    注释

    (注五):乞者:那是依靠他人的慷慨而生活的人

    现在,尊崇佛陀也是一样。单单透过早、晚吟诵巴利语句当成一种仪式是可以拟定义比丘这个字为乞者的。如果我们倾向无常、苦、无我,无论何,眼见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在一切时中,这都是以比拟定义比丘这个字眼成见到轮回之危险的人的;那是深远多了,断除非常多的事物。如果我们了解这个教导,我们将会在智慧和理解中成长

    这个被称做道、道迹(patipada)。在修行中开展这个心态,你会处在正道上如果以这种方式思考和反省,即使离老师很远,你将仍然是靠近他的。如果你身体上住得很靠近老师,但心却还没与他相交,你将花上你的时间在找寻他的误或是诌媚他。如果他做的某些事适合你,你说他是好的;而如果他做的某些是你不喜欢的,你便说他是不好的——那就是你的修行所趋了。经由浪费你的间注意其他某人,你是不会成就任何事情的。然而如果你了解这个教导,你可现在就变成一位圣者

    那就是为什么今年我将自己与新、旧弟子都隔开,没有给予许多的教导:如此们可以完全尽其所能地为自己查究事情。对于较新的比丘们,我早已定下课程寺院的规则,如:别说太多话。不要违犯现存的标准——能到达了解、道、涅槃的正道;任何人违犯这些标准,便不是一位真正的修行者,不是一位以洁意图去修行的人。像这样的一个人能希, 望看到什么呢?即使每天睡在我的附。他也见不到我;如果他没有修行,即使睡在佛陀附近,他也是见不到佛陀的

    因此,了知佛法或见到佛法端赖修行;拥有信心,净化你自己的心。如果这寺里的所有僧众都将觉醒放进他们各自的心中,我们便不必要谴责或称赞任何人;我们不需要怀疑或偏爱任何人。假使愤怒或憎恶生起,只要将它们留置在心但得清楚地明见它们

    继续看着这些事情。只要仍有什么存在,那意味着我们仍必须在那儿探求和下夫。有些人说:我无法办到,我无法做!如果我们开始这样子说着事情,这里将只会有一束朽木;因为没有人猛击他们自己的杂染烦恼

    你必须尝试,如果你还不能做到,便得更深入去探求。掘取这杂染烦恼,根除们;即使它们似乎困难且牢固,挖出它们。佛法并不是透过依循你的欲望便会到的;你的心也许是一回事,真理却是另一回事。你必须向前看,并且也要保注意后面。那便是我说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切无常变化!

    这个不确定的真理,这个短而单纯的真理,同时也那么深远且完美;人们倾向于无知。他们倾向于不同地看待事物。别粘着良善,别粘着邪恶;这些都世间的性质。我们修行以超越世间,从而将这些事情带往终点。佛陀教导去放它们,去舍弃它们,因为它们只会引起痛苦

    作者 阿 姜 查
     法 耘 编 译 群
    版权所有Wat Pah Nanachat 国际丛林道场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