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姜 查 弘 法 系 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真正的归宿


第一章

我们真正的归宿

之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一位即将离开人世的年老在家弟子所做的开示。)

此刻,生起坚定心,恭敬的聆听佛法。在我说话的当儿,注意我所说的话,好像世尊就坐在你的面前一样,阖上你的眼,让自己感到舒适,安下你的心,让心专注在一点上,谦逊地让三宝的智慧、真理与清净住在你的心中,这是表示对一位圆满觉者的敬意。


今天,除了佛法——佛陀的教法,我没有带任何有形的物品来给你。


请仔细地聆听,你应当了解,即使是拥有广大福德的佛陀,也无法避免肉体的死亡。在他年老时,他舍弃了身体,也放下了沉重的担子。现在你也应该学着对你这早已依靠多年的身体感到满足,你应该感到很够了。


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一件家里用久了的器皿——你的杯子、碟子、盘子等等。当你刚拥有它们时,它们是乾净而光亮的,但是现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它们变得暗哑陈旧。有的甚至早就破裂了,有的不见,而那些遗留下来的,也在逐渐毁坏当中。它们没有一成不变的形体,它们本来就是那样。你的身体也是相同——从你出生的那一天,经由孩童到青年,直至现在的老迈,它始终不停地变化,而你要接受这个事实。佛陀说,一切的因缘条件,不论是心理、生理或外在的,都是无自性的;它们的本质,就是——变化。好好地思惟这个真理,直到你清楚明白地看见它。


这具躺着的衰微的肉体是真实法(saccadhamma),是事实。这身体的事实是真实法,这是佛陀永不变的教导。佛陀曾教我们去观察并思惟这个色身,并面对这个事实;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要能够去安住这个色身。佛陀教导我们,应该清楚了知,被锁在牢笼的只是这个身体,不要让心灵也被锁住了。

如今,你的身体已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开始退化,这原是不须要去违抗的,但也不要使你的心也随着腐朽了;要保持心的独立。佛陀教示,有生就有老、病、死,这是身体自然的现象,再没有任何其他的了。现在你已亲身体验到这个伟大的真理,就以智慧来观察这色身并领悟它吧!

即使,你的房子被水淹没或被火烧毁,无论遭受任何危险的威胁,就单纯地让它只是房子的问题吧!

如果有一场洪水,不要让它泛滥了你的心;如果有一场大火,不要让它烧毁了你的心。让它就仅仅是房子吧!洪水或大火对你而言,不过是外在的灾害。现在,该是让心放下执著的时候了。


你活在这世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的双眼曾看过形形色色的东西,你的两耳也曾听过许许多多的声音。你拥有过无数的经验,而它们就只是——经验而已。你曾尝过美味的食物,而美味也只是美味,没有更多的了。令人不愉快的感觉也只是不愉快,就是如此。如果眼睛看到美丽的外貌,也只是美丽的外貌;丑陋也只是丑陋;耳朵听到吸引人的声音、美妙的声音、而这些声音也只是如此而已。


佛陀说,无论富有或贫穷,年青或老迈,人类或畜牲,没有任何生命可以在这世界上,永久的将自己保持在一种状态当中,每一件事都会历经变化和疏离,这就是生命的真相,而我们没有任何的对策,但佛陀说,我们能做的是去思惟这身和心,去了解它们的无自性,去观察它们既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它们拥有的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存在。就像这间房子,它只在名义上属于你,你却无法带着它到处跑;财产和家庭也一样——都只在名义上是你的,并不真正属于你,它们属于自然。


这个真理,不单单适用于你,其他人也都在同样的情况下;即便是世尊或其开悟的弟子们也一样。他们会不同于我们,只在于他们接受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到了真实的本然就是如此而已。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仔细地观察这个躯体,从脚底到头顶,然后再回到你的脚底。看看这躯体吧!你看见了什么?在你的身体里,有任何东西实质上就是乾净的吗?你能找到任何不变的本质吗?这整个身体都在衰退中,而佛陀要我们去了解,它并不属于我们。身体会这样子,那是自然的,因为一切都随因缘在变化着,你还要它怎么样呢?


事实上,身体的这个样子并没有什么不对,导致你受苦的不是身体,而是你错误的知见;当你有了错误的见解时,你就被混淆了。


就好像河里的水,它自然地往下流,绝不会逆流而上,因为那是它的本性。如果有人异想天开地想让水逆流而上,他会因此而苦恼。无论他再如何努力,这个错误的思想,将不会让他的心灵得到平静。他将因为这个错误的知见而陷入烦恼中。要是知见正确,他就会明白河水必然是往下流的;如果他无法觉悟和接受这个事实,就会感到烦扰不安。


河水必然往下流的道理,就如同我们的身体:曾经年轻过的身体如今变老了,也正趋向死亡。


别去期望还会有别的方式出现,那并不是你拥有什么力量可以挽回的。佛陀告拆我们,要看清事物的真相,而后放下对它的执著。以这种“放下”的感觉做为你的依归吧!纵使感到疲倦和劳累,也要继续禅坐;让你的心与呼吸同住,做几下深呼吸,再利用咒语“哺——哆(Buddho)”,将心专注在呼吸上,使这样的修习成为习惯。愈是疲倦,你感到愈需要细微且专注于注意力;那样的话,你便可以对抗痛觉的升起了。当你感到疲倦时,将所有的思绪停止,让心自然汇集,然后再转回来注意呼吸。


就只是不断地在心中持念“哺——哆、哺——哆”。放下外在的一切,别对你的孩子和亲戚依依不舍,别抓取任何的事物,完全的放下。让心系于一个单一的点上,让那安静的心住于呼吸;让呼吸成为唯一的认知对象。集中注意力,直到这颗心变得愈来愈细微,直到感觉已无关紧要,而心境却是一片的清明和觉醒。那么,当痛觉升起时,它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停止,最后你看待这呼吸就好像一位来拜访你的亲戚一样——当他要离开时,我们会随他出来,看着他离去;我们会注视着,直到他远走或驶离视线,我们才返回家门。


我们也以同样的方法来观照呼吸:如果呼吸粗大,了知它是粗的;如果细微,我们了知它是细的。当它愈细微,我们愈要跟进,同时使心觉醒,最后,呼吸会全然地消失,而所存留的,只是清明觉醒的感受,这便叫做“见佛”。我们所拥有的那种清楚的觉知称做“哺哆”,是正知者、觉醒者、光明者,那是与佛陀,与清明、觉知相遇而同住的。因为入灭的,只是历史上血肉之躯的佛陀,真正的佛陀——是清澄、明觉的,今天我们仍能经验及达到,而如果我们达到它,便是与佛陀的心相应了。


因此,放下吧!除了这觉知,放下所有的一切。禅坐时,不要被心中升起的幻像或声音愚弄了。把它们全都放下,完全不要抓住任何事物。只要住于这“不二”的觉知,别烦恼过去或未来;只须静静地,你将到达那不前、不后、不住的境地。在那儿,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抓住或执著的。为什么呢?因为无我,没有“我”或“我的”,一切都没有。佛陀教导我们,要用这个方法空掉一切,不要让任何事物系缚了我们;要去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之后,就是放下!


去领悟佛法——这从生死轮回中得到解脱的“道”,是我们必须独自完成的工作。因此,继续试着去放下,并了解佛陀的教导,真正地在观想上下功夫吧!别担心你的家人,目前他们仍保持着他们的样子,未来他们也将跟你一样;在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逃避这个事实。(——待续)

作者 阿 姜 查
 法 耘 编 译 群
版权所有Wat Pah Nanachat 国际丛林道场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