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姜 查 弘 法 系 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法为赠礼


以法为赠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将绿色颜料滴到清澄的雨水里

它就会变绿

如果是黄色的颜料,它就会变黄......

心在自然的状况下是清澄、洁净而不混乱的

它会变得混乱

只因它追逐法尘

而迷失在它的情绪当中了!

(这是公元1977年10月10日在国际丛林寺院,对聚集的西方僧侣、沙弥和在家弟子所作的开示。这篇开示供养给远从法国来访,当中一位比丘的父母)。



很高兴你们有机会来参访巴蓬寺,并且探望在这儿出家的孩子。可是我很抱歉,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们。

在法国,物质上的东西已经很多,不过,有关“法”的却非常稀少。我曾到过法国,那儿的确没有能为人们带来安祥与宁静的法,有的只是一些让人心迷乱和困扰的事物。

法国物产丰饶,有那么多的事物,从色、声、香、味、触上,带给人们感官的诱惑,又由于对“法”的无知,人们便只有被迷惑了。因此,今天我想供养“法”给各位带回法国,当作是巴蓬寺和国际丛林寺院送给你们的礼物。

“法”是什么?法能够斩断人类的问题和困难,使之逐渐减少至无!那所谓的法,应该遍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学习——那是为了一旦有“法尘”(注一)升起时,我们能够去处理和超越它。

无论是住在泰国这儿或其他国家,大家都面对同样的问题,如果懂如何去解决,我们将会不断地被困在痛苦和烦恼当中。解决问题必须靠智慧,而要拥有智慧便得开展和训练我们的心!

谈到修行,其实一点儿也不远,它就在我们身心的当下!西方人和泰国人一样,都有身和心。有混乱的身心,表示是一个混乱的人;有祥和的身心,就是一个祥和的人。

事实上,这心就像雨水,在自然的状态下它原是纯洁的:如果我们将绿色颜料滴到清澄的雨水里,它就会变绿;如果是黄色的颜料,那么它就会变黄。

心的反应也是如此。当舒适的法尘“滴”进了心,这心就会舒适;而当法尘是不舒适的时候,心也会感觉不舒适,它会变得“混浊不清”,就像染了色的水一般。

当澄净的水接触到黄色时,它会变黄;当它接触到绿色时,它会变绿。每一次,它都会改变颜色。而实际上,那些绿色或黄色的水原本是清澄而洁净的。心在自然的状况下也是一样,是清澄、洁净而不混乱的。它会变得混乱,只因它追逐法尘而迷失在它的情绪当中了!

让我解释得更清楚些,现在我们正坐在平静的森林里,在这里,如果没有风,树叶会保持原状静止不动,而倘若有风吹来时,树叶便会拍打舞动起来。

心,就像那些树叶一般,当它们一接触到法尘,便会依着法尘的性“拍打舞动”起来。我们对佛法的了解越少,心就会不断地去追逐法尘。因此感觉到快乐时,心会屈服于快乐;感觉到痛苦时,心会屈服于痛苦,它总是在混乱之中。

最后,人会变得神经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个道理!他们只是随着情绪起伏而不知如何去照顾自己的心,就像一个小孩没有父母照料一般。孤儿是无所依靠的,而无依无靠的孩子是感觉不到安全感的。

同样的,如果这颗心没有受到照顾,没有利用正见来训练或培育品格,它会变得非常麻烦而难以处理。



(注一)法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之一。指为“意识”所缘之诸法。经中常将烦恼比喻为尘垢,因此等诸法能染污情识,故称法尘。

今天我要提供给各位一种训练心的方法,那就是“业处(Kammatthana)”(注二)。业(Kamma)是指“行为”,处(tthana)是指“基础”。在佛教,这是使心祥和及宁静的方法——你们可以用它来训练你的心,并以这受过训练的“心”来审视“身”。

我们的“存在”是由两个部份组成的:一是身体,一是心,就这两部分而已。所谓的“身”,能被我们肉眼所见,而“心”,相反地,是非物质的部分,只能被“内在的眼”或“心眼”“见”到。身和心这两者,都经常处在混乱的状态中。

“心”是什么?心并不真的是什么“东西”,依照传统上的说法,心就是那个能够去感觉或意识的;那感觉、接受,以及经验一切法尘的就称作“心”。

当下这个时刻就有心——当我正在对你们说话时,心自能辨识到我正在说什么;声音透过耳朵,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个经验到这些的,就叫做“心”。

心,并没有任何的自我或实体,也无任何的形相,它只是在“经验心理活动”,如此而已!如果我们能教导这颗心拥有正见,它就不会有任何的麻烦出现,它将能平静自在。

心是心,法尘是法尘,法尘并不是心,心也不是法尘。为了能让我们清楚了解我们的心和在我们心中的法尘,我们说,能接受法尘突然“啵”地闯进来的,就是心。

当心和它的对象两者互相接触时,会升起感觉。这其中,有些是好的感觉,有些是坏的感觉;有些是冷的感觉,有些是热的感觉。各式各样都有。而如果不用智慧去处理这些感觉的话,心就会被扰乱!

禅坐是开展“心”的方法,能使心成为“智慧升起”的基础。这里头,“呼吸”是生理的基础,我们称作“安般念”(anapanasati)或“观呼吸”,在这里,我们以呼吸当作我们心理的对象。我们以呼吸做为禅修的对象,只因它最简单,而且自古以来它就是禅修的核心。

当我们遇到好的禅坐机会时便盘腿而坐:右腿放在左腿上面,右手放在左手上面,保持背部直挺,然后对自己说:“现在我要放下一切的负担和烦扰!”不要让任何的俗事使你挂虑,在这个时候,把一切忧虑都抛开吧!

现在,将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开始吸气和呼气。这时——在做观察呼吸的当下,不要刻意的使呼吸拉长或缩短,不要使它变强或变弱,只要依正常速度,自自然然的进出就可以了。

等到“正念”和“自我觉醒”从心中生起时,便能清楚明白这吸气与呼气了。

放轻松,什么都不要去想,让脑袋放空,唯一要做的事是将注意力放在吸气和呼气上,其他一概不管!保持正念,专注在呼吸的一进一出上,注意每一个呼吸的开始、中间和结尾。

吸气时,气的开始是在鼻端,中间在心脏,结尾在腹部。呼气时,正好相反,气的开始在腹部,中间在心脏,结尾在鼻端。开展对呼吸的觉知:一在鼻端,二在心脏,三在腹部。而后,反过来是:一在腹部,二在心脏,三在鼻端。

投聚“注意力”在这三点上将可解决你一切的烦忧;只要不想其他的事,保持你的注意力在呼吸上。此时或许会有别的念头进入心中,它会想到其他的主题而分散了你的心,但可别理它,只要再次的持好呼吸当作你专注的对象就行了。心,也可能会陷入研判和探讨情绪当中,但是,继续去修行吧,继续不断地在每一个呼吸的始、中、末上保持分明。

最后,心将会无时无刻在这三点上了知呼吸。当你如此修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心和身就会习惯于这种工作。疲劳将消失,身体会感到更轻安,而呼吸也会变得越来越细密。“正念”和“自觉”将能保护住心,而且好好地看守它。



(注二)业处:又作行处。即业止住之所。为成就禅定之基础,或修习禅定之对象。此系佛教重要教义之一。修习禅定时,必须选择适应自己性质之观想方法与对象,俾使禅定发挥效果。此种观想之方法,因缘、对象即是业处。

我们如此这般的修行,直到心变得平和、宁静,直到它成为“一”为止。所谓“一”是指“心”全神贯注于呼吸上,不从呼吸上分离开来。心将不再混乱而能够轻松自在,它将会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继续不断地专注在呼吸上。

当心变得平静时,我们就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鼻端的出入息上,而不必再随着呼吸的上下,到达腹部又回来;只须专注在呼吸进来与出去的鼻端就可以了。

这就叫做“静心”,让心放轻松而且平静。当宁静升起时,心会“停止”,它会与它单一的对象——呼吸,一起“停止”。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使心宁静,而智慧就能够生起了。

这是一个开始,是我们修行的基础,不管身在何处,都要试着每天去练习。无论是在家中,在车子里,躺着或是坐着,都必须不断地、很小心地去觉知和看守住这颗心。

这称作“心理训练”的,必得在四威仪中练习;不单是坐着,站着、走着、躺着的时候也都要练习。重点是,我们必须知道,每一刻的心境究竟是如何?而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随时保持正念和清明。心,是快乐或痛苦?是混乱?是祥和?以这种方法去认识心,使心变得宁静,而当心变宁静时,智慧就会升起。

有了宁静的心,便可去观察这禅定的对象——身体,从头顶到脚底,然后又回到头顶;一遍又一遍地去做。

注意察看头发、体毛、指甲、牙齿和皮肤。在这禅坐中,我们将会看到整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所组成的。

我们身体坚硬、固体的部分,形成地大;液体和流动的部份,形成水大;体内上下通行的气体形成风大;而身体里头的温热,就是火大。

四大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我们所谓的“人”。当身体败坏成为它所组成的各个部份时,便只剩下这四种元素了。

佛陀教导我们说,没有众生,没有人类,没有泰国人,没有西方人,没有个人,最终,就仅仅是这四大而已!我们以为有个人或众生,而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

无论是分解成地、水、火、风,或是组成所谓的“人”,一切都是无常、苦、无我。它们都是不稳定、不确定的,而且一直在变化的状态中——每一个刹那都不安定。

我们的身体是不稳定的,不断地在改变和变化中:头发改变,指甲改变,牙齿改变,皮肤改变,每件事物都在改变,无一不变!

我们的心也是一样,经常地在改变当中:它不是“我”或是实体,它不是真的“我们”,不是真的“他们”,虽说它或许会那么想。也许它会想到自杀,也许它会想到快乐或痛苦——各种各类的事!心,是不稳定的。

如果我们没有智慧,相信了我们的这颗心,它将会不断地欺骗我们,而我们便会在苦乐之间不时的打转了。

心,经常变化无常;身,也是变迁不定的。它们同样都是无常、痛苦的来源,都是“无我”。

这就是佛陀所指的:身和心既不是众生,也不是个人,更不是自我、灵魂、我们、他们。它们仅仅是四大元素——地、水、火、风而已!

一旦“心”看清了这点,它会去除对自我的执着——执著“我”是漂亮的、“我”是善的、“我”是恶的、“我”在痛苦、“我”拥有、“我”这个或“我”那个,你将能经验到和谐一致的境界,因为你会看出全人类基本上是相同的,并没有“我”,有的只是元素而已。

当你沉思默想,而且了解到无常、苦、无我时,你将不再去执著有一个“自我”,有众生,有我、他或她了。认识到这点的“心”,将会升起nibbida——厌离和倦怠,它将会把一切事物看成无常、苦和无我。

而后,心会“停止”,心成了“法”!贪、嗔、痴将一点一点的逐渐减少和降低,最后剩下“心”——纯净的心。这就叫做“修习禅定”。

因此,我请你们接受这一份“法”的礼物,愿你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思惟。请接受这份来自巴蓬寺和国际丛林寺院的“法教说”——当作是一种授予你们的传承。

这里所有的僧众,包括你们的儿子和老师们,给予这个法供养,让你们带回法国去。它将提示“心静”的法门,帮助你们的心得到平静而不混乱。

你们的身体或许会在混乱当中,但是你们的心却不会;世人或许会被迷惑,但是你们自己却不会;甚而,即使国家处在纷扰不安当中,你们也不会被困惑了。

因为心会有所“见”,心是“法”!这就是正道,正确的道路。

愿你们永远记得这些教法!  

祝福你们健康快乐!

作者 阿 姜 查
 法 耘 编 译 群
版权所有Wat Pah Nanachat 国际丛林道场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