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结 书 缘
致想回家的
他们与我们
·
回家之路或许遥远,
但那颗想回家的心不能熄灭。
回家,何其重要与珍贵!
·
文 · 普 向
今年看日本电影节,最难忘的是《恋恋铜锣烧》,那是一部讲述一位卖日本铜锣烧饼店主与麻疯老员工的动人故事。电影片末,镜头转向麻疯老妇人寄住一生的麻疯疗养院时,脑海立时浮现的是国内双溪毛糯麻疯病院的画面。散场后回家,马上找回这本记载双溪毛糯麻疯院人与事沧桑史的《回家》翻阅。影像勾起回忆,文字也是……
十多年前跟随一群佛友志工到麻疯院服务,才知道它是世界第二大的麻疯病院。它与世隔绝,环境清幽,像一个小社区,自供自足。里内还有一间很小的佛教庙宇,我认识了当年还以通讯员身份供稿予我任职的报馆的老伯(现已作古)。后来因缘改变,我很少再去麻疯病院。直至今年年初带泰国亲人来拜访时,才发现已面目全非,留下的是满地的疮痍。
不应被遗忘
《回家》是由当年两位任职电视台记者与新闻主播的陈彦妮与黄义忠所合著。2007年,麻疯病院面对被迫搬迁的困境,两人见证与参与了当时反对拆迁的行动,黄义忠过后还拍摄了记录片《永远的希望之谷》。两人觉得这具历史意义的“场所”不应被遗忘,于是走入麻疯病院进行采集病患与后代的口述历史。从2009年6月开始策划该书的采访访问与书写脉络,历时两年,于2010年年尾完成。然后于2011年结集成书与读者见面。
这本书握在手中很“厚重”——这里指的不只是书近三百页的页数,而是里内有很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内容所涉及的时间长度与深度。本书共分六个单元——㈠结合:通过一对病患康复者的结婚,让读者了解当时病患的感情生活。㈡思念:记载了5名年迈康复者的故事,深刻描述他们被逼将孩子送人的苦痛与无尽的思念。㈢分离:通过4位康复者的后代,叙述他们从小被“分隔”的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心理挣扎与干扰。㈣排斥与接纳:记载麻疯病院被污名化后,病患所面对的歧视,以及如何重新被社会接纳。㈤寻找:通过三个故事(两个外国人,一个马来人)回病院寻亲的点滴,刻划出后代对父母的重见的态度与心情。㈥重建:通过两位康复者的医院工作人员,诉说他们对麻疯院未来的展望与希望。
筹建故事馆
本书资料非常扎实,还附录了多方面资讯, 如走访多个早期照顾麻疯院病患后代的慈善机构,另也整理国内多外曾医疗过麻疯病医院的简史与现况,可说是居然没珍贵的历史资料参考,深具意义。
《回家》一书出版已逾5年,当中一些人物或已离逝,麻疯病院不断被拆毁,但作者陈彦妮并未曾停下脚步,她一路坚持,并参与其中,成为麻病院参议员。目前她努力筹款以建麻疯院故事馆,今年她办了多场的导览与宣传活动,那份诚意令人动容。
麻疯病院的病患当年都很想回家,也很想当年被迫送走的孩子能回家,而我们芸芸众生其实也很希望回家——回去清净的自性之家。
回家之路或许遥远,但那颗想回家的心不能熄灭。回家,何其重要与珍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