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华老师的摄影照片很有“人味”——对人的关注与关怀。

【 广 结 音 缘 

·

千山万水始足下

千言万语于影中

——淡描“陈亚华摄影世界分享会”点滴

·

文|黎家响   图片提供陈亚华

·

陈亚华老师讲座的遣词用句或

不够流畅华丽,但他对摄影的用心

确实是朴实与真诚的,

因此他的照片往往具备一种力量,

每一张照片仿佛

都在演绎着一个故事,

这就是好的摄影作品

所带来的魔力与魅力。


知道“陈亚华”这名字是很久的事情。记得当年在《琉璃光》杂志常看到他的摄影作品,后来在《慈悲》杂志也常看到他的专栏,短短的散文诗配上图片。印象中当时多是有关莲花的作品,呈现出莲花处于污泥而不染的纯洁意境。没想到若干年后,在清明刚过的某个午后,在八风优雅舒适的餐馆里与他“不期而遇”。那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飨宴,听他的讲座分享,观赏他的摄影图像……
这场飨宴名为《我的千山万水——陈亚华的摄影世界分享会》。陈亚华老师虽已满头白发,但一旦谈起摄影对他生命的碰撞,身形瘦削的他,顿时全身充满活力与精力。或者如他所言,因对摄影艺术的兴趣与热诚,他的外表虽已是“老男人”,但身心的状态永远属于“老男孩”,摄影提供了他源源不竭的生命动力。          

陈亚华老师表示他或比别人幸运,因为摄影一直是他的兴趣,而这份兴趣爱好竟然成为他的谋生工具,他后来当了摄影老师,也主办摄影旅行团,带学生或摄影爱好者一起走遍千山万水,捕捉美好镜头。
惊鸿一瞥  刹那就过去
“我的摄影生涯有两个重要转折点:一是当年去中国的古城元阳,另一则是印度的菩提伽耶。这两回的摄影之旅,对我的意义重大。”他分享一位伟大的西方摄影师所言:摄影不只是摄影,它其实是一种创作,现他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摄影成为他与生活一场场爱的约会,属于不间断的爱的罗曼史……
陈亚华老师分享元阳这座古城老景提供了他完全不一样的摄影风貌,改变了他的摄影风格。元阳是座老城,一路皆是老街老景,但一路遇见的人丰富了这座老城。他在街头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以前这类摄影名为人文或人物摄影,但现代人则称为街头摄影。”

陈亚华老师表示摄影这回事往往都是惊鸿一瞥,刹那就过去,因此在当下就需捕捉下来,将人与景一起定格。他在元阳拍的其中一张名为《破晓前的 漫漫长路》的照片非常有意境,该照片为他获取2013年《国家地理杂志》“地方组”(places catogery)摄影奖的首名大奖,他是至今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马来西亚代表。            
他第二个摄影的启发来自那一年去佛陀的故乡菩提伽耶,因为当年他曾经替一些非盈利组织当义工,结果获得前往印度菩提伽耶参与达赖喇嘛住持的法会。“我的慧根不够,每次都期待法会结束后,属于自己的快乐自由时光。我到处拍照,拍了很多照片,非常有满足感。”
他深觉当地的印度人很有特色——无论是他们的肤色与面孔特征都很不一样。尤其是印度街头的色彩,他觉得印度是一个色彩非常鲜艳丰富的国家,不仅家家户户,连一棵树都充满着斑斓的色彩。尤其在印度乡下,他看到很多别开一面的景色,包括屋顶上开满花朵与长满果树。

1:意境与氛围感:
陈亚华老师分享他教导学生摄影有三个元素:第一,看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被拍的元素,重点是要懂得如何去选用它们;第二,构图很重要,所有看到的东西要学习如何把它们编排剪辑,放入你要的照片框格里;第三,要学会如何去讲故事?讲故事很重要,因每一张照片就代表一个故事。
至于照片的意境与氛围面,时间点是非常重要,才能展现那种氛围感。所以一般上都需很早起来,最好是冷的天气,并且有雾气的氛围最好。
“通常早上与傍晚是两个最美好的时段,因为这两个时段,光线会开始转变不同的颜色,掌握得好就能够拍出像电影场景里面所出现的朦胧美。”
除了对元阳恋恋不舍外,印度恒河也是他喜欢的地方。他说恒河随便一个地方,一个角落都很有味道。至于印度加尔各答是个特别的大城市,每天千千万万的人奔波谋生,很勤力讨生活。印度人会很善用“头顶”,陈亚华老师分享了他们用头顶“运载”东西的照片。他表示在印度往往能拍到许多意外惊喜的作品。

“捕捉意境与氛围感的关键是时间点!”那年他去尼泊尔就选在九月,因刚好过了雨季但还有些微雨,所以拍出来的照片都很有氛围感。在尼泊尔与印度,早上很重要,因很多的宗教活动都在早上开始,而上班族也开始忙碌上班,有很多好的背景故事可以捕捉。
“许多美好可贵的东西都是瞬间发生,需要马上捕捉,那就是摄影创作的美好,也是其神奇的地方。”。

2.难忘的人物形象
除了氛围感外,他谈到照片要能带出影中人的情绪,让观赏者可以感受到图中人,无论是愤怒,难过或悲伤的情绪。他分享在印度会看到很多人的神情都很哀伤,有股抹不去的忧郁与苦痛,但他无法知道他们的真实生活,也无法知道他们此刻的心情,他唯有用照片真实捕捉当下的一刻。
他拍了一张在印度老火车的照片,车厢里的每一张乘客的脸孔都那么的不开心,但同时却展现了一种非常大的力量——沉默。他认为作为摄影人需具备一定的观察力,要懂得如何去 “观看”,然后把这些所看到的东西装进照片的框格里,这里面蕴藏很大的学问。
他也提到照片要有和谐感,人与人或人与物要对称。然后他分享了一张很有“力量”的照片:在马来西亚某海边,一个肥胖的女人用力摇动坐在两个秋千的四个孩子,虽只看到母亲的背影,但的确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妈妈的神奇力量”。

身心的状态永远属于“老男孩”,摄影提供了他源源不竭的生命动力。 

另有一张,他拍一个印度女人向神明跪拜,看不到脸部,只看到枯瘦干瘪的手,但却能彻底 “看到”(体会到) “祈祷的惊人力量”,无比的虔诚毫不遗漏地在照片中展现出来。
陈亚华老师表示他有时候会将所拍的照片给被拍的人看,以示尊重与感谢,甚至有时候还会将照片寄给对方,感谢这些提供拍照的因缘。

3:一个地球 两个世界
陈亚华老师在分享单元时段,分享了一组名为《看见寂静的声音》的幻灯片,继后再分享另一组名为“一个地球  两个世界”的特辑照片——两个世界各别为日本与印度,两个完全不同特色的国家。
去年秋天,他首度去日本,拍了很多有关秋天叶子换色的系列照片。他形容日本是一个很特别的世界,特别的安静,一切都很工整,街道与市容度规划得很好,几乎每个角落都是一副幽美的画面构图,连一个卖面的小摊贩的东西,都可以做的很精致,小摊贩们也很像艺术家。
“日本有一种令人惊叹,无法形容的宁静之美。”秋天叶子的每种颜色都很特别,与寺庙配搭下,其背景非常庄严好看。
但相对下,他更喜欢印度的面貌。

“印度虽然看来杂乱无章,但却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看到很强悍的生命力,那种不协调反而展现出一种更特别的生命张力。”
他分享了许多印度“卖鸡场”的照片,很多“卖鸡者”运载鸡只的独特照片,还有一些“卖花者”,他们在街上兜售祭拜神佛的花圈,也很有味道非常好看。让我想起佛经里面常讲的“璎珞”,听法者向说法者献璎珞的神圣画面。
陈亚华老师也提到“手”和“脚”其实是人的第二张脸,因此很多照片虽看不到对方的脸孔神情,但却能通过对方的手与脚,猜想到对方的表情与神态,这就是好作品的功能。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