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影  

文 阿 姜 查《森林里的一棵树》


旅 馆 


我们生无带来,死无带去。我们的家有如一间“旅馆”,而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有一天我们都必须办理它们,舍他们于后。


屋 主

心是什么?心没有任何形相。那个接受善和恶的法尘,我们称它做“心”如同一间屋子的主人。屋住在家里,当客人来访时,它就是接待客人的人。是谁在领受这些法尘的呢?知觉那些法尘的又是什么?又是谁放那些法尘走的呢?那就是我们所谓的“心”,但人们见不到。他们自己在这里面反复打转:“心是什么?心是什么?”别为这种问题而烦恼。是什么在领受那些法尘呢?有些法尘是心欢喜的,而有的不是。那是谁?真的有谁在喜欢或不喜欢吗?有的,但你们见不着。它便是我们所谓的“心”。


游 手 好 闲 的 工 人

当你明了快乐和不快乐之后,你的心将会安住在解脱了快乐与不快乐的境界里。快乐是懈怠之道,不快乐是紧绷之道;如果我们了知了这两个极端,那么,纵使心去执取其中一端,我们仍会把它拉回来;我们会有一种能阻止心去追随它的习性的觉醒。

但是,在我们的修行中,却不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让我们的习气牵着鼻子走比较容易,但这却是造成苦的原因,就好像一个游手好闲的工人。他毫不关心地慢慢来,当吃饭时间到时,还一事无成。事物就是这样。


无 知 的 小 孩

其实你是知道的,我们人类做事的方法、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个性,实在跟小孩子没两样。小孩子懵懂无知,如果大人观察一个小孩的行为,他们又玩又跳,举动看起来实在没什么意义。如果我们的心不曾受过训练,就好像小孩一样,言而无知,行而无慧,可能连自己退步了都不知道。小孩懵懂无知所以就会玩得跟小孩一样。一颗无知的心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教我们要训练这颗心。


婴 儿 


洞见喜欢或不喜欢是从感官接触中生起的,而不要去执著它们。不要渴望迅速的成果或立即的进展。一个婴儿必须先会爬才能学习走路或跑步。要下决心修德行,然后继续不断地禅坐。


头 痒


当苦生起时,我们若不知道如何去对治它,就无法从苦中得到任何的解脱。就好像我们的头很痒,而我们却去抓脚!如果痒的是头,抓的却是脚,我们的痒很显然地将得不到任何解除。

 摄影  永 觉 长 老

法山基金儿童院发起人;

在阿姜查系的国际森林道场

Wat Pah Nanachat)完成了出家训练

发下弘愿,希望能让讲华语的佛教徒

更容易地接触到泰国森林派的禅修传承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