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影  

文 阿 姜 查《森林里的一棵树》



水牛 


我们的思想追逐者外尘,而且到处跟随它们,可是,没有任何外尘是实际的,它们都是无常、苦和空的。当它们生起时,观照它们,然后看会怎样。

就好像在稻田里看守一头水牛一样。有人在看着水牛时,会让它自由自在地四处走动,但他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它。如果水牛走进稻禾时,他会喝阻它,水牛便会退回来;如果它不服从,就会挨鞭子。同样的,看守水牛的人也不能打瞌睡,要不然当他起来时会发现稻禾被吃个精光。

心好像水牛,而稻禾如外尘,觉醒者知晓一切事物。觉醒者看见当心追逐外尘时是如何,而当它不去追逐外尘时又是如何。当觉醒者如是观察心的时候,智慧会生起。当心遇到一个对象时,他会去握持它,就如水牛会去吃稻禾一样。因此,不论心跑到哪里,你必须观照它,当它走进“稻禾”时,喝阻它,如果它不服从,就“给它一鞭”。


海浪与海岸


当你达到能够了知事物和轻易地放下它们的境地时,他们说“道”已经成熟了,而且有能力去立刻击败烦恼(杂然)。从此以后,在这境地里,将只是生与灭而已,就如同海浪击打海岸。当海浪打进来击到岸边时,就会散开来,然后消失;另一道海浪打来会发生同样的情形——海浪无法越过海岸的界限。同样的道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越过海岸的界限。同样的道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越过你的觉醒所建立起的界限。换句话说,纵使你和事物接触,你都会以一个非常自然和平常的方式来看待事物(行)。这就是你会面及了解无常、苦和无我的地方,事物就是在这里消失的。无常、苦与无我三法印就如同海岸,而所有经验的外尘和心理状态如同海浪。快乐和痛苦都是不稳定的,它们以前曾生起很多次,这是它们的方式。在你的内心里你知道它们是如此的。心将会如此经验这些状态,而它们会逐渐地失去它们的意义和重要性。这就是谈心的特质——它的本来面目。这对所有的人都一样——即使佛陀和他的弟子都是如此。


水井与果园



你要在世界上寻找平静就必须下功夫。如同凿井求水一样——水就在那儿,可是你要去开凿它啊!或如一个已经种植的果园。果实就在那儿,但你要去采集它们,否则它们是不会掉进你的嘴里的。


木材


奢摩他和毗婆舍那是不可划分的。奢摩他是止(平静),和毗婆舍那是观(思维)。要观就一定要有止;要止就一定要有观来认识心。想把它们划分开来就犹如检起一根木材的中间,而只希望木材的一端被提起一般;木材的两端必定是同时提起的,不能把它们分开。在我们的修行中,不必要去谈奢摩他或毗婆舍那,只要称它做佛法的修行,这就够了!


歧途


假如你不了解苦的真相,以及如何去解除苦的话,所有“道”的条件就会误会——错误的言语、错误的行为、错误的禅修。就好像要旅游到某个村落,结果误入歧途,可是,你发现继续旅游下去蛮舒服的,因而继续往错误的方向前进。不论路有多舒服、多方便,总而言之,还是无法引领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佛像


觉悟的意思并不是如一尊佛像一样麻木无知。一位以觉悟的人仍然有“想”,可是,他知道思考的过程是无常、苦和空的。

透过修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些东西。我们需要观照苦和停止苦的因,否则的话,智慧绝对无法生起。我们必须看见事物的真实面貌———感觉只是感觉,念头也只是念头。这就是结束我们所有问题的方法。

 摄影  永 觉 长 老

法山基金儿童院发起人;

在阿姜查系的国际森林道场

Wat Pah Nanachat)完成了出家训练

发下弘愿,希望能让讲华语的佛教徒

更容易地接触到泰国森林派的禅修传承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