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 经 ◆ 堂
\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照自己的念头
\
|梦参老和尚
学佛的人,就是学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这个心,成就的部分就是佛,污染的部分就是众生。现在污染的部分占得重,但是我们有成佛的种子,有一颗清净的心,有一颗无染的心。
有人曾经问我说:“我们的佛性究竟在哪里?”我就答复他:你现在不要问佛性在哪里,也不要问有没有佛性。我们经常说的真如、实相、如来藏心乃至于法界性,这样的名词很多,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性体。在佛为佛性,在法为法性,一切众生都是具足的,但是要先问你信不信,如果你信了,佛性就在你的心,不信等于没有。
我们本来是清净无染的,因为迷了,所以才在六道中受苦。但是现在闻了法,要先建立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我们学佛真正的动机。有了这个信心,就可以直接依这信心去修行成佛。
在修行当中、日常生活当中,要随时地观照,观照什么呢?观照我们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定是能观的,这个念具有外面所有的现象境界,我们这个信心的心能转变一切的境界,而不被外面的境界所转,因此就可以逐渐地解脱。
我刚才说了身体的可贵,但是你也要观察身体的不净、观察身体的无常。不净观,就是要你借假修真;观无常,就是让你不要贪恋、不要执著,不要在这个身体——肉体上花费很多的心思,否则的话,你是没有办法进入的。
因此学佛的第一步骤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建立这么一个观点。
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
你要想平安、想愉快,要先忍辱;一忍,百事都消失了。要求忍,忍是不容易的,特别是有权有势的人。忍,真不容易。
以前有一位宰相,他做宰相的时候,他的儿子还居住在老家。这位宰相是一个很好的宰相,如果是不好的,他的儿子早横行霸道了。因为他家的地被邻居占了一部分——那邻居打造墙,就把他那个土地占了很多。于是儿子就给他父亲写封信,叫他父亲给家乡的县官来封信,要求县官公断归还给他。
这位宰相怎么答复他的儿子呢?“千里修书只为墙”,这么远你写封信,只不过是因为人家修了一面墙、占了几尺地;“让他几尺又何妨?”你让他几尺,何必争嘛;“万里长城今犹在”,看见没有,万里长城还在着;“不见当年秦始皇”,谁是谁的?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什么是你的我的?水一淹,火一烧,谁都不存在了。
世间的财产是五家共的,掉了你也别懊恼;或者骗了你,你应生欢喜心:那是我还了债了。不该他的,那是他欠我的,我也别生讨债想——要讨债,你还得来这个世界。你到哪儿去讨?他就是地狱种子,他在骗人家、诈人家,他就是来这个世界受苦的。你还来这个世界跟他受罪?算了!布施给他,这就是布施,这叫忍。
忍一时之愤,能免百日之灾。这个必须平日有观想,要不然临时遇到了,怎么忍受得了嘛,对吗?连一句话都受不了。
他侮辱我,或者说你家族的人员,或者说到你的本身,说你很多坏事,不管你有没有——有,你听见高高兴兴,他是善知识,给他叩三个头:哎呀!这个错误,你给我指出了,我谢谢你;我消业了,我一定要忏悔。他不会再说了。
要是他说的不是事实,那么人家谤毁你、侮辱你,忍受之后,本来你应该下地狱的,这业障、业报就消失了。也就是“重难轻受”,这也应当忍。安忍、正勤,要学勤快精进,要学那有益的事情,无益的事情不要太勤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