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 灵 导 航 】
\
永嘉禅师《宗镜录》:
检验修行是否上道、
印证开悟的十条标准
\
对于很多佛弟子来说,修行的终极目标或许就是明心见性、开悟成佛。
但这条路似乎漫漫而修远,虽然我们一直上下而求索,有时候常常扪心自问,今生是否可以“即身成就”呢?虽然说,成佛只有一步之遥,但迈开这一步比登天还难。
更何况,生在末法时期的我们,正法走向式微,而群魔越发当道,而我们还都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因此这条路看似无有尽头了。
“南师”在回顾自己漫长的一生中坦言,没有看到一个人开悟成佛;索达吉堪布也直言:“如今的修行人,不要说得到佛陀的果位,连声闻阿罗汉的无我境界也可能望尘莫及。”;宗萨仁波切也说,很多人不仅无法证悟成佛,甚至到最后修出了一个更加坚硬和狡猾的自我…
总之,问题很严重。虽然我们可以安慰自己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是作为凡夫心的我们,似乎还是要以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来对自己进行检验和印证,便于自我策励、真正将修行落到实地。
最近看到了永嘉禅师在《宗镜录》开示的检验“开悟”的十个标准,条分缕析、圆融通达,不禁大为惊叹。虽然是印证是否开悟的标准,但感觉也可以成为检验自己是否开始修行,或者修行境地的标准。
接下来看看我们自己达到了几条:
一、还得了了见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否?
意思大概是,一个人如果真的明心见性了,那么就能够在一切时空中,看待所有的人、事、物都可以了了分明,如白昼一样看到其缘起生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这种境界和文殊菩萨智慧证悟的境界完全相同,无二无别。
二 、还逢缘对镜,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否?
不仅是看到人和事的来龙去脉,而且还可以做到心如止水,不会因为各种对境、面对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所有的言行举止、行住坐卧,都能够不起妄念、不起涟漪,与道相应,如如不动。
三、 还览一代时教,及从上祖师言句,闻深不怖,皆得谛了无疑否?
“开悟”后,再回头看自佛以来的所有经教,历代祖师的讲经说法,都不会升起任何的畏惧和迷惑,而是可以通达一切圣教、真谛,而没有任何疑问和不解。
四 、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征诘,能具四辩,尽决他疑否?
面对周遭的任何提问、考验和诘责,都可以对答如流、遍通无碍;不仅可以对别人答疑解惑,而且自己也“决定”没有任何的疑惑和对立。
五 、还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否?
“开悟”的人,在一切时,一切处,所有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是处于智慧的觉照当中,没有任何的滞碍;念念都是正知正见、正念正觉,遍通无碍,并且不会出现刹那间的中断和停滞。
六 、还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否?
能够对一切境遇都不会升起好恶、逆顺的分别,不会因其障碍,而能够瞬间照破、得见其实相。
七 、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否?
对于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观照其缘起生灭,识得自性本心,哪怕是极微细的生灭缘起,不为“六根”、“六尘”、“六识”所迷惑和蒙骗。
八 、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只对,着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辩得真实否?
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待人接物,都能够处于觉知当中,都能一一识得自性本心,并且都能保持着合乎道法的威仪。
九 、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动否?
心中已经没有了佛和非佛的概念、名相,也没有了有无众生的分别,赞誉或者损毁,是是非非,都能够做到制心一处,了知其实相而不执着、不分别、不动心。
十 、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源,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否?
了知众生虽然有“差别智”,但都有佛性,在自性、根器上都是无二无别,都可以证悟成佛;同时可以实现“理事无碍”,从究竟的道理到具体的事相上都可以通达无碍、圆融一体;世出世间法都遵循着这一内在规律,都能了知其因缘生灭、缘起业力;同时,尽未来际,无论多少圣人、大德的出世,都是源自这内在的规律,而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跳脱出去,对此没有任何疑虑。
总之,这十条标准可以说是一面“法镜”,可以从中呈现我们的各种“相”貌;同时,也可以照见我们的修行境地,甚至其本身也是我们修行的方法、途径和道路,暗含了修行的理路和次第,可以成为每个修行人随身携带的“法器”。
今天,你做到了几条?
然后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停地追问,循环往复,直到问无可问,或许我们也就开悟了。
请支持慈悲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