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灵  导  航   


如何“转识成智”
(下)

在具体的修习中,如何面对或处理这八识,是开悟的重要环节。佛学告诉我们一个最为直接的方法:转识成智。就是将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四者的核心都在于一个转字,而非强行的去、压、制等,这正如道学里的阴阳转化,儒学里利用礼、乐、诗等的教化。如何转?佛学里的唯识宗有如下具体方法可操作。

一,用第六识先转第七识。第七识是第六识的根,所以,先让第六识有持久的耐力,常做我空、法空的观想,以此来破除第七识的无明,恢复其本有的本性。就是说,必须以一种空的意识我去看待眼前的万物,把我与万物都当成一时的幻像、暂时的集合体、各类元素的一合相,都是虚空不真的,随时在不断地变化着,不可执着,不要当作永恒,如此不懈地修炼,终有一天会把实相当成虚空。一旦到了这一步,也就自然断了第七识的信息来源,第七识往日收藏的海量信息就会渐渐清空,自身干净后,就不再有分别心。这样,我们看一切都是平等的,不再把第八识执认为我,有了和第八识一样永恒不退的地位,也就不再崇拜、贪爱第八识的权力地位等,一旦做到了这点,它就转为了平等性智。

第七识转智后,本性到达了果地,我们的心里就具有了如来般的智慧而能自我反省,能改正往日之错误,这时的第六识就转为了妙观察智。

二,没有了第七识的虚假蒙蔽,第八识就失去了收藏的功能,也就不再收藏第七识送入的东西,而只留下本身具有的那一个藏的执持,它就是那个如如不动、永恒不变的真性种子,自动就显出本性的无限光明,这时,第八识就转为了大圆镜智。也就是我们的心如明镜般透照一切,圆满一切,知晓了众色相的本质,无分别识,不再愚迷,具有了如来智慧。

至此,我们就会知晓前五识的根原来和第八识的分别识是一体,现在第八识没有了这一分别识,那前五识也就自动脱落了曾经那些浅短的见识,真如显现后,就会利用这个如来藏种子去做一切救度众生之好事,上下齐美,安乐天下,这便是成所作智。

通过上述情形,我们发现,最佳的途径不是从基础的前五识开始,而是从第六识进行,先破了那个最为坚固的第七识,第七识消失了,一方面可断第六识的头,另一方面能断第八识的根,然后由第八识的如来种子返回去破前五识的诸识。五识一转,六识也就自然转化。其运行轨迹好似画了一个太极之圆,而起始处则恰是中间那个阴阳交汇的点,这真的太奇妙了。

所以,佛家有为大众普遍受用的打七一法门。打七也就是利用七天的时间,集中第六识的全部力量,克期取证,打破第七识。为什么首先选中第六识?因为第六识有个独头识,它不与前五识一起生出,是独自而起,依缘而成十八界,有自主性、独立性,却又不如第七识那般十分坚固,只要方法得当,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将它除掉。独头识一去,与前五识的关联就可中断,第六识便成空,也就无东西可送给第七识,第七识自然成孤家寡人,无法再去遮蔽董事长,董事长也就可以剥去层层包裹而显出真容。

如何利用好前五识,让第六识去转化第七识,这是整个转识成智的关键。简单而言,就是利用自己清醒的意识把累积于我们大脑中无限量的意识、思维、判断等等不断清除,一一去掉,成空后再把空也去掉,空中现出真性。

如何去?进入静态时,大脑始终保持清醒状态,前后不停出现的各类思想、意识、幻觉、图像、声音、感觉等一概不理不睬,任其自生自灭,既不要强行压制,也不要有意跟随它们而去,任由它们如翻江倒海般地折腾,待折腾完后后,它们会自动消失,这时第六识就不再和第七识交往,第七识也就可以破除了。

所以,佛家有为大众普遍受用的打七一法门。打七也就是利用七天的时间,集中第六识的全部力量,克期取证,打破第七识。为什么首先选中第六识?因为第六识有个独头识,它不与前五识一起生出,是独自而起,依缘而成十八界,有自主性、独立性,却又不如第七识那般十分坚固,只要方法得当,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将它除掉。独头识一去,与前五识的关联就可中断,第六识便成空,也就无东西可送给第七识,第七识自然成孤家寡人,无法再去遮蔽董事长,董事长也就可以剥去层层包裹而显出真容。

如何利用好前五识,让第六识去转化第七识,这是整个转识成智的关键。简单而言,就是利用自己清醒的意识把累积于我们大脑中无限量的意识、思维、判断等等不断清除,一一去掉,成空后再把空也去掉,空中现出真性。

如何去?进入静态时,大脑始终保持清醒状态,前后不停出现的各类思想、意识、幻觉、图像、声音、感觉等一概不理不睬,任其自生自灭,既不要强行压制,也不要有意跟随它们而去,任由它们如翻江倒海般地折腾,待折腾完后后,它们会自动消失,这时第六识就不再和第七识交往,第七识也就可以破除了。

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进入更深层次的境界,第八识自然也会消减、静净起来。当清净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醍醐灌顶的感受,真性便会在一种特别的状态下出现,这便是明心见性。一旦明心见性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五识之根也就自然而去,这时的我们什么也听不到、看不到、感觉不到,就会出现开悟的状态:根尘脱落,大地平沉,虚空粉碎,万物皆空。能见的只有那颗如如不动的真性,无比的喜悦,无比的清静,无比的自在,这时的我们就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就对万物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具有了无上的般若智慧,然后再借助这一超高的智慧,圆满究竟。

综上所述,转识成智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须明白:修真必须用识,不能抛弃本有的意识不用,而落入顽空的状态。在进入清静无为之深层次境界时,必须用第六这一虚假的意识来破除第七另一虚假的意识,然后才可得到真的如来智慧。这就是借假修真,上岸弃船,借相去相。

要想精确适度地把握六意识,去转化七识,还需积累两种资粮,一种是德行资粮,一种是慧行资粮,即福慧双修。福德资粮就是谓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智德资粮是指修习正观正念而勤求妙智。这两种资粮是让六识不落两边相境的最大支柱与保障,否则,到关键时刻,六识时就难以把持住自己,就是难以做到守中,或曰坚守中道、中庸。

这个“中”,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学人较难把握,有句真语叫“三际托空”,是专门修这个的。“三际”是指意念生发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前面的已过去,不必留意它;后面的还没来,不需费心去想它;中间的转眼就过去,不要去管它。“托空”就是把所有生起的念头及生念头的根都当成空,任由它们来去,去哪里不管,哪里来也不去思想,生生灭灭中,自然地成虚空之态,忘了诸相,没有了我相,同样也没有了空相。此空相应是自然之空、本来之空,而不能是人为之空。

当福德、智慧资粮具备了,接下来还要有加行位。就是必须下足应有的功夫,把心真正安住在空境里,在空镜上做文章,再破了空相,在因地上不起一念,不生一识,功夫必须到位,这样才可以转了六、七识。然后继续下苦,从最后的结果上获得五、八识转化的圆满果报。这就是六祖说过 “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这是一个整体的修行过程,具体内景因人而异。

转识成智是整个心智系统的彻底转换,是转凡夫有漏的八个识,为圣人清净的四种智。它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平和清静的心态,一种五蕴皆空的认知。欲得这四利智,有个重要前提——去相、离染、无分别。这种清净心非一二日可以具备,这种无分别的认知也非参加几场法会就可确立。它们是必须从心底渐渐修养而成,更须得在境界中一步步实证。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