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 · 经 · 堂  ]

《心经除障法开示录》之二

堪欽 策旺嘉措仁波切

所有的人都必須得空性

翻译|他喜喇嘛· 整理|郑振荣

·

佛陀就像是一位完美的医生,祂能夠診断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及其源由。解藥就是佛陀传授的教法。


在般若波罗蜜心經中講述真理超越了文字, 超越概念, 超越敘述, 般若波罗蜜心经是不生不灭的, 它诠释虚空之奥义, 而我们却同時可以体验本觉, 本觉也就是性。依大圆滿教法, 本觉也即是, 也即是本具之智慧, 礼讚三世之佛母, 这就是對般若心经的赞颂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即是超越之智慧, 超越智慧就是证悟空性, 空性是无法用文字去加于诠释的。這四句赞颂之歇文也即是心的核心意思。空性最深层的意思不含文字, 不含慨念, 和语言去诠释的。它无法被形容, 也不是头脑所能理解的, 因为它是不生不灭的。

不生就如同比喻为石女的孩儿, 根本无法去詮釋或形容孩儿的样貌, 不可能將他慨念化, 在勝义諦中, 所有一切具有不生之本質, 仿佛不存在一样, 一切不生不滅或不存在的也就无法被形容、想像或才概念化, 這就是空性所要传达的意思。如果一切都是不生不滅的, 那这一切現象又是什么呢? 這个宇宙、這恆河行星、這一切有情, 這一切都是幻象, 如同是魔術師用他的技倆演變出來的, 从无中生有, 同样的, 所有一切宇宙的展現, 从空性或般若心經的角厦來看, 這所有的現象都不曾存在, 而只夢幻罷了。

在夢中, 你可以有好, , 开心的, 充滿趣味的或是恐怖的, 可是当你醒來的時候, 这些梦都不存在, 不曾到來, 不曾离开, 不生不滅, 它们只不过是习气和因缘和合之展现。当一个人证悟空性和般若智慧时, 能照見这宇宙一切的現象, 包括我们的生命都是不曾存在的。它们不生, 也就沒有什么可灭, 不來也不去, 超越文字慨念及思维想像, 这即是般若心经的本义。

般若心經如同虚空一般, 在虚空中, 一切都可能显現或发生, 空性中充滿了一切的可能性, 同時它们是可以被感受或体验的。如果能夠理解和以專注力去实修空性, 通过一些日子, 就能夠体验一切实相, 也即是般若智慧。 般若智慧也就是本觉, 自心本性, 空性;或般若心經即是佛母, 阿罗汉之母, 因为阿罗汉也必須去證悟空性, 才可以脱离輪迴。小乘行者, 不管是緣觉乘或声闻乘都必須修持證悟空性。菩萨, 大乘修行者也通过證悟空性及般若智慧才得於解脱輪迴之苦而达到究竟的證悟。礼讚佛母和一切过去、現在和未來的佛, 一切諸佛都是通过證悟般若心經而成佛, 这也是为什么必須去礼讚般若心經的原因。

不生不滅證得大乐

般若心經分为四個部份。第一部份就是有关語文的部份, 從梵文翻译为藏文。英文把它翻为“般若智慧心經, 而藏文把它译为“女性化的“, 在梵文里, Bhagawan 象征男性化的, Bhagawati 象征女性化的, 在藏文当中, 這部經被译为是一切三世諸佛之母, 它能夠止滅种障碍。首先, 它能止滅一切的障碍或怨敌。所謂的敌人並不在外, 並不能把问题怪罪于任何人, 它们都是自心所造的。般若心經能止滅製造煩惱及痛苦的心魔。如果能夠止滅心魔, 也就是佛說的四种不善的力量, 其中一个是五藴(色受想行識), 这五藴形成了这个身体, 也給我们帶來各种煩惱。笫二种是烦惱障, 所有的痛苦都源于烦惱。第三种是死魔, 不論我们多想和亲人朋友在一起, 当死魔現前之际, 他就会把你帶走。没有人能夠戰胜死魔, 不管你有沒有宗教信仰, 不論你具备多大的力量, 当死魔現前时, 你並不能做些什么。這是生命的本質。

如果我们能夠去除烦惱或通过證悟空性, 那我们就能夠超越生死。當我们不生, 也就没有業債, 所以說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即是證得空性, 也就能夠證得大乐。第四种是天子魔, 它干擾或阻止我们去修行, 就像是佛陀在證悟之际受到天魔的干擾一样, 可是因为佛陀保任对一切眾生的慈愛, 而不受天魔的誘惑和侵犯, 这就說明通过證悟空性慈悲是能夠止滅一切干擾的。

所有一切功德也是通过證悟空性所得, 比如說證得報法化三身。在無著菩萨著作的宝性庄嚴論对三身及二十一种證悟的素質有詳細的解説。

在大乘佛教中所說的湼盘是小乘佛教阿罗汉的湼盘境界。根据大乘的菩萨行, 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湼盘境界不是究竟的果位。大乘的菩萨修持自利利他, 在證悟后还要去利益罘生, 所以他们超越了湼盘, 也同是超越了輪迴, 超越两者才是真正的證悟。

般若心經分为兩个部份, 即是其緣起和其本义。

緣起的部份又分为共和不共的部份。共的緣起敘述心經的起源和那兰陀法脈經乘里所說的五大殊胜圆滿之条件, 也即是开段所說的, 如是我闻指的是時间的圆滿殊胜, 佛指的是上师的圆滿殊胜, 舍卫城灵鹫山指的是地点之殊胜, 比丘罘和菩萨罘俱指的是修行者之圓滿殊胜, 还有法的殊胜, 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教法。這便是佛陀开示般若心經的緣起。

不共之緣起敘述的是观世音菩萨禅定于甚深空性之中的部份, 也即是超越了四种執著, 即存在、不存在、两者或不是两者四种執著。空性之妙法无法用文字語言或慨念去詮釋。当一个人證悟一切实相之际, 他就会从一切輪迴之苦中得到解脱。寂天菩萨著作的入菩萨行論第九品中也説證悟空性实相也就不存有世俗及輪迴之心。究竟真理中的空性也只能以般若智慧去休验。因为如此, 观世音菩萨也照見五藴皆空, 超越了形容。

安住五根五塵当中

現在來探討心經的本义。它可以分为四个部份。第一部份是有关舍利子对观世音菩萨的提问。第二部份是观世音菩萨的回答和解說。第三部份是佛陀肯定確認观世音菩萨的解說。第四部份是有三关对整部心經开示的隨喜鑽叹, 也隨喜讚叹所有證悟此經的行者。

第一部份是舍利子的提问。舍利子当是被認为是小乘行者, 可是通过佛陀的加持, 舍利子却问説如何修持般若心經。舍利子也曾經修持大乘的教法, 可是因为某些障碍而放弃修持菩萨行, 轉修小乘佛法。当时舍利子非常慷慨, 不論誰有求於他, 他都会尽一切所能力帮助他们。他因此佈施一切而导致自己一无所有。当时有一位婆罗门教徒挑戰舍利子說既然他那么慷慨和能夠滿所有人的願, 他也也想祈求舍利子的手臂。舍利子把右手臂斬下, 用左手把斬下的右臂給了婆罗门, 可是这位婆罗门却説为何舍利子对他不礼貌, 用左手拿東西給他, 因此舍利子心想要去滿一切罘生的願是非常困难的, 也因为这样而放弃了菩萨戒。一位菩萨行者必须上长時间修持及必須具备一切善巧方便。

隨着舍利子的提问, 第二部份就是有关观世音菩萨的解說。

觀世音菩萨的解說又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份是針对下等根器的行者的开示解説。第二部份是針对上等根器之行者的开示。第三部份是針对中等根器的行者的开示。所有一切祈願解脱和得大自在的罘生必須修持般若心經和修持空性。

第一部份針对下等根器的行者的开示叙述五个修学道, 即资糧道, 加行道, 内道, 修道和无修道。如果按照这五个修学道去修持便能夠进入般若智慧和證得空性。观世音菩萨在第一部份回答如何在資糧道和加行道中去修持。第二部份解説内道观修的部份及如何直接体验空性。第三部是修道, 第四部份是无修, 达到无修之境界也即是达到了證悟。

在第一部份的解說当中, 心經敍述当舍利子提问后, 观世音菩萨回答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想要修持菩萨道和生起菩提心的修持, 他应当观察五藴皆空。

在藏传版本里不是任何人都具格修持般若心經。可是在佛陀三轉法輪時說一切罘生皆具有佛性, 依如此之說法, 也就推翻了具格和不具格之說。

可是一切生在輪迴流轉之中, 其中有一些是非常有福報和有机緣亲近大乘上师和空性之教法的。他们会觉得与般若心經相应和能夠接受此教法及去利益一切罘生。

不具格的行者是因为他们没有机會去接触心經之教法, 不曾遇見大乘佛法或上师, 也缺乏福德。即便他们听見空性的教法, 也會逃避。如同十二世紀那蘭陀大学的住持Atisha, 北印度有很多行者求教于他, 法喜他传授的四聖諦及自性空的教法。可是当Atisha教授大乘佛法和万物皆空的時候, 他们却无法接受和理解。因此所有具格修持般若心經的皆要观照五藴皆空。

月稱菩萨在他的論著中有說到关邰般若智慧和空性是自身本具之本觉, 而空性的本質是平靜与祥和, 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表达的。在般若智慧中沒有半点概念和二元对立。在寂天菩萨所著的入菩萨行論第九品中解說当我们面对世间一切物質或非物質的现象, 而以般若智慧之心安住在五根和五塵当中, 一切現象在杀那间化为空性, 因而不再執著和能夠直接体悟般若智慧。

取自《慈悲》第98期

欢 迎 订 阅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