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 经 ◆ 堂
\
巴利经典中
《 佛陀的一生 》
\
连载④
“他确是一位阿罗汉、正自觉者、明行足、善逝 者、世间解、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薄伽梵。”
——AN XI.12(增支部)
编按:这部来自《巴利经典》的段落选集,对佛陀的生平做了粗略的描述。我希望读者阅读之后,对于佛陀教导所涉及的范围以及与他不凡一生的整个轨迹,至少略得其要。
——SN56.11(相应部)
——SN22.59(相应部)
他想: 我是否传法?
——SN6.1(相应部)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新近自证觉醒,住于优楼毗罗村尼连禅河边羊倌的榕树脚下。在他独自隐居时,觉知中升起此念:“我所证此法,深刻、不易见、不易实现、宁静、精细、不依赖猜测、微妙、由智者亲证。然而,这一代[有情]耽乐于执取、兴奋于执取、享 受执取。对耽乐于执取、兴奋于执取、享受执取的一代来说,见这等真相——即:此/彼之因果与缘起——则难矣。见这等境界——即:对一切造作的消解、一切集取的放弃、渴求的终结; 无欲、止息;解脱——也难矣。我若传授此法,若他人不能领悟,将于我疲惫、于我困扰。”
其时,薄伽梵想到这段以往未言、未闻的偈句:
“以我自证之艰难,传法莫如放弃。
为嗔怒、欲望制服者,此法殊难证悟。
“奥妙、精微、难见、深刻、逆潮流而行,
耽于欲望、蔽于黑暗者,此法不可得见。”
随著薄伽梵如此思维,其心倾向安住自在,无意传法。
此时,梵天沙巷婆提以自己的觉知,识得薄伽梵觉知中的此念,想道:“世界即将沦丧!世界即将毁灭!如来、阿罗汉、正自觉醒者的心倾向安住自在,无意传法!”于是——如壮汉伸臂、曲臂一般——梵天沙巷婆提从梵天界消失,出现在薄伽梵面前。他整理上衣袒露 一肩、合掌于心前,向薄伽梵施礼,对他说:“世尊,请薄伽梵传法!请善逝者传法!有情之中,有眼内仅存些许尘垢者,因未闻法,正在衰退。会有能解法义者。”
……理解了梵天的恳请,出于对有情的慈悲,薄伽梵于是以觉者之眼观世间。如此观时,他看见了有情之中那些眼内仅存些许尘垢者与眼中多有尘垢者、根器敏锐者与根器迟钝者、素养良好者与素养败坏者、易教者与难教者,他们当中有的懂得另一世间的耻辱与危险。正如池中的蓝莲、红莲、白莲,有的莲——生长于水中——不出水面,浸于水中繁茂;有的则出立于水,不为水沾染——同样地,薄伽梵以觉者之眼观世间。如此观时,他看见了有情之中那些眼内仅存些许尘垢者与眼中多有尘垢者、根器敏锐者与根器迟钝者、素养良好者与素养败坏者、易教者与难教者,他们当中有的懂得另一世间的耻辱与危险。
……梵天沙巷婆提心想:“薄伽梵已允传法。”于是对薄伽梵顶礼、右绕后,就地消失。
阿罗汉与佛陀的区别何在?
——SN22.58(相应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