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月  的  感  悟  】



佛陀的

九种名号与德行



法增尊者洲蓝山佛宝寺



佛陀具有九种名号,

也即是佛陀殊胜的九种德行: 


① 阿罗汉(应供 Arahant) 

② 正自觉者(Sammasambuddho) 

③ 明行具足(Vijja carana sampanno) 

④ 善逝(Sugato) 

⑤ 世间解(Lokavidu) 

⑥ 无上调御丈夫(Anuttaro purisa damasarathi) 

⑦ 天人导师(Satha deva manussanam) 

⑧ 佛陀(Buddho) 

⑨ 世尊(Bhagava) 




3. 明行足(Vijja Carana-Sampanno) 

 

Vijja是明,是指智证,Carana是行,是指实践修行,Sampanno是足,是指修习圆满之义。佛陀具备“明”与“行”。“明”可分三明或八明,“行”则有十五行。八明和十五行是每一尊佛所具备的。佛陀的一切知智是因“明”而圆满。由於一切知智圆满,佛陀瞭知那些资讯对众生有益和无益。八明略述如下: 

(一)观智(Vipassanañana)。佛陀能随时观照诸行(名色或五蕴)的无常、 苦、无我三相。这也是所有阿罗汉的永久住处(satata vihari。在平常,除非佛陀意念上作意,他才会分辨男人、女人、众生与事物等。 

(二)意所成神变(Mano-maya iddhi)。佛陀能随意将身变化成千万个身体。 

(三)神变(Iddhi vidha)。佛陀拥有种种神变的能力,包括伸手可触及月亮;把月亮和太阳拉近;把明亮转变成黑暗、黑暗转变成明亮;在空中飞行、水上行走、遁地、穿墙而过等。 

(四)天耳(DibbaSato)。佛陀能够通过天耳听到远处的声音,无论是微细与粗显的,包括天界与地狱的声音,以及自己身上的虫声都可以听到。

(五)他心智(Cetopariyañana)。佛陀能够知道他人的心,包括有情的证悟层次。 

(六)宿住随念(Pubbenivasanussati)。即能忆念起无数劫以前的过去世,并知道每一世的细节,包括出生地、名字、食物、在那一界死和出现在那一界等。 

(七)天眼(Dibha cakkhu)。佛陀的天眼能看到天界、地界或地狱等事。它也包括“生死智”;(Cutupapatañana),即能知道三十一界里一切众生所造之业,以及他们死後依业投生之地。佛的天眼也能令人知道未来的世界(anagatamsañana)。

(八)漏尽智(asavakkhayañana)。佛陀通过证悟阿罗汉道智,灭除所有烦(漏)。佛陀所具备的上述八种智慧,所以称为“八明”。 

三明(Tevija)是宿住随念、天眼明及漏尽智。佛陀成道一年後,应他父亲的邀请,回到自己的家乡。缘于我慢,释迦族的贵族长者、王族都不甘於向年轻的佛陀顶礼。于是佛陀为了折服他们的傲气,他以神通飞上天去,在天上变出一座七彩宝桥,在上面来回走动;再显现“双神变”(Yamaka patihariya),佛陀快速地进出了水遍及火遍四禅,然後出定,让身体喷出水及火,接着又再次进出水遍及火遍。佛陀决意让上半身喷出水,下半身发出火;左边和右边的身躯,也分别喷出水和火。释迦族人看到佛陀所展现的神通,无不折服,于是全部向佛陀顶礼致敬。 

佛陀也曾在舍卫城展现“双神变”,目的是为了摄服外道。当时佛陀,展现神通过後,心中想道:“其他佛在显现完双神变后,去到何处呢?”佛陀以神通知道他们都去了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在须弥山的顶端,须弥山的山巅是持双山,是(由乾陀山 Yugandhara)四大金刚的住处。佛陀於是用一脚踩地,另一脚则踩持双山,然後提起后脚,向上跨去,两步就上了三十三天。佛陀于是向自己的母亲转世的男天神及其他天神开示《阿毗达摩论》,并连续地开示了三个月。 

在人间的舍卫城居民很想再次亲眼见到佛陀,三个月后,天眼通第一的阿耨楼陀尊者(Anuruddha)知道佛陀在三十三天雨安居,众人于是请求目犍连尊者(Moggallana)去请佛陀。目犍连尊者于是在群众前潜入大地,穿出须弥山,出现在三十三天佛陀脚下。顶礼完毕,目犍连尊者便转达众人的请求:“世尊,舍卫城的居民非常想见您,恳请世尊回去人间。”佛陀说:“好,我明天就回去。”刚巧那天是满月的布萨日。佛陀向帝释天表明了返回人间的心意,帝释天便叫他的建筑工程师毗首羯磨建了一道桥。此桥分三个阶梯,两边各由金银所造,中间则由红宝石做成。隔天,佛陀走在红宝石的阶梯上,身体发出六道耀眼的光轮。迎送佛陀的队伍声势浩大,他们包括走在金色阶梯的众天神,以及走在右侧的银阶的净居天梵天神与大梵天:大梵天撑著大白伞;帝释天恭敬地捧着佛陀的衣钵:音乐神则奏乐供养佛陀。 

佛陀在众天神的拥护之下回到人间,他的光辉照耀了整个舍卫城(Savathi)。所有的人都被这壮观的场面所摄受。 

率领僧众前来迎接佛的是舍利弗尊者(Sariputta)。他对佛陀归来的这一幕赞叹不已并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我从未见过或听过如此壮观、辉煌及荣耀的一幕。世尊您的确深受天人、梵天神和人类的爱戴、尊敬与仰慕!”佛陀对他说:“舍利弗,有特质的圣人都会深受人及天人的爱戴。”这天也是缅甸佛国雨季安居的最後一日,缅甸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都燃灯放炮,以怀念佛陀从三十三天回到人间的事迹。佛陀虽然拥有种种的神通,但却极少应用。即使他在般涅槃前身体已非常虚弱(佛陀形容自己为一辆破车),但还是决定步行到拘尸那罗(Kusinara)般涅槃的地方,也为了度他最後一个弟子须跋陀(Subhada)。在最後一次行化中,由於过度的虚弱与疾病,佛陀在二十五个地方休息。这些都显示佛陀无限的悲心及坚毅的意志力。



注释: 

① 双神变:这种神通只有佛陀能做到,佛的大弟子们如目犍连(Moggallana)等都没有这种能力。因为佛陀的每个禅那心路过程之间,只隔着两个有分心。他进入水遍及火遍四禅的速度是惊人的,而弟子们的每个禅那心路过程中,间隔着十六个有分心,在变换禅定业处的过程中则较缓慢。



4. 善逝(Sugato) 


善逝也叫好去,如实去彼岸不退转的意思。善于以凈行,妙行,正行,正语故为善逝。善凈行是行遍凈的圣道;妙行是行向不死的涅槃;正行是断烦恼使它们不再生,不以苦行或像世人耽于欲乐的极端行为,不持常见(sassata-ditthi)或断见(Uccheda ditthi)。一切众生的苦恼如来悉知,以大悲知众生的苦恼,而能善说,令舍苦就乐,故名善逝。善逝是行善逝,不是恶善逝。又行至善处,是名善逝。又步行平正威仪具足无缺,也叫善逝。又往常住不复更还,名为善逝。以阿罗汉道所不及,名为善逝。菩萨自从灯光佛(Dipamkara Buddha)授记后,哀愍众生令使他们安乐,善行直至菩提树下成佛,是名善逝。 

不从断见或常见,身离疲苦不从断常见;名为善逝。为一切众生说法无不应时,名为善逝。众生不乐而不说,乐者而说,是名善逝。 

善巧于语言,所说者,皆是真实义,非虚妄义,一切众生闻之,悉令欢喜,是名善逝。不说无义语,所说者,皆是有义利益语,是名善逝; 

1)不真实的话,对听者无利益,听者不喜欢听的话,如来不说;

2)不真实的话,对听者无利益,听者喜欢听的话,如来不说; 

3)真实的话,对听者无利益,听者不喜欢听的话,如来不说; 

4)真实的话,对听者有利益,听者不喜欢听的话,如来等适当的时机才说; 

5)真实的话,对听者有利益,听者喜欢听的话,如来知是适当的时机,就善巧解说。



5. 世间解(Lokavidu) 


佛陀依自性,依集因,依灭,依灭的方法而遍知通达世间。佛昼夜六时常以佛眼观察世间,有情众生,因造作种种善恶业,升沈在善趣或恶趣中;对于堪受教化的,方便济度;对于无善根的给他们以种善根的因缘;已具善根的令其增长,使他们在人天道,趋向涅盘。 

对于器世间佛也洞解它们的生灭及因缘。 

世间者有一世间乃至十八世间; 

一世间是一切众生以饮食而生存。 

二世间是名、色。 

三世间是三受:苦、乐、不苦不乐。 

四世间是四食:粗食、触食、意思食、识食。 

五世间指五蕴:色、受、想、行、识。 

六世间指六入:眼、耳、鼻、舌、身、意。 

七世间指七识:眼、耳、鼻、舌、身、意、阿赖耶。 

八世间指八世间法:苦、乐、得、失、称、讥、誉、毁。 

九世间指九众生居:人四洲、初禅、二禅、三禅、无想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十世间指十入。 

十二世间指十二入。 

十八世间指十八界:六入、六尘、六识;这些是行世间,如来一一皆知,故名为世间解。众生世间是指各类众生,他们的大小烦恼,垢染,如来亦解,利钝根,善恶缘,应令知,不应令知,生不生,易教难教,有能力无能力是名众生世间,如来亦解,是为世间解。 

器世间是有情居处的空间。每一个世界(Cakkavala)纵横二万三千四百五十由旬(yojana)。周围三十七万三百五十由旬,地球地厚四那由他二万由旬(或说123,450 由旬, 量2,004,000 那由他(nahutas)由旬),为水所围绕,水量八那由他四万由旬(或说量 408,000 那由他由旬),在风上住,风厚六十九万由旬(或960,000 那由他由旬),是器世间界。世界中铁围山(Hlamava)百由旬高,有八万四千座山峰。 

须弥山(Sineru,Sumeru,Hemameru,Mahāneru)根(或说高168由旬,半数入海)入海八十四由旬,须弥山王以七宝缠,有七山:佑干多罗山(Yugadhara) ,依萨多罗山(Isadhara),喀腊维卡山(Karavika),苏达萨纳山(Sudassana),呢敏多罗山(Nemindhara),维纳塔卡山(Vinataka),阿萨堪纳山(Assakanna)围绕;上住四天王天的神众(Cattaro Maharajas),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其上是仞利天(Tāvatimsa)帝释宫,纵横万由旬。须弥山根住的阿修罗宫亦复如是。须弥山的特征是极为稳定不动摇。 

人居处有四大部洲。南阎浮提地(Jambudipa),西拘耶尼(Aparagoyana),纵广七千由旬,东胜神(Pabbavideha),北郁单越(Uttarakuru),纵广八千由旬,每一洲,各有五百小洲(Dipa) 围绕,这是在铁围山之内。 

三个轮云围绕,铁围之外中间,悉是地狱(Niraya),它是最低的生存地,八大地狱,一个比一个苦,有等活地狱(Sañjiva),黑绳地狱(Kālasutta),众合地狱(Sanghāta),号叫地狱(Roruva),大号叫地狱(Mahāroruva),燃烧地狱(Tāpana),大燃烧地狱(Mahātāpana),和阿鼻地狱(Avici)亦纵横万由旬,它是最下层最苦最恐怖的地狱。在每一个地狱的四方各有四个小地狱,因此共有一百三十六个地狱。地狱宽广八千由旬,众生体长是三嘎副他(Gāvutas, 1/4 由旬),生在此地的众生是因为他们所造的极重恶业所致。 

每一世界(轮云、宇宙 Cakkavalas)均有一座须弥山为中心,有一太阳五十由旬(yojana, leagues=6-15 里))长,有一月亮四十九由旬长。 

一个日光能照一世界,但是佛光能普照所有大千世界。世界最后连须弥山都被摧毁。 

世界无量,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或说七海)交互绕之,四周之铁围山为外限是一世界(或称轮云、宇宙(Cakkavalas),此世界一千之数是小千世界(Culasahassi)。合此小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大千世界(Mahasahassi)。大千世界之数量为1000,000,000 (一亿个宇宙)。所以佛以无量慧眼,遍知一切,故名为世间解。佛陀去到忉利天说法时,从人间三步到忉利天,第一步他跨到佑干多罗山顶,第二步到须弥山顶,第三步到忉利天,这整个路程是六百八十万由旬⑨。世界无量,佛以无量慧眼,遍知一切,故名为世间解。 

——待续


5月15日(四月十五)卫塞节在这个吉祥的日子到来之时,让我们追寻佛陀的足迹,学习佛陀的智慧,依教奉行,精进修学,感恩佛陀的教诲。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