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 座 ◆ 答 ◆ 



众生真的平等吗?



|济群法师

问:怎么理解众生平等?蚊子和我们是平等的吗?受戒后怎样对待老鼠之流?另外,清理环境时难免误伤小动物,这会犯戒吗?为什么要爱护它们?

答:众生是平等的,也是不平等的。

所谓平等,是从佛性和业力角度来说。众生皆有佛性,造业皆会感果,在这个层面,众生是平等无别的。

但生命在延续过程中会有不同积累,所以每个生命的起点各不相同。在六道众生中,人的身份最为可贵。因为只有这个身份才是解脱、成佛的法器,所以佛陀说人身难得,但没说蚊子难得。

对老鼠、蟑螂之类的处理,在戒律中也明确说到。首先是尽量搞好环境卫生,防止它们滋生。如果已经出现,要选择不伤害它们的方式来处理。

如果搞卫生时无意伤害了小生命,虽然有罪业,但比较轻,且属不定业,受报时间和结果都不确定。但从戒律来说是不犯的,因为戒律是具缘成犯,无心造作的行为不在此列。

爱护生命,既是给其他众生以安全感,也是为了长养我们的慈悲心。这不仅有益于众生,也有益于自身生命的改善。

学佛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身份,而是要学佛所行,圆满佛菩萨具备的悲智两大品质。爱护生命,正是成就慈悲品质的具体实践。

动力和欢喜从哪来?

问:我看到义工们这么认真地为大家服务。想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平时给员工加班费,他们也不愿意这么干呢?

答:为什么他们有这样一份奉献精神,而且在奉献过程中充满欢喜?那是因为——他们在学做菩萨。菩萨有两大品质,一是智慧,一是慈悲。慈悲的修行,正是通过服务大众成就的。

学佛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发菩提心,树立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进而落实到行动中,加强并深化这个发心。在此过程中,还要学会以众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无我利他”——没有我,只有大众的需要。那么在修习慈悲的同时,也在修习智慧。

如果你希望员工具备这样的素养,就要让他们学做菩萨。首先自己要建立一份菩萨的事业。当你的员工们感受到,这个事业不仅仅是为了老板的利益,个人的生存,同时也在为大众服务,并且完全认同这一理念,他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有发自内心的欢喜。

而认同这份事业的前提,是接受相应的教育,真正认识到:我为什么要做利他的事业,这么做对完善自我有什么好处。事实上,利他本身就包含着利己,是对自身生命品质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如果你做一份这样的事业,而且员工也认同这种价值观,认同这种精神追求,一定也会像义工们那样,欢喜承担,任劳任怨,因为这是他自觉的选择。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