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 ◆ 道 ◆
问 人 生 困 惑 · 解 菩 提 大 道
不管结不结婚
都要想清楚一件事
|济群法师
问:大龄青年怎么面对父母的催婚?该用什么心态找生活伴侣?我担心恋爱结婚会影响修学,应该放下这些去修行吗?
答:作为父母来说,有催婚的要求很正常。尤其在华人社会,这是非常普遍的,不催婚反而是超常的。
所以结不结婚都是对的,关键是你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当然想的也不一定都能做到,还要有随缘的智慧,审时度势,根据当下的因缘过好人生。这样的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原来好人也有很多种
问:周围很多乐善好施的人没有信仰,而那些自称有信仰的人,看起来还未必比普通人更善良。既如此,我做个好人就行了,为什么要信仰宗教呢?
答:因为对宗教的长期隔阂,我们周围的确有很多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但如果连基本的人生信念也不具备,往往导致私欲的极端膨胀。近年来,功利主义在中国大行其道,以致拜金成风。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信仰所致。
关于好人的说法非常笼统,每个人都有理由认为自己是好人,但究竟依循什么标准呢?而所谓的好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区别。
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好人,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能够依五戒十善生活,是人天乘的标准;能够断除贪、嗔、痴,是解脱道的标准;能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满断德(生命中不再有贪嗔痴)、悲德(对众生具备无限慈悲)、智德(具足一切智慧)的佛陀,才是最究竟的好人。
所以说,宗教信仰不仅为我们界定了是非善恶的标准,更为我们指明了完善道德的途径,能够帮助我们成为具有深度和纯度的好人。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虽有信仰却品行不端的人。但问题在于,这些人是否按照信仰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此外,每个人的素质和起点都不同,有些人积重难返,但只要有心向善并持之以恒,多少总是会发生转变的。我们衡量一个人时,不仅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