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 · 福 · 禅 · 味 

清供,
以雅物供清心。


清供者,清雅之供品也。以仙花、瑞草、嘉果、奇石、文玩、美器供于案上。供天地日月,供神仙圣贤,更供祖宗社稷。从祭祀的尊敬,到祈祷的祝愿。



“清供”由供奉天地神佛发展而来。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而后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房雅物。


它可以是寻常的花草,蔬果,或者是一块山石,一件古器,表达的却是主人的一份心情,一种雅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供可以称得上古人雅致生活的一种缩影。


旧时的中国文人把人文意义包含在里面,使其成为了一种有寓意的生活元素。

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房子可以小,但不能俗。我们从古画中可以看到,那些清供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清供”突出一个“清”字。


“清”,即清雅不俗之物,也可表示“清心寡欲”的心态。“供”,则表示恭敬供奉,代表高洁无染的文人性格。


柳宗元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的东西不是它自己才美,而是有人去发现它,欣赏它,它才能从一个自然物品,变成一个美的意象。


必须得有这个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供”。


清供,供的是自己的那份清心,其实也就是颐养精神的审美体验。因为人的欣赏,它就慢慢地变成了“雅物”。


香花蔬果,金石书画,古器文房等等,这些在中国文人眼里都是养心的“雅物”。


《后汉书·马融传》说:"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清供,是中国人寄情山水,长养身心的一种方式。或许,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本身就是一瓶生命清供。


古人对于清供的这般广泛应用或许不见得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但是这份雅致的生活美学以及这背后精致考究的生活方式或许可以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折一只春花或是手持一把如意,不仅是美的装饰,更是一份雅致的心境。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请支持慈悲网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