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  悲  观    


人生的欣幸

心念不起,苦乐不生;

苦乐不生,幸福自在

而这一自在的心态,

告诫人们生存的智慧……

 

陈基球



世界的广阔,相对个人活动范围的狭窄,生活天地的有限,从来不成正比——类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这,无疑关到人口密度的高速增长和假公济私之个体欲望的无节制膨胀……以致有限的生命企图破无限的天界定数,肆无忌惮地吞噬著美好的自然。

地球,因此不无惊恐地在发出可怕的哀鸣。然而人类却对此无动衷、麻木不仁,甚至忘了总有一天将到自己亲手栽下的恶果。

且不说科学的发达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被利用者充作毁灭人类的工具。仅 就高度物质文明的重压,使人们一方由抵不住诱惑的全力投入与一方尽情享受厌弃地竭力出逃,所形成两种鲜明的对照,迫得圈外的人要挤进去,圈内的人要出外,是两者相持不下,一起窒息在圈套的缘上。如千钧一发而言,这是生命力与生命力的抗争,生命力与自然力的抗争,也是生存本能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往往强化了自私性,扩大了有欲,从而导致了一连串的人间悲剧。

尽管生存本能,需要人们为自己建筑起幸福的天堂”,可是过份的贪欲,却使美好的追 求成了葬送幸福的罪魁。当你伸出的双手还没来得及接纳幸福的降临,无常不胜防地抢先一步夺走了某一弱者的生命。此刻,即使你拥有了所谓天大的幸福,又有什么意义?

通常,人们容易误以为幸福,是对某种物质利益的据。实际上,幸福不过是人们喜悦心态的反映。它是心理状况的抽象,而不是物象形态的具体,所以物质生活的享受,并非幸福内容的替代,它不过触发一时之愉悦的表象而已。至心境的幸福与否?快乐与否?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佛家有言: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内心本觉是苦,万法当前, 怎会有乐可言?反之内心无甚苦处,万法当前,怎会有苦之感觉?因此,苦与乐,幸福与不幸等,皆由人的心念所造,告诫人们生存的智慧,不在人性与自身相左;人类与自然相悖,它在生命力与生命体的浑然,生命力与自然界的和谐。

大作家周作人在他的小品中曾谈到:人世的快乐自然是很可贪恋的,但这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的感到,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过了凡人的苦乐,此外别无想做皇帝的野心, 也就不觉得还有不得的快乐,我现在的快乐只想在闲时喝一杯清茶,看点新书,无论他是讲虫鸟的歌唱,或是记贤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绘,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幸。

可见人类别离自然,经过一番红尘的打滚之,再回向自然的随意举止,多么耐人寻味,人 类的生存智慧在此,幸福何尝不是息妄净虑,走向自然的返璞归真?

但愿幸福的长久与自然永寿,属你,属我,属一切众生。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