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  众  之  旅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生命的目的,不只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获得自己的安乐。生命的目的,必须忆持普世责任的正念,所以修学者应学习在心田留一方空间,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因缘,建立宽广的福报观点。

 

释继尊



人,原来是可以不必有那么多烦恼,遇到事情也可以不必那样浮躁不安的。由起心动念来看,愤怒的生起,最难控制的是在顺不应自己想法的情况下,形成偏向于拂逆自己意愿的逆境。所以,我们希望怎么活,我们要如何活得愉快与自在,其答案及解决之道,必须是自己先接受一切和我们共同生活的人和事,并且还要发善愿,愿和一切众生结好缘,共同转换生命旅程中的风光山色。

一般人认为吃得好穿得好,身体健康就是福报了。我们都喜欢这个福报,这也是人之常。临济祖师到了晚年仍在种树,有人问他:『年纪这么大了还种树啊!以后树长大了,自己是受用不到的,果实也吃不到了。』老人家说:『这棵树长大结果,凡是从这条路经过的人都能享用。』这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付出,并不在个人的获得,而是在延伸嘉惠周遭或将来的人。生命的目的,不只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获得自己的安乐。生命的目的,必须忆持普世责任的正念,因为出于自我中心的想法,便是以贪着支配着内心,最后会是导致成苦因,所以修学者应学习在心田留一方空间,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因缘,建立宽广的福报观点。

具有宽广福智资粮的,如此看生命的角度,与认知是不同一般的。

当我们看到落叶时,也许会感慨时光的流逝,虽然是一片已经枯黄的叶子,它的生命却曾在树上灿烂过。叶子与树是一体的,翠绿时,仿佛焕发着树的生命,然而当它飘落时,一荣一枯之间,是时序的流逝,抑是无常的变化,或是成长的表征让生命造业的历程来解说这一切。从落叶的角度,树似乎是减少了什么,但从另一端枝干上吐出的新芽来看,树叶是无有损失,它仍然是那么地完整而连续。看见树叶枯荣的内心反应,可不必喜,不必怒,不必哀,不必乐,而是尽可在一个生命接着一个生命的生长剥落,剥落成长中,去为自己,为大众思考规划人生成长的路程,学着接受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从造业点滴成果的累积,自己能否成长和努力,便是新的落叶,新的绿芽。

一切因缘而生的现象,包括我们的生命、身心、财务、眷属、朋友,在每一日,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都在变化。因缘若处于衰败的境地,随时可能坏灭结束,这既是生命的本质。 倘若我们能保持对无限生命的正知,必能阻止烦恼习气现行。如是我们照顾他人,自然就是照顾自己,他人安乐自己的内心便相等的有正面的影响。总之,修学佛道的过程,是要善于调适自己的身心,内在充实的想法,身心便能安然自在。

这必须是要自己去建立,不是别人可以给你的。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能得皈依心,对着自己善恶心了了分明,便是教理分明之始。悦意的日常生活,皆源自善念,善的动机,善行的结果。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