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  悲  观    


超越宿命论

佛教「三世因果」的观念超越了宿命论与无命论,

它主张人有命运,但可以自我改变创造。

 

陈基球



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面对未可知的未来,人们无可避免会想到算命,希望藉相士之口,给自己彷徨的心带来依靠。这种求助问命的做法,虽说并不踏实,但却是很多人在无可奈何之中最后的选择。

虽然算命是心情之常,但从佛教的观点看,它却是不必要的。因为根据佛教的教理,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所谓「祸福无口,唯人自招」,好命歹命,贵贱穷通都是自己的决定,没有人可以代他选择,更没有人可以替他承受。

世间的算命,大抵都是持着「宿命论」的看法,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早已安排好的,算命的目的,只不过是要知道命运怎么安排罢了,一旦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就只有接受而已,也就是逆来顺受,至于所谓趋吉避凶,也是在宿命的格局中打转,不能有所逾越。

宿命论的观点有利有弊。利的每一 面是易于让人安分守己,满足现状;至于弊的一面,就是凡事消极保守,不能有开创性的作为。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处于顺境之时,比较会倾向「无命论」,他们认为在事业上开疆辟土,会凭自己的智慧与辛劳,那里有什么机运的成份;但是当事业逆转,孤立无援,或是面临环境骤变,举棋不定时,他们又怀疑自己的命运。说来也怪可怜,社会上截然深于完全的宿命论与无命论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介于二者之间,逆境时求神卜以安心,顺境时又志得气满,忘了我是谁。

佛教「三世因果」的观念超越了宿命论与无命论,它主张人有命运,但可以自我改变,甚至可以自我创造。这样的观点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最健康,也最能凸显人类至高无上的价值。

「三世因果」就是前世因,今世果;今世因,来世果。佛经上常有简短有力的文,阐述因果的观念,例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或「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三世因果论是由三大法则所构成的。第一,因果的关系不灭;第二,不论时间久暂,遇缘则起现行;第三,自作因,自受果。

有播种必有收成,这是因果关系不灭,不可能有播种而无收成,或没有播种竟也收成。如果不种因就能结果,这世界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从种因到结果,有一段的过程,过程快慢与缘有关。在文字上,因缘两字经常并称,但在佛法 里「因」与「缘」稍有差别。因是主因,作因;缘是助缘,机缘。好比种子入土是主因,阳光雨露是助缘,种子就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所谓三世,并不一定指一个人的前世,今世,来世,而是指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只要先前种了因,将来一定有结果,至于何时结果,要看因缘会遇的情形。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从三世因果来看,佛教对命运的看法是最合理也最健康的了。既非宿命论,也非无命论。它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过去既然种了瓜,现在只好得瓜,但是如果想要得豆,赶快种豆还来得及。

这就是命运全操之在我!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