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 界 一 花 】
\
修行人可以得到什么?
\
修行人要发愿能够遇见明眼善知识。
修行人是以无所得才能自在。
修行人方向要非常清楚,才不会堕入聪明人的陷阱。
\
佛陀所证悟的道和世间人所认识的是相反的,世间人要追求的财富、名利和地位,佛陀说不能要,才能自在!佛陀教的戒定慧,世间人都说不要,因为让我很不自在!
同时很多人在修行道路上也希望得到某些东西,所以很多聪明人士便顺水推舟让修行人得到他想要的某些东西,到最后是聪明人得到自己想要的最多。
《心经》曰:“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无智亦无得”这是非常重要及关键的一句话。修行不但要无苦集灭道,连般若智,真空都不可得,才是完全实证空的境界。
菩萨以无所得的智慧照见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绿,四谛皆空,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所以能知“空”而离“苦”。所以菩萨是以无所得,证入真正自在解脱的境界,开启了一个菩萨道的人生。
崇山禅师说:如果你有“我”,便有所得,如果“无我”,即“无智亦无得”。
在韩国,有位出家人苦修了十多年,然后去见崇山禅师,
僧人对禅师说:“禅师,我有所证悟了。”
禅师问:“你证悟到什么?”
僧人回答:“我证入了无!”
禅师反问:“是谁证入了无?”
僧人回答:“是我证入了无!”跟着禅师便用禅棒打他!
其实是谁证入了无?当你说“我”证入了无,这便是有“我”,既有所得,便不是证入无。
如果真的证入了“无”,便不会有言说,“无”怎么能够说呢?那开口已是大错,所以心经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即是说在元点,开口即错。
元点已切断我们的相对思维,那么你的心便会清明如明镜,只是反照:天是蓝色,树是绿色,狗吠汪汪,糖是甜的,你与外在世界打成一片。宇宙与你成为一,回到元点,亦即是涅槃。
香港的秀峰禅师第一次做一百天的独修时,到了第四十七天,禅修已经完成了一半,一切都没有问题,他内心想:“为什么我要完成他呢?”
那时候他的心不是禅修的心了,他失去了尝试的心,而是只抱着审查的心,只想瞧一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甚至他想要离开独修,因此他出外走了六七里的路,去到一个小镇的公众电话亭,他就拨电话给崇山禅师说:“接下来的五十天不会有什么问题,我的身体健康很好,可以应付。如果你说留下继续独修,我便留下,但我想知道为何我要继续这样做呢?”意思是他认为他的心巳经得到自由了,没有必要完成这禅修。
崇山禅师说:“你只是去尝试。”
秀峰禅师说:“是,我可以尝试,但是你要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崇山禅师大吼说:“为所有人!”然后便大力摔下电话。
秀峰禅师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才回到独修的茅屋。心中唯有这一句话:“为所有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崇山禅师要他继续留下禅修,理由是“为所有人”。内心一直不明白究竟坐禅与所有人有什么关系?
跟着下来的四十天,他只有这个问题, “为所有人!”别无选择。这不是因为他要问自己这个问题,而是这问题一直存在着:“为所有人!” 究竟是什么意思?
无论是吃、睡、还是禅坐,这问题都在。行住坐卧都是被这个问题围绕着,简直就是想吐,只想它不再存在,而不在乎有没有答案,只是不再想有这问题。到了第八十七天,当他在坐禅时,这问题突然消失了。
他不觉得自己证悟什么,只是问题不再存在了,因此,他十分高兴。接下来的13天。因为没有了那个恼人的问题,时间过得很快,每天的生活,比躺在沙滩上还要美好。从此以后,每天起床、念诵、静坐和洗衣服,都只是去做。
后来秀峰禅师说:“我们要证入《心经》所说的“无所得”,才能回到人类的本性。我们总以为这一生中会得到一些东西:名车,财富和成功的事业。因此我们在你争我夺和互相欺骗,而不能好好相处。但如你证入“无所得”,也即是不单只是为我,那么生活便很简单,不再你争我夺,你和我便能融洽相处。
修行人要发愿能够遇见明眼善知识。
修行人是以无所得才能自在。
修行人方向要非常清楚,才不会堕入聪明人的陷阱。
\ 文 \ 传 闻 法 师
——吉隆坡鹤鸣禅寺住持、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顾问、行者培训营发起人
即心即佛;佛眼即汝眼,佛心即汝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