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 音 特 辑 】
\
寻找观世音菩萨
\
明吉法师
在农历二月十九这个观音菩萨圣诞,让我们以这个机缘一同去寻找观世音菩萨。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家里都是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何还要去寻找观世音菩萨呢?”
|与姿婆世界最有缘的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与大众最亲近的菩萨,而且是与娑婆世界众生最有缘的一位菩萨同时也是整个东南亚信仰最多的一位菩萨。俗语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而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也是学佛者的根本精神。《普门品》里提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偏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供奉、颂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是对于观世音菩萨的历史与认识,真正又了解多少呢?
回顾这几年来的天灾人祸让世人感受到世间的无常。这个世界似乎没有太平过,甚至觉得一年不如一年。如今新冠病毒也在全球爆发,夺走了数不来的生命。在这个灾难深重的21世纪里,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而当我们无助的时候就会想到佛菩萨,想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一般民众所信仰的观世音菩萨通常有几种。例如生活不如意时都会去寻找“问事观音”也就是所谓的“生观音娘娘”,还有去问姻缘、卜卦等等。他们认为那所谓的“生观音娘娘”就是我们真正要寻找的菩萨。所以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他们生活的精神领袖,任何大小事都要去问问这位菩萨了。当然,这都不是我们所要寻找的“观世音菩萨”。
身为佛教徒要相信善恶因果.若是生命如此,也是因为自己的业果。所以,我们应该多去学佛、布施、持戒、广种善缘来解决我们身边偶尔的不如意,并不是去问所谓的“生观音”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有些民众也会去膜拜多神教的观音,也就是多神教的神明,觉得越多神佛就会越保佑自己更加有能量。
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真正的观世音菩萨:不管什么正信的宗教都会有本身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来寻找观世音菩萨。在《三昧经》里有记载:观世音菩萨在过去已经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是古佛再来。其实他比释迎牟尼佛更早成佛,而释迎牟尼佛曾经是他的弟子。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会倒驾慈航到娑婆世界和我们结缘呢?经典里常提到“一佛出世千佛护持”佛法是平等无高下的,所以每尊佛都希望他的弟子能够成佛。反而会再世成为徒弟来协助佛陀,这就是佛的平等伟大之处。这就是为什么正法明如来会成为菩萨来辅助释迎牟尼佛了。同时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最有缘。
|应化身的观世音菩萨
也许会有人问:为何观世音菩萨也会成为西方三圣的其中一位辅助菩萨,也是西方极乐世界辅助菩萨呢?因为观音菩萨有千百亿化身能够在不同的世界里辅助各佛。《普门品》里有提到应化身的观世音菩萨。菩萨会“应以何身而度者,应以何身而为说法”。比如化身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身等而为其说法。这也就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度里有不一样的观世音菩萨圣像。而我们常敬拜的都是白衣观音千手观音。其他法相的观音在本地比较少,必须到其他国家才能看到,当中的圣像也融合了当地的风俗文化来呈现的。
观世音菩萨有多少种名号呢?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有很多都是佛教东传时,由西域以及中国去印度取经的高僧所翻译,高僧们将印度较早的梵文经典译成汉文佛教经典。我们从这些经典中,可以一一找出观世音菩萨不同的称号。如唐玄类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的观自在,还有其他经典里的“观音、观世音、光世音、观世自在”等等。另外也有许多根据观音菩萨修持功德特性的名号例如“大悲圣者、施无畏者、圆通大士、正法明如来、普门、南海大士”等等,多不胜数。
通常我们所认识的观世音菩萨都是女相,如白衣观音、鱼篮观音、送子观音等。但是在历史里就有男相的观音,也有十一面观音、杨柳观音、如意观音、马头观音等。
那么观世音菩萨的住处又在哪里呢?《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载:观世音菩萨的殊胜道场就在普陀洛迎山。根据唐玄类的描述,普陀洛迎山的位置在现在印度最南端莫科林岬角附近。中国有名的佛教四大名山“南海普陀山”也是其中之一道场。西藏也有一个普陀洛迎山就在拉萨的布达拉宫,世界各地还有许多的著名观音菩萨道场。
其实,以佛教徒的真正精神来说,有经典所在之处就有佛法。所以,法身观世音菩萨是无所不在,尽虚空偏法界都有菩萨法身所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对于“朝拜圣地”只是一种对于文物的一种纪念、感恩的宗教情怀,通过这些文物来提醒自己要精进修行,并不是说去到普陀山就一定会看到观世音菩萨。
|寻找“自性菩萨”
那么到底如何感应到观世音菩萨的存在呢,其实菩萨并不是往外寻找而是通过我们的内心,也就是我们的“自性菩萨”。有个“观音老母”的故事:一个不肖子不但不孝顺自己的老母亲,甚至打骂她。有一天,他决定去寻找观世音菩萨,可是怎样都见不着——后来有位老和尚告诉他,观音菩萨就在他的家中,当看见一位穿着倒反衣服与鞋子的老妇人就是观世音菩萨,要立刻上前叩拜她。回到家中,看见一位把衣服与鞋子倒反穿的“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自己的 老母亲。从这个典故里可以告诉我们,观音菩萨就在我们身边。
观世音菩萨的精神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在大乘佛教里提倡的就是慈悲心。要寻找我们的“自性菩萨”必须从“发慈悲心”出发,必须不断地修福慧与种福田,从三福田去修。三福田就是“恩田、悲田、敬田”。“恩田”就是要孝顺父母,“悲田”就是心发慈悲心,因为悲能拔苦、慈能予乐。“敬田”就是要尊敬三宝与师长。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我们不能看见观音菩萨,那是因为我们的心被“无明烦恼”的心垢遮盖着。当我们的心垢清净了,菩萨就会无所不在。道场就有如一所学校,让我们有机缘去参与法会、共修、礼忏、听经、闻法,渐渐地就能消除我们的心垢。若能身体力行地做布施行菩萨道,以六度万行来净化我们的身心,就更快使我们的无明烦恼去除。
要知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并不是要不断地往外寻找,就能找到“观世音菩萨”,其实菩萨就在我们的心中,就是我们的“自性菩萨”。凡所种种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我们的“心”。要时常检阅自己的心,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到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精神,然后通过身体力行去实践,身为佛教徒要做到的修行与净化身心。这样,日子有功,福报增长了,灾难自然也就会减少就能自在法喜。只要我们多听经闻法,智慧自然增长,就能把心中的佛菩萨显现出来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