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言  吉  语   

圣者入的灭尽定

佛教的禅修者还是必须对

四禅及灭尽定有所了解。


除了四禅以外,灭尽定是佛教修行者比较常提到的禅定。它又称为灭正受,意思是指我们的身行、语行、意行灭,其中意行灭即想与思灭,所以,也称为灭受想定。佛教的“说一切有部”等认为,在此定境中,除去一切心、心所法,与无想定并称为二无心定。
根据某佛教研究所整理的阿毗达摩的资料显示:灭尽定是指当修行者在继续禅修下去时,会发现已经没有心识生起,但是还有这个“我”存在,因此生起要舍弃这个“我”,也就是说,他要舍弃第七识执“我”的心念。(佛教讲我们有八识在起作用,前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而第七识是执着于第八识为“我”,故我们又把第七识称为末那识或称为执我识,我们的前六识因分段死亡可作暂时停顿,只要你还未解脱前,第七识是一直在起作用,不间断地造作,念念生灭不止)。
如果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能把这第七识暂时不生,也就是暂时让他不起作用,那么我们就可进入到“灭尽定”中了,而得以舍弃“执我”识,也就是第七识了。在这儿说的“灭尽”的意思就是进入此定后,可灭尽前六识及灭尽第七识“执我”识的心。而这一定唯有出得三界证得三圣果位才能进入。除了三果圣人之外,唯有三果以上的圣者如阿罗汉、辟支佛及佛陀才有能力进入此定。
佛学大师南怀瑾认为灭尽定是圣人的位置、罗汉位置。得道的圣人清清醒醒知道,而使贪嗔痴慢等等一念不起,不是压制、也不是无想,它自然水平一样,不流;是灭尽一切烦恼,灭尽三界的烦恼不起了,这才到达灭尽定。
此外,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里提到:“灭尽定是最胜的定,有漏的心识,都因定力而不起。如二乘圣者入灭尽定,就以为证于实际,生起入涅槃的意想。《楞伽经》说小乘的醉三昧酒,也就是入灭尽定。所以《般若经》中,佛劝菩萨们,如悲愿力不足,不要入灭尽定,免堕小乘。”
不过,有一位曾经到南传国家的佛教研究所留学的法师,以他专研《阿含经》的禅定学认为,佛教的禅修主要是四禅,而灭尽定是因后人的提倡成为受到重视的禅定。无论如何,佛教的禅修者还是必须对四禅及灭尽定有所了解,以便更有方向地达到“由定发慧”的目的。

 文  明 吉 法 师

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及智慧为根本的弘法利生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