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结|影|缘|
活出自己 寻找自性
当然,现实生活肯定不像电影那么理想与戏剧化,
种种无形与偏执的道德压力无处不在,
要活出自己需要无比的毅力与勇气。
文|心然
那个下雨的午后,出席日本基金会主办的电影欣赏会,原不带任何的期望,因从资料上来看,所播放的影片《大坂哈姆雷特》应是一部轻松娱乐性丰富的主流商业影片,怎料却有意外收获,惊喜连连。
导演光石富士朗化腐朽为神奇,用轻松幽默的手法去探讨敏感或尖锐复杂的议题,让观众在嬉笑之余又能有所体会与反思,这点往往是日本电影的强项,自有独特的电影语言风格。而光石富士朗则于去年完成,耗时6年拍摄制作的纪录片《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世界和平冠军》,希望他日有机缘欣赏。
电影《大坂哈姆雷特》改编自森下裕美所著的同名漫画,主要讲述日本大坂平民区,久保一家的故事,影片成功探讨如何活出自我以及忠于自身感受的议题。
那个平凡的早晨,一家之主突然病逝,遗下妻子与三个男孩。葬礼上来了一位客人,他自认是父亲的兄弟,于是他走入他们的生活,一家四口共同生活在一起。
电影的主轴其实落在三个男孩的成长故事上:大儿子正读高中最后一年,多愁善感的他有“恋姐情结”,他遇上与爱上一位年龄较大的女孩,对方是位高中的代课老师,因失去父爱,导致有恋父情结。为了维系对方的恋情,大儿子谎称自己是大学生,两人的爱情备受考验……
二儿子正值叛逆的青春少年期,由于样子与其他兄弟长相不同,因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他内心一直有股莫名躁动的情绪,被老师视为“坏学生”。于是他选择用拳头与暴力去解决问题,直至常被他欺凌的学校辅导员,“劝导”他去读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他从中慢慢体会成长所包含的痛苦与喜悦……
正在读小学的三儿子,反倒是最早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小男生的身体住着小女生的灵魂,从小就想穿女孩衣服。他想活出真实的自己,但成人世界的复杂让他吃尽苦头。最终,他在学校的舞台剧《罗密欧与茱丽叶》中获扮演茱丽叶的角色。在家人的支持下,小男生从中找到勇于做回自己的意义。
三个男孩面对成人世界不致于遍地鳞伤,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拥有宽容多元的母亲与叔叔,他们不像一般虚伪封闭的成年人,允许并鼓励孩子做回自己。他们无条件的爱与包容,让孩子感受到安心与自由,让他们获得力量去面对自己,以及活出自己。
当然,现实生活肯定不像电影那么理想与戏剧化,种种无形与偏执的道德压力无处不在,要活出自己需要无比的毅力与勇气。
佛法鼓励我们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若我们在相对的世间都处处伪装与掩饰,那我们又如何能有承担力去“活出自我”,进而找寻“自性”与“佛性”?
“找会自我,做回自已”,或许将是我们一生需修的修行功课——功课虽难,但却极具意义,将引领我们找回“父母未生我们之前”的“本来面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