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 若 讲 堂 】
\
一 行 禅 师 :
因为信任
所以亲昵
\
文|一行禅师
猿猴从一棵树跳跃到另一棵树上,世间凡众也如猿猴一样,跳出此爱欲的牢笼却又跳入彼爱欲的牢笼。
——《爱欲网经》偈九
猿猴的意象映射的或许正是我们自己。爱人的一些行为不合我意,我们就另寻新欢。然后当新的伴侣不可避免地也这样做时,我们又跳入另一段感情。
我们都渴望爱与理解,却时常将欲望与爱混为一谈。爱和欲望不同。两者相互混杂时,我们需要深入观察并努力把它们区分开来。亲密关系有三种形式:肉体亲昵,情感亲昵和精神亲昵。肉体与情感的亲昵不可分离,我们总是在性欲状态下感受到某些情感上的亲昵,尽管我们自称并非如此。然而,只有互守精神上的亲昵,肉体与情感的亲昵才能健康、完整、令人愉悦。
情 感 的 亲 昵
每一个人都在追寻情感亲昵。我们渴望和谐,希望拥有真正的交流与相互的理解。尽管肉体欲望不是爱,然而身心不是独立的两个实体,没有情感亲昵,就不可能会有肉体上的亲昵。身体影响我们的心灵,反之亦然。心灵依托身体而存在,而身体也要依赖心灵来活动并发挥机能。尊重你的身体与尊重你的心灵不应该有所区别,因为你的身体就是你。你爱人的身体也是她的心灵。你无法只尊重其中的一部分。
我认识一位音乐家,多年以来他每个周末都出去聚会,听歌、喝酒、跳舞。夜幕初启时分,这些聚会充满着喜悦的气氛,人们笑容满面,相互交谈,坦述心襟。然而临近午夜时分,人们相互靠近。他们开始只专注于如何找个人回家过夜。音乐、酒精和食物,萌动着他们性欲的种子。第二天清晨,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在一个陌生人的身旁醒来。他们相互道别,然后各奔东西,完全忘了前一晚两人身心的私密交流。等到下一个周末,他参加另一场聚会并再次经历同样的循环。然而,无论参加多少次聚会,与多少人共度长夜,也无法寻得他孜孜以求的情感幸福,抑或填补内心的空虚。
肉 体 的 亲 昵
任何生灵都希望生命延续到未来。人类如此,其他任何动物也不例外。性与繁殖是生命的一部分。性可以带来极大的喜悦,丰富两人的亲密关系。我们不应抗拒性欲,但也不该将它与爱相互混淆。真正的爱并不一定要有性。我们可以拥有完美的无性之爱,也可以保持无爱的性关系。
精神觉醒不一定由禁欲而来。有些人独身却缺乏足够的正念、正定与般若智慧。爱人如果持有正念、正定与般若智慧,他们的关系就拥有一种神圣的元素。情感与精神层面在实现融合、理解与分享之前,性的亲昵不应当发生。
人类的肉体是美好的。树木、花朵、雪花、河流与垂柳也是美好的。我们被美包围,包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和动物。然而,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善待美,从而不去破坏它们。
我们社会的组织方式似乎把感官愉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生产商与制造商希望销售他们的产品。于是给它们做广告,滋养你心中贪爱的种子。他们希望你被自己追求感官愉悦的欲望俘虏。
我们孤独,自我筑起隔离;我们痛苦,心灵需要疗愈,这正是回归自我的时候。我们或许需要亲近他人。但如果,现在,你和一个初识发生肉体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并不能疗愈或温暖我们。这只是一种逃避手段而已。当陷于情欲的牢笼中时,我们就会一直担心对方会离弃或背叛我们。
孤独不会因为性活动而得到排遣。性爱不能治愈我们。我们必须学习安然独处,建造自己内心精神的皈依。一旦拥有一条精神道路,你便有了依靠。一旦有能力调节自我情绪,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你就可以把这施予他人。对方也必须这样做。两人必须懂得自我疗愈,才能安然自处。如此,他们互相成为对方的依靠。否则,所有肉体的亲昵不过是互享各自的孤独和痛苦而已。
精 神 的 亲 昵
灵性不是对某个特定精神教说的信仰。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一个精神的维度。没有这个维度,我们就无法应对日常生活中所遭受的种种挫折。无论你是否是一名宗教修行者,正念都可以是精神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方面。
精神修习帮助你调御强烈情绪。它帮助你倾听和拥抱自己的痛苦,帮助你辨识、拥抱你伴侣和所爱之人的痛苦。精神亲昵帮助建立情感亲昵,并让肉体亲昵更为圆满。三者融融不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