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的拥抱和痛哭,表达着无法言喻的思念和喜悦,尽管中风让马伟益无法言语,但他用手势传达着对母亲的爱,也从口中吐出 “阿母” 的声音。

   心  ·  闻  ·  串  ·  烧   

·
大愿,
让失散三年的
母子重逢
· 江子 ◆ 图片提供 · “净愿慈怀之家”

多数的病患在治疗的过程中,都有家属或看护的照顾,但在“净愿慈怀之家”的马伟益,从得知生病后的否认、接受,到治疗期间,一切生活照料、医疗照护与心理支持,都仰赖身旁“净愿慈怀之家”志工们的陪伴与关爱。

“净愿慈怀之家”藉由病患与陪伴者的对话,倾听彼此的内心,让生病的人了解他并不孤单,如是马伟益在“净愿慈怀之家”治疗的过程中,因为爱与坚持,让失散三年的母子重逢,因为大愿,也让彼此看见相互扶持的力量,让生命没有遗憾。

来自安顺的马伟益在多年前,独自来到吉隆坡这个繁华的都市工作。无奈,3年前的一场中风,击垮了他魁梧的身躯。由于他发生颅内出血,医生为他动了一个紧急的脑部手术,并取出左边的头壳。在入住医院接近3个月后,由于院方无法联系上他的家人将他接回家,所以医院的福利局将他转介到文良港的“净愿慈怀之家”,以继续得到良好的照护。

当他刚被送进来“净愿”时,原本是瘫痪在床、失去语言与自理能力,也需要透过鼻胃管喂食。后来,经过训练,他渐渐地恢复了吞咽能力,从流质食物到可以吞食固体食物,终于摆脱鼻胃管的禁锢。

由于考虑到他还很年轻,“净愿”便把他转移到班登英达的中风中心,让他透过物理治疗和针灸,提高康复的机会。马伟益每一天都很积极地做复建,如今已能简单的自理,甚至学习用非惯用的左手来书写。他的毅力不禁让人为之感动,然而在他坚定的心底,一直渴望着能够找到家人并与他们团聚。

马伟益与母亲在门前重逢和四目相投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在这段艰辛的日子里,马伟益并非孤身一人,“净愿慈怀之家”成为了他坚强的后盾。尽管“净愿”曾通过媒体等多种途径,却一直未能查到他的家人的音讯。但“净愿慈怀之家”的志工们从未气馁,锲而不舍地透过各种管道继续打听和追寻。
后来,“净愿慈怀之家”的志工们决定到国民登记局查询,获得了一些简单的资料,于是便载着马伟益亲自到安顺去寻亲。按照手上所得到的线索,他们挨家挨户地寻找,有些人说不认识马伟益,也有人回应说马伟益的家人已搬迁,不知道他们去向。
虽然,此时天空飘着细雨,却没有浇熄“净愿”志工们的决心。抱着继续坚持的心态,“净愿”的创办人刘水星师兄建议我们推着马伟益的轮椅,由他指示我们去附近打听,看看是否有人认出马伟益。当礼庭师兄推着马伟益来到一家茶室外,他不断的指着茶室,吚吚呜呜的试图要表达一些什么。
礼庭师兄询问马伟益是否常来这家茶室,他点了点头。志工们向老板娘打听后,得知她是刚接手的店主,所以不认识他。但很感恩的是,她告诉志工们可以去找上一手的老板,因他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或许可以提供帮助。
这个线索让志工们仿佛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继续推着马伟益找到上一任的老板。他一看到店主,便指了指对方再指向自己,表示自己认识对方,而对方看了马伟益一阵子,也表示好像对 他有印象,并提到他有一位亲戚在另一个地方经营茶室,依据老板所给的资料,志工们找到了那家茶室。

“净愿慈怀之家”的志工们到国民登记局查询,获得了一些简单的资料,于是便载着马伟益亲自到安顺去寻亲,按照手上所得到的线索,他们挨家挨户地寻找。

终于,在那家茶室,找到了马伟益的伯伯。在志工们的叙述下, 他认出了马伟益。由于马伟益的父母已离异,父亲在当天也到外坡去工作了。所以他帮忙联系上他的母亲,并带领志工们去到他母亲的家。
“净愿慈怀之家”的车子驶入一个木屋区的小径,一个朴素的女人从木屋内走了出来。当坐在轮椅上的马伟益从车子的轮椅升降机缓缓降下来时,他们两母子在门前重逢和四目相投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多次的拥抱和痛哭,表达着无法言喻的思念和喜悦,尽管中风让马伟益无法言语,但他用手势传达着对母亲的爱,也从口中吐出 “阿母” 的声音。
“净愿”的志工们向马伟益的母亲瞭解了她的生活状况,发现以他的母亲目前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因素,是无法照顾马伟益。所以,马伟益会暂时由“净愿慈怀之家”照护。马伟益的家人也答应,会安排在特别佳节时来见他。
在要返回吉隆坡前,“净愿”志工们也让马伟益两母子与他的伯伯和家人,一起共聚午餐,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团聚。

“净愿”志工们让他们母子共享一顿团聚的午餐,他们才依依不舍的道别。

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故事,是爱与坚持的美丽交汇,感谢在这过程中提供信息的每一位善心人,你们是马伟益寻亲过程中的明灯,让他在生命中找到温暖和依靠。


看着眼前抱在一起哭成泪人儿的三年失散母子相逢的一刻,“净愿慈怀之家”的院长杨宝美深深感动的说:“我不禁想到佛陀说的‘利人便是利己’,原来一个人的无私,竟然会为他人带来这么大的帮助与温暖,也给了我继续用佛法贡献社会的勇气,人生困顿之际有如此光明的陪伴,是多么美好而激励人心的一幅景象啊!”

圣严法师曾在《病得很健康》一书中提到:“佛教说的‘幅田’一共有八种,其中一种就是‘病田’,也就是照顾病人,意思是说,当你照顾病人时,其实就是在广植自己的福田。”相反地,当我们愿意以感恩的心情让别人在我们身上种植他的福田时,也就成就了一段善缘。

“净愿慈怀之家”真正聆听病人当下的心声,跟着他想表达的思绪来沟通,哪怕是沉默也不要手足无措,静静地握着他的手,给他一个轻轻的拥抱,或跟他一起诵经持诵佛号,陪病者就会在病人的身上,看见人都会经历的生命风景和课题,更重要要的是,若能藉由陪病而得到成熟且具成长性的人格,使得陪伴的经验转化为我们生命观的一部分,那么陪病者的志工们与病人,就是真正用生命经验去体会了佛陀所教导的真谛,也携手在觉醒证悟的道路上,更往前迈进了一步。


“净愿慈怀之家”中风病人收留所:

No 22A & 22M,Jalan 6/5,Pandan Indah Commercial Park,55100 Kuala Lumpur.

询问:0123533113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