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方法和利益
◆
著|马陀瓦拉法师
(Ven Madawala Upali,
Principal Meditation Instructor of the
Rath malkanda Meditation Centre)
译|郑振煌教授
◆
为 什 么 禅 修 ?
禅修是一种心智的锻炼,可以帮助生活压力的解除。日常家居生活和工作再美满,还是充满种种小挫折、冲突、不确定性、失望和忧虑。居住在都市和工业环境中,更是紧张。即使在安静的时刻,焦虑、沮丧、孤寂或恐惧都可能干扰我们的心。当困难突然出现时,生活就难以忍受。但藉着禅修,这些恼人的情境,会失去扰乱你的力量,你会以更大的包容和接受面对生活的起落。
不论年龄职业,禅修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利益。专业人士长时间工作紧张,禅修可以把心放松。工作一成不变的人,禅修可以免除枯燥乏味和焦虑不安。年长者或病人,可藉禅修减轻不舒服和恐惧。学生藉著禅修,可以改善记忆力,加强学习效果。
禅修使家庭、工作、社交关系更和谐。因为禅修强化心力,虚弱的身心状态可以得到改善。而且,有了更宁静的心,你会睡眠安稳。
总之,禅修可以帮助你活得更有生产力、满意、健康、安详。由禅修开发出来的智慧将带来无以伦比喜悦。
心 的 作 用 方 式
和 禅 修 的 类 型
想像一下在门窗敞开的房间里,藉着烛光读书,假使有风,烛光会闪烁,使得你很难继续阅读。但是当风停止,烛光变稳定,则能顺利继续阅读。
同样的情形,我们的心晃动不定,但假使心能够安住,你的生活将充满光明。
为什么心晃动不定?因为眼、耳、鼻、舌、身五根随时在接收知觉讯息。睡觉时,感官不活跃,为什么?因为心没有连结感官。觉知生起有三个元素——对象(尘)、感官(根)和心(识)。三者和合时,觉知即生起。例如当物体、眼睛和心三者具足时,就能见。同样的,当声音、耳朵和心连结时,就能听。
假使感官之门受到限制或关闭,心的晃动就减少。佛陀曾经说明如何藉各种方式集中此心,而减少心的晃动。这些练习从很简单的方法开始,可以发展到对心甚深的观照。
有两种禅修方式可以专注和发展我们的心:
① 止禅:训练心专注在一个对象上。
② 观禅:训练心观察六种感官所觉知到的许多对象,以开发智慧,去除心的染污,解脱烦恼痛苦 。
修 止 的 原 则 是 什 么 ?
心 如 何 透 过 修 止 而 专 一 ?
如前所说,觉知生起必须具足三个元素——对象(尘)、感官(根)和心(识)。反覆专注在单一的对象上,例如呼吸或某物体,就可以找到心。
专注在呼吸的入和出(安那般那念)是很普遍、很多人知道的方法。它很容易练习,呼吸持续不断在体内进行,虽然你通常不觉察。但假使你专注在呼吸上,你会开始觉察到它。当呼吸通过鼻孔入出时,注意呼吸的感觉,或者你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腹部的起伏上。如果你持续以呼吸为所缘,心会开始专注。重点不在对象本身,而在使心专注在一个点上。因此,观呼吸必须观得澈底。
反覆观可见物,例如颜色、地、水、火或风吹动一片树叶,心也可以达到专一,这叫遍观。
禅定工夫高深的人,以尸骸或白骨为所缘,是不修止的原则是什么?心如何透过修止而专一?
错的方法,这叫不净观。脾气火爆、沮丧或忧虑者,可以专注在慈悲的念头上:愿众生健康快乐,这种慈观也是很多人熟悉的方法。
现在你可以开始认识修止了:反覆把心专注在一个所缘上。你自己的身体、外在的物体或甚至善念都可以当作所缘,自然界很多物体也是。
印度的禅修者发现许多修止的法门,佛教则有四十种传统的方法。
有些不了解修止原则的人,认为心不能藉著注意腹部的起伏而专注,其实这个法子很管用。
有一次,佛陀叫舍利弗的弟子练习禅修,专注在一朵花上,而对周利槃头伽,佛陀教他以一块干净的布为所缘,因为佛陀知道他们的心容易专注在这些东西上。(详见《清净道论》)。不论以什么为所缘,修止的原则都是一样的:让心专注在一个所缘境上。
学 生 提 问 与 解 惑
● 学生如何从禅修得到利益?
学生需要清楚了解及好的记忆力。有一次一位婆罗门问佛陀:『佛陀!我发现过去所学的,现在都很难记得起来,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佛陀举出五种健忘的原因:
1. 正如颜料加到水里,水会不清澈;同样的,贪使心混浊,记忆模糊。
2.正如不可能看透沸腾的水;同样的,被嗔激动的心,无法看清事物。
3.正如被水草覆盖的水池见不到底,当「心」睡眠、昏沉时,无法清楚了解事物。
4.正如水面被风吹皱,掉举的心会躁动而无法顺畅思考。
5.正如不可能在黑暗中把水看透;同样的,对于所学若有怀疑,不可能记得任何东西。
这五种心理状态是障碍专注和清明思考的「五盖」。要使心离开五盖,需要强力驾驭我们的心,也就是需要禅修。禅修使我们离五盖,唤醒大智慧。不受障碍的心,可以清明思考,记忆良好。心保持清醒,自然学得好。
● 禅修能立即得到利益吗?
假使你练习正确,当下就能体验禅修的大利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