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 尘 道 场  

禅修方法利益

|马陀瓦拉法师

(Ven Madawala Upali,

Principal Meditation Instructor of the

Rath malkanda Meditation Centre)

|郑振煌教授


为 什 么 禅 修 ?

禅修是一种心智的锻炼,可以帮助生活压力的解除。日常家居生活和工作再美满,还是充满种种小挫折、冲突、不确定性、失望和忧虑。居住在都市和工业环境中,更是紧张。即使在安静的时刻,焦虑、沮丧、孤寂或恐惧都可能干扰我们的心。当困难突然出现时,生活就难以忍受。但藉着禅修,这些恼人的情境,会失去扰乱你的力量,你会以更大的包容和接受面对生活的起落。 

不论年龄职业,禅修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利益。专业人士长时间工作紧张,禅修可以把心放松。工作一成不变的人,禅修可以免除枯燥乏味和焦虑不安。年长者或病人,可藉禅修减轻不舒服和恐惧。学生藉著禅修,可以改善记忆力,加强学习效果。 

禅修使家庭、工作、社交关系更和谐。因为禅修强化心力,虚弱的身心状态可以得到改善。而且,有了更宁静的心,你会睡眠安稳。

总之,禅修可以帮助你活得更有生产力、满意、健康、安详。由禅修开发出来的智慧将带来无以伦比喜悦。

心 的 作 用 方 式

和 禅 修 的 类 型

想像一下在门窗敞开的房间里,藉着烛光读书,假使有风,烛光会闪烁,使得你很难继续阅读。但是当风停止,烛光变稳定,则能顺利继续阅读。

同样的情形,我们的心晃动不定,但假使心能够安住,你的生活将充满光明。

为什么心晃动不定?因为眼、耳、鼻、舌、身五根随时在接收知觉讯息。睡觉时,感官不活跃,为什么?因为心没有连结感官。觉知生起有三个元素——对象(尘)、感官(根)和心(识)。三者和合时,觉知即生起。例如当物体、眼睛和心三者具足时,就能见。同样的,当声音、耳朵和心连结时,就能听。

假使感官之门受到限制或关闭,心的晃动就减少。佛陀曾经说明如何藉各种方式集中此心,而减少心的晃动。这些练习从很简单的方法开始,可以发展到对心甚深的观照。

有两种禅修方式可以专注和发展我们的心:

① 止禅:训练心专注在一个对象上。

② 观禅:训练心观察六种感官所觉知到的许多对象,以开发智慧,去除心的染污,解脱烦恼痛苦 。

修 止 的 原 则 是 什 么 ?

心 如 何 透 过 修 止 而 专 一 ?

如前所说,觉知生起必须具足三个元素——对象(尘)、感官(根)和心(识)。反覆专注在单一的对象上,例如呼吸或某物体,就可以找到心。

专注在呼吸的入和出(安那般那念)是很普遍、很多人知道的方法。它很容易练习,呼吸持续不断在体内进行,虽然你通常不觉察。但假使你专注在呼吸上,你会开始觉察到它。当呼吸通过鼻孔入出时,注意呼吸的感觉,或者你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腹部的起伏上。如果你持续以呼吸为所缘,心会开始专注。重点不在对象本身,而在使心专注在一个点上。因此,观呼吸必须观得澈底。

反覆观可见物,例如颜色、地、水、火或风吹动一片树叶,心也可以达到专一,这叫遍观。

禅定工夫高深的人,以尸骸或白骨为所缘,是不修止的原则是什么?心如何透过修止而专一?

错的方法,这叫不净观。脾气火爆、沮丧或忧虑者,可以专注在慈悲的念头上:愿众生健康快乐,这种慈观也是很多人熟悉的方法。

现在你可以开始认识修止了:反覆把心专注在一个所缘上。你自己的身体、外在的物体或甚至善念都可以当作所缘,自然界很多物体也是。

印度的禅修者发现许多修止的法门,佛教则有四十种传统的方法。

有些不了解修止原则的人,认为心不能藉著注意腹部的起伏而专注,其实这个法子很管用。

有一次,佛陀叫舍利弗的弟子练习禅修,专注在一朵花上,而对周利槃头伽,佛陀教他以一块干净的布为所缘,因为佛陀知道他们的心容易专注在这些东西上。(详见《清净道论》)。不论以什么为所缘,修止的原则都是一样的:让心专注在一个所缘境上。

修 观 及 其 利 益

佛陀教法的核心是开发智慧,解脱烦恼。万法无常,一切事物来来去去。当我们失去所喜欢的东西时,我们会伤心,但假使我们用智慧看生命,我们发现万事万物并不依我们的希望发生,而是依无我的自然法则。

了解万法的无常、苦、无我,来自于用智慧观察每一样事物,这叫修观。修观完全不同于修止,虽然专注是必要条件,但修观时,心并不像修止,专注在一个所缘境上。六根所觉察到的任何事物,都是修观的对象。 

你可能认为这种修观的方法很不寻常,甚至怀疑这是禅修吗?这种想法是因为大家对「止」的修法比较熟悉。修止只培养专注力,而修观的练习可以开发智慧,了知实相。 

清楚了知行、住、坐、卧四威仪是修观很重要的部份,坐时要觉察自己的坐姿,站时要觉察站姿,走路和躺下也都应该清楚觉察。这似乎很简单,有些人可能认为毫无益处。但当「心」觉察这些姿势时,禅修就进步很快。

清楚觉察日常的活动也很重要。洗濯、吃东西、喝水、沐浴、穿衣等都要清楚觉察。例如,喝一杯桌上的水,要很清楚手臂伸出,碰触杯子,拿到唇边,倾斜杯子,喝水,喝水,杯子放回桌上,最后把手移开。 

另外一种练习正念的方法是觉察出现在心上的心绪相状 (行蕴) 。当贪生起时,你觉察到;嗔时,你觉察到;昏沉时,你觉察到;掉举产生时,你知道你在掉举。禅修时如果感到怀疑,知道你在怀疑。反过来,当你没有贪时,你知道;没有嗔时,你明白;你也觉察到没有昏沉或疑时。

如果能够以这种方式练习觉照,则在做日常事务或甚至工作时,觉察自己心境的改变并不困修观及其利益难,这也是在修观。修观并不需要把心专注在单一物体上,只要觉察生活中的情境不断在改变。

坐下来练习修观时,先把注意力放在腹部的起伏上,吸气腹部凸起时,觉知「起」;呼气腹部落下时,觉知「伏」。这时如果生起妄念,则觉知「妄想、妄想」。对心的变化觉知数次之后,再把注意力拉回到腹部的起伏上。假使感到疼痛,觉知「痛、痛」,直到痛消失。不要想把痛除掉,或想要它离开。如果你感到这疼痛太不舒服,觉知「太不舒服」,然后改变姿势,同时觉知「改变、改变」,再把注意力回到腹部的起伏上。当你感到睡眠、昏沉、高兴或任何其他觉受时,当下觉知「睡眠、睡眠」、「昏沉、昏沉」、「高兴、高兴」等等。每次觉知之后,再把注意力拉回到腹部的起伏上。

现在你明白了「修观」如何观察种种对象,也让你更清楚觉知身心当下的改变。

当你习惯了这些练习,你会了解修观的价值,你会开始认清当下和生活的过程。当「心」变得更清明时,生活中的困难自然不会这么令人困惑和痛苦,即便高兴时也不会得意忘形。当「心」变得更平静时,情绪的扰动和色身的疼痛会大大减少。从观禅所获得的智慧,将使你的生活更有意义、更和谐。

愿所有想过觉醒生活的人,都能练习「观禅」。愿众生都了悟佛法,解脱痛苦。

学 生 提 问 与 解 惑

● 学生如何从禅修得到利益?

学生需要清楚了解及好的记忆力。有一次一位婆罗门问佛陀:『佛陀!我发现过去所学的,现在都很难记得起来,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佛陀举出五种健忘的原因:

1. 正如颜料加到水里,水会不清澈;同样的,贪使心混浊,记忆模糊。

2.正如不可能看透沸腾的水;同样的,被嗔激动的心,无法看清事物。

3.正如被水草覆盖的水池见不到底,当「心」睡眠、昏沉时,无法清楚了解事物。

4.正如水面被风吹皱,掉举的心会躁动而无法顺畅思考。

5.正如不可能在黑暗中把水看透;同样的,对于所学若有怀疑,不可能记得任何东西。

这五种心理状态是障碍专注和清明思考的「五盖」。要使心离开五盖,需要强力驾驭我们的心,也就是需要禅修。禅修使我们离五盖,唤醒大智慧。不受障碍的心,可以清明思考,记忆良好。心保持清醒,自然学得好。

● 禅修能立即得到利益吗?

假使你练习正确,当下就能体验禅修的大利益。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