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帕沙玛比丘表示,真正的原始佛教指的是从佛陀时代直至佛灭后第一次经典结集的阶段。
| 特 别 报 导 |
乌帕沙玛比丘――
原始佛法 • 正向菩提
依循佛陀足迹修习佛法
·
佛法毕竟是由历史的释迦牟尼佛所传授,而人间的僧团也有着历史的传承,终究是有道、有迹可寻。无论如何,修学佛法必须以「佛陀教法」为根据;而我长期以来寻探“原始佛法”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否定传统佛教,而是为了回应与落实佛弟子的初衷――成就无上菩提、利益众生。
――乌帕沙玛比丘
·
采访|本刊郑重 · 整理|慧凌
• 何谓原始佛教?•
对于“原始佛教”一说,各源流派别的佛教学者存有不同诠释,造成许多佛教徒对此产生疑惑,“原始佛教”是否有如一般人所认为的“坚持传统与保守的观念”,抑或是“强调一切佛制的清规戒律”等等……《慈悲》有幸采访菩提伽耶内觉禅林的乌帕沙玛比丘(随佛比丘),对此作出详细的开示。
乌帕沙玛比丘说道:“佛法毕竟是由历史的释迦牟尼佛所传授,而人间的僧团也有着历史的传承,终究是有道、有迹可寻,修学佛法还是要以「佛陀的教法」为根据。而寻探「原始佛法」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否定传统佛教,而是为了回应与落实佛弟子的初衷――成就无上菩提、利益众生。”
“按照近代观点(19-20世纪),南传佛教被西方人定位为原始佛教;而日本人则透过《大藏经》及其他历史详细比对后作出结论:佛灭后百年内流传的才是原始佛教,其实南传佛教主要是在部派分裂后,属于南方上座部当中的分别说部,因此,南传佛教被称为部派佛教中的「南方上座部」,属于分别说部,这是较为精确的说法。”
直至20世纪中叶以后,台湾佛教界又再针对此定义作出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现在我们所说的原始佛教,并不是依据日本学者或西方学者的述说。”乌帕沙玛比丘表示,真正的原始佛教指的是从佛陀时代直至佛灭后第一次经典结集的阶段。而第一次经典结集以后直至佛灭百年(即部派佛教分裂前),称为根本佛教。佛灭百年后,佛教开始面临分裂(转称为部派佛教),而南传佛教是属于南方上座部的分别有部。
• 原始佛法的特质与教义 •
由于原始佛教是第一次经典结集的集成,它所寻求的依据纯粹以“经”为主,而“论”则完全去除在外。乌帕沙玛比丘说:“只有‘经’才是真正的‘佛说’,而‘论’是属于佛灭百年后部派的著作。”
因此,原始佛法的特质在于它的教法纯正,没有经过部派的改造、增新或删减,可谓最圆满纯正、直接扼要的教法。乌帕沙玛认为,原始佛教所指导的修行道次第非常直截了当,“它形成一个首尾相接、里外统一、教说相应的一套完整的修行道次第。所以我个人在学了藏传、汉传、南传佛教以后,现在致力宣扬原始佛法。”
原始佛法以“经”为主
近代亚洲佛教学者的研究,不仅确认了印度部派佛教共同传诵的四部古老圣典,即《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相当于汉译《四阿含》)当中,以《相应部》(相当于汉译《杂阿含》)为四部的根本,是四部中最早形成的圣典。当中所传诵之《修多罗》(sutta)、《祗夜》(geyya)、《记说》(veyyā-karana)等三分相应教,则以《修多罗》为最早,《祗夜》、《记说》则出于佛灭后百年间的增新。最为可贵与重要的发现,是确认了在《修多罗》中,以当中的《因缘相应》、《食相应》、《圣谛相应》、《界相应》、《蕴相应》、《六处相应》及《念处等道品相应》等七事《修多罗》,是为最古老的传诵,是佛灭之初“第一次经典结集”的集成,也是原始佛教教义的标准,更是佛教圣典传承的源头。
乌帕沙玛比丘表示,现今所传诵的南传《相应部》与汉译《杂阿含》,虽是出于同一古老的传诵,但却是部派分化以后的“部派诵本”,除了保有古老的传诵之外,当中也包含着许多出于日后增新的部派见解及思想,而早期佛教圣典的传诵多是“增新不去古”,所以两部形成“同中有异”的面貌。因此,乌帕沙玛比丘依着两部圣典当中的七事“修多罗”为本,探寻两部传诵的共同说法,并依此确认共通的古老传诵,过滤后期的新说及部派义学,进而还原及整治出统贯一致、前后相应、完整确当、次第明确的教法,以此作为“佛陀教法原貌”的根据,并依之修学而正向无上菩提。
朝向生死轮回灭境
原始佛法的教义着重于探究生死轮回的生灭。从生死轮回如何升起,进一步了解生死轮回如何入灭,即是十二因缘的集法与灭法。乌帕沙玛比丘说:“从生死轮回起灭的证觉中,我们可以踏上断生死轮回的正道。当我们深观十二因缘的集法与灭法,依止解脱的八正道精进而行,其实就是在修习四圣谛。”
四圣谛是在修证上,将‘苦――众生的现况’、‘苦集――导致苦的原因’、‘苦灭――唯有苦因的灭尽才能令苦永灭’、‘苦灭正道――相应于苦、苦集、苦灭而起的苦灭正道’等,四个前后关连、次第而起、智行相应、统贯一致的事实总摄而说。此外,在佛陀于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中,又说出“明觉圣谛”、“修道断集”、“出苦证灭”的三个重要修证阶段,达成“生死灭尽”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统合一致的修证,这就是菩提道的总纲与次第,非常简要而直接。
因此,乌帕沙玛比丘认为,修行的方法就是从现前的身心修习因缘观,并且明白身心是因缘生、无常、苦,“众生是因为心生贪婪,因贪爱而执着,然后不断陷入生死轮回的流转中。若我们能够对现前的身心观察因缘生、无常、苦,那就可以清楚了知这一点,继而对身心五蕴断除贪婪、妄见、爱执,朝向断无明贪爱而获得生死轮回的灭境。”
(部分内容摘录自《原始佛法之探究略要》及《跟随佛陀的人》/ 随佛比丘著)
近代亚洲佛教学者的研究,不仅确认了印度部派佛教共同传诵的四部古老圣典,即《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相当于汉译《四阿含》)当中,以《相应部》(相当于汉译《杂阿含》)为四部的根本,是四部中最早形成的圣典。
原始佛法=人间佛教
引 领 众 生 建 立 务 实 人 生
原始佛法宣说的是既现实又实际的“实践方法”,当中没有空泛华丽的论说,也无需热情的牺牲与奉献。原始佛法主要引领众生深入了解因缘法则,从中建立务实的现实生活、建立出世间的解脱道。因此,乌帕沙玛比丘认为真正能够实现“人间佛教”的是“原始佛法”。
佛陀说,世间一切皆由因缘生灭,随顺因缘生而生,随顺因缘灭而灭。因此,现实世界并不是空无法,也不是虚幻的,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生活、面对现实、解决困难、建立人生。乌帕沙玛比丘表示:“身为佛弟子,若想在现实人生中建立一个健全又安稳的生活,我们必须按照因缘法则去处理日常生活。举例来说,一个人若患上感冒,最务实的方法就是看医生吃药,而不是完全依靠念咒拜佛。”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乌帕沙玛比丘认为,要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就必须解决它的起因,这才是充满智慧且非常务实的生活态度。
佛陀教育 回归中道
“如果我们一味宣扬‘世间一切皆虚幻,世间一切如梦幻泡影’的说法,当众生面对现实生活的问题时,可能会发生两难的情况。”根据乌帕沙玛比丘的观察,许多学佛者存有极端想法,有些对生活过度急进,有些则过于消极,往往学佛不仅不能自他俱利,反而落得身心交瘁,自他疲困的下场,这是很多现代学佛者的处境。“有些学佛者对现实生活不在乎,造成消极避世的心态,导致日渐与社会群众脱节;反之,缺乏因缘生因缘灭智慧的学佛者,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总是非常固执。虽然尽一切力量想达成人生目标,可是往往不能理解缘生法无常、无我观念,最后产生贪爱执着。”唯有佛陀的教育,佛陀的智慧才能把这两种极端想法的佛教徒引领回归至中道,同时建立世间及出世间的解脱道,朝向菩提。
“其实佛陀并不主张把佛教视为一个宗教信仰的寄托,也不希望众生以信仰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佛弟子应该依循佛陀的教诲,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困难挫折时,就必须运用般若智慧,首先要了解事发原因,并从中找出导致困难出现的主因,才能有效地解决它。”乌帕沙玛比丘说:“唯有秉持着‘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因缘观智慧,我们才能了解,现实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有无常、无我、空、苦……因此,在不违背因缘法则下,我们得以按照因缘法则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之际,也致力于建立我们务实的人生。”
“在辽阔的世间里,在广大的世界中,当我们明了世间一切皆由因缘而生灭,那我们将会明白所做的一切也只能尽力而不能绝对地掌握和拥有,也无法保持事物的永恒原貌,并且现实中所发生的一切只是一个过程,没有绝对的结果。”乌帕沙玛比丘希望这个明见能够帮助我们离贪断爱,减少或远离世间的烦恼与贪欲,然后走向出世间的证道。
“释尊的教法既不倾向于隐遁,也不倾向执取,当我们持之以恒地在日常生活中如实修行,并通过深观因缘法建立起来的这种集世间得菩提,得菩提在世间的步伐当中同步并进,才称得上世间及出世间皆美,自利及利他同步完成。”
原始佛法既不倾向于隐遁,
也不倾向于执取,
它是圆满究竟的佛法,
是真正的人间佛教。
不管时代如何改变,
释尊所宣扬的原始佛法始终能够圆满实践,
并证得菩提。
――乌帕沙玛比丘
乌帕沙玛比丘对佛教教法的探究与修行,主要义旨在于“从上座部所传承的早期教义中,探寻佛教初始时期的教法,并致力于释迦佛陀教法及禅法之原貌的探究、阐扬与实践,以此作为自觉与利他的菩提正道”。
跟随佛陀的人
――乌帕沙玛比丘简介
乌帕沙玛比丘(随佛比丘)出家于缅甸上座部僧团,是缅甸三藏大法师Baddanta Zagarabhiwuntha长老的弟子,现为台湾内觉禅林、美国纽约内觉禅觉会导师,相近共学的僧团为奉守原始佛法的『中道僧团』。
乌帕沙玛比丘曾经修学汉传佛教约十多年,不仅对隋唐以后之佛教各宗宗义有着深入的学习与体会,同时对于公元一世纪以后流传之菩萨道,当中的『般若』、『瑜伽』与『如来藏』等三系思想,亦有着极为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般若经』、『中论』的思想与『禅宗』的禅法,有着深入的体会与教学经验。
乌帕沙玛比丘对佛教教法的探究与修行,主要义旨在于『从上座部所传承的早期教义中,探寻佛教初始时期的教法,并致力于释迦佛陀教法及禅法之原貌的探究、阐扬与实践,以此作为自觉与利他的菩提正道』。经过30余年修学,乌帕沙玛比丘对佛陀教法已有清晰及完整的了解,同时具有深入的禅观体验及明见。乌帕沙玛比丘常年教导佛法及止观,目前致力于『因缘法正论』、『内觉禅法』、『菩提正道修证次第』、『正觉之道与空之探究』等著作。
乌帕沙玛法师教导禅观是先由『安那般那念』入门,先修习于初禅定,及四种息障禅法,后依『观四念处集与灭』修因缘观,而后再深观因缘观中极重要之『七观智』,而得觉见缘生法无常、苦、非我我所,明见五蕴是缘生法、败坏法、苦法、患法、离欲法、灭法,故得正知『于五蕴当生厌、离欲、灭尽』,如是如实智见五蕴缘生与灭尽,亦得如实明见十二因缘之集与灭,此即佛陀所说:『先知法住,后知涅槃』。若已如是觉见『生死缘起与生死灭尽』者,当得以如实正见生死灭尽之道迹──八正道,如是已得具足四圣谛的明见,是谓:『于圣道如实知见』,断无明及三结,成须陀洹,此为修习『四念处』之念觉分满足。若已于『圣道如实知见』者,当依八正道精进而行,住不放逸,修习具足五根,得正向于苦灭。此则当『于四念处善系心住七觉分』,次第圆满择法、精进、喜、猗、定(成就四禅)、舍觉分,修习『七觉分』满足。如是修习『七觉分』满足者,得诸漏永尽,生、老病死苦永尽、解脱、涅槃。
(摘录自www.arahant.or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