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而阿姜开照的每一个十年都在自利利他。

 慈悲专题还有诗和远方 




阿 姜 开 照

梦幻泡影平常事

·

郑振荣

·

走了很长远的路,不论是世间路,还是出世间之路,总得暂且歇一回,为了看似远方,近在脚下的每一个当下,静待生命如诗般绽放。

从繁华的都市,我们驱车半小时,就能到达人烟稀薄,安然幽静的小山区,那里有一股清凉在守候,等待洗涤布满恩怨情仇的凡心。

坐在眼前的阿姜开照,鼻梁上架着一幅半陀圆形,黑色粗边框架的近视眼镜,身披红褐色袈裟,偏袒右肩,跏趺坐在长长的木椅上。

背后白色的墙上挂着一幅字体工整好看的书法,那是阿姜开照着墨写的“吉祥经”。那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摩尼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宣讲的法教经文。

时光交错,两千五百年前在给孤独园的画面,如梦似幻的浮现眼前,让人打从心地忆念释迦摩尼佛的庄严相,为他甘心放下富贵荣华,一心追求究竟解脱而深感动容。

“师父最近写了好多现代诗,比起早前写的文章日记,字句愈见简短……”

“没有啦! 写的都是自己,有了年纪,话也少了,人生本来就这样……”

是的,人生本来就该这样,从繁杂厚重,逐见简约清凉。

善用有限的生命好好感恩和回馈。

佛 法 和 生 命 系 系 相 关

六十岁的阿姜开照,走过了半生,这一路走来,他在东西方各大监狱烙下了无数脚印,去个别聆听囚犯的心声,乃至陪伴死囚走到最后,送他们上路,为他们燃点一盏希望之光。

“许多人对我有一个错觉,以为我出家以来一直只专注监狱弘法,其实并不是。 只是当时那个年代,持续和坚持走访监狱的我让人觉得比较显著。”

忆起当年刚出家,随顺因缘被指派走访监狱,那时候的他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只是一颗纯粹的心。

“当时我主要在各大专教禅修,晚上的时间教课,上午,中午的时间就到监狱探访囚犯,时间上也没有冲突。”

人犯过错就被定义一辈子都是错的,让家人朋友们嫌弃,被社会大众排斥,除了在只有四面墙的牢房里日夜面对自己的罪恶感以外,也同时心生不甘,憎怨不被接纳,没有重获新生的机会。

而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只能终日,无时无刻活在恐惧和绝望中,颤抖着没有灵魂的身躯,等待上吊那一刻的来临,一步一步走近死亡。

“许多人对囚犯都有刻板的印象,认为他们本性难改,难调难服!”

秉持佛教慈悲为怀、众生平等的精神,阿姜开照反其道而行,进入监狱弘法的人并不多,他只身披着袈裟,脚踩轻便拖鞋,走入监狱和凶神恶煞,怨气深重,难调难服,万念俱灰,绝望无依的囚犯单独晤面。

若没有宽广的胸怀,若没有足够的慈悲和勇气,问谁能够如此浩浩荡荡走入监狱? 可是除了这些,智慧与方便成就了阿姜开照得以持续不断出入监狱大门,走进冰冷的牢房,为囚犯送上温暖和希望。

“佛法和生命是系系相关的,和囚犯分享教法必须和他的血泪有关系,才能直透他的心,我少用教条或教理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阿姜开照常常通过身为一个出家人对于佛法的理解,为囚犯们问诊开药,对治不同的烦恼,帮助他们从挣扎中看见曙光,帮助他们克服面临死亡的恐惧,教导他们为下辈子的幸福耕耘、以慈悲克服心头的怨恨。

可以想像,想要得到囚犯的信任,再以生动的佛法感化他们,是一个极其漫长且艰难的过程。更何况,在马来西亚,探访囚犯的时间只限一个星期一个小时。

“在那里我学会忍辱,学会聆听他们的心声,也常常会内省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为了他们好,还是为了自已。 ”

回顾出家至今三十余年,一路踏破红尘,走遍五大洲。

自 嘲 自 讽   风 趣 横 生

回顾出家至今三十余年,一路踏破红尘,走遍五大洲,在走访监狱,到各地弘法和带领禅修的过程中,阿姜开照看尽人世间的悲苦苍凉,感悟世界之大,人却如此卑微渺小,更加感恩和珍惜佛法。

“十年从山上走到山下,十年走入人群,十多年云游四海,接下来的十年是我的世界,我将会花多一些时间留在马来西亚……”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而阿姜开照的每一个十年都在自利利他。

忆起过去的祖师大德不计艰辛,将佛法引进这片土地,让佛教于此扎根,阿姜开照心存无限感恩,更觉得应该传承祖师大德的使命,尽自己所能去做出回馈,为这片土地上的佛教,不计任何宗派传承,给予协助和帮忙。

“接下来的日子,只想好好善用生命,善用有限的生命好好感恩和回馈。并没有什么大愿望,我出家真没有什么大愿望!”

人说因梦想而伟大,当时候出家是他的一个梦吗?

“我那时候比较喜欢禅修,喜欢探讨人生的道理和人类的苦恼,因此想要出家修行,好好做一个出家人,并没有想过要成为菩萨,成为阿罗汉。”

当时候,阿姜开照对佛教和其宗派并没有概念,只凭着单纯之心跑到泰国,在上座部的传承下剃度出家,以为披上袈裟,托钵乞食,从此在那里过上出家人的修行生活。可是后来才发现没有居留证而被逼离开泰国,回到马来西亚,所幸当时被槟城洪福寺的文健长老收留,才能有一处暂时的居所和修行的道场。

阿姜开照永远感恩文健长老当年的收留,更赞叹长老不计宗派,允准成全他回到泰国去受上座部的比丘戒,也赐予他法名“开照”。

“当时候的初心也只是想好好做一个像样的出家人,只要不去伤害任何人,能帮助别人,其余没有多想,没有想要成为菩萨! 我的条件不够格,只是后来接触了囚犯,接触病人,见证人们的苦之后,才感悟他们若能接触佛法多好啊! ”

佛说只渡有缘人,毕竟一切皆有因缘,没有强求执着的道理。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想 看 更 多 ?

欢 迎 订 阅 《慈悲》114期

阅 读 全 文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