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能够跳脱舒适圈,全赖依循仁波切的教法。
| 慈悲专题 |
导演保罗麦高云
在世界尽头游走
但不丢失
制片人兼导演保罗麦高云(PaulMacGowan)通过回溯方式和录像镜头,完成了影片《游走,但不丢失》,叙述明就仁波切云游闭关的经历和点滴。
不论我们身在何处,在城市,还是在山间,我们都必须学习时刻保有觉知,不要丢失,不要完全迷失在自己的念头和情绪当中。
·
文|道和
图片来源|网络
·
“快!赶紧走…逃啊~”
那是什么样的地方,让他仔细策划想要离开?
那是什么样的地方,让他义无反顾,全心全意朝向?
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的明就仁波切,在2011年的一个晚上,趁寺庙里的僧众和人们都沉入梦乡之际,他悄无声息地踏着一双轻便的鞋,拎了一个背包,带着有限的盘川,使用一直藏在身上的钥匙,打开了门锁,逃离了舒适的囚笼,踏向充满未知的世界。
在充斥着强烈物欲的21世纪,人们一心追求富足,努力维持舒适安逸,谁愿意放下一切,让一切归零,去探寻内心的另一个世界?谁愿意跟随祖传上师和大成就者的足迹,去寻求并证得究竟的解脱?
超越世俗超越生死
这样的情节画面,让人联想起梦幻般的漫画故事,就像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但它更像是2500年前释迦多王子离开皇宫,踏上寻求真理的修行之旅。
那是明就仁波切舍弃身份、名利、寺院、家人,把身体和生命押上的切身体验,那是他一次超越世俗、超越生死,体悟内心自由的徜徉。
他就那样离开寺院,搭乘一辆预订的出租车,前往伽耶,趁夜晚搭上前往瓦拉纳西的火车,开启了他的云游之旅。
这一去,谁知道是否还会回来。这一路上,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就像用生命作为赌注,去超越恐惧和期待,超越舒适圈,寻求内心真正和无限的自由。
在仁波切踏足过的地方,最令保罗难忘的是拉布吉康峰。
制片人兼导演保罗麦高云(Paul MacGowan)通过回溯方式和录像镜头,完成了影片《游走,但不丢失》,叙述明就仁波切云游闭关的经历和点滴。
“特别感谢仁波切。他真正将他的教法实践在他自己的身上。更感谢仁波切坦然公开,与我们分享他在云游期间所遭受的诸多挑战。”
身为仁波切的弟子,保罗由衷地敬佩和尊重自己的上师,也同时对他的法教生起虔诚之心。
“在拍摄影片的过程当中,我住的是舒适的旅馆,身上还带有信用卡,很难想像仁波切身无分文,无处可住,被逼露宿街头,乞讨食物的境况。”
为了拍摄影片,他到过仁波切在云游期间踏足的地方,对于他而言,那绝对是一条即长远,又艰苦的路途。
言谈之中,我们可以听得出他极其敬佩仁波切勇于经历和超越一路上所面对的艰巨挑战,也听得见他对仁波切的心疼之声。
最大挑战没有办法NG
在《游走,但不丢失》这部影片中,保罗以纪实的场境和画面,重现仁波切踏足的地方和他的心路历程,试图让我们身临其境,随着仁波切的云游之旅,去感受仁波切一路上所面对的孤独和无助,也同时让我们感受仁波切如何以佛法和智慧去应对种种的妄念和情绪,最终超越期望和恐惧,超脱生死,得到心灵究竟的解脱。
保罗分享说:“拍摄纪录片最大的挑战是没有办法NG,不能重拍或修饰当下捕捉的镜头画面,只能够如实呈献。
这部影片是以还原的手法摄制,但是在拍摄的过程当中,也不容许我们一再NG镜头,一再重拍。我们必须了解一切皆有其因缘,试着去遵循因缘。”
《游走,但不丢失》这部影片展示了明就仁波切放下执着和欲望的力量。
保罗认为拍摄这部影片真正的挑战是体能。长途跋涉,一路徒步喜马拉雅山,攀上高原,对他来说是一项不容易的考验。
在整个拍摄的旅途和过程中,保罗有没有游走而丢失呢?
他开怀大笑,回答说:“当然也有丢失的时候。在藏传佛教当中,这些经历都是非常珍贵的。
就如同仁波切的教导,不论是在城市,或是在山间,我们都有可能迷失,掉入妄念和情绪的漩涡。可是,我们必须在丢失的同时,依然保有觉知,那就是所谓的游走,但并不完全丢失。
往往在远离我们的舒适圈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迷失和困惑,因为一切变得如此陌生。这在中阴教法中是极其关键的。我们要觉知和与之共处,不是与之对抗,过度反应的去寻找解决方案。当我感到迷失或困惑的时候,我仅仅觉知与之同在,那其实是一种很有力量的体验。”
打破自我跳脱舒适圈
在仁波切踏足过的地方,最令保罗难忘的是拉布吉康峰。
在纪录片中,呈现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的拉布吉康峰,在湛蓝的天空和皑皑白云的映照下,高耸入云,宛如壮丽的巍峨巨岭。有许多瑜珈士住在山洞,或简陋的小屋里闭关修行,是一处令人向往,却又遥不可及的地方。
仁波切的教言:“Try your best,and let go of the results!(尽力而为,不去执着结果)。”
“那里的瑜珈士非常慈悲和善良。他们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法会,请我们到他们的住处饮茶。他们也很乐意让我们拍摄。”
被问及会不会将自己的拍摄经历写成一本书,本来性格就有些内向和勉腆的保罗回答说:“不会吧!我愿意和别人分享,但是我不想成为故事。我也不是一位作家,我只是想要和大家分享这部影片,花多点时间在修持上。”
回想十年前的自己,保罗根本就无法站上台,在众人面前演讲和分享。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持,才逐渐打破自我,和跳脱舒适圈,勇于在人前演说。
保罗能够跳脱舒适圈,全赖依循仁波切的教法,亲近仁波切,见证他的行仪,再提醒自己依法修持。
他有所感悟的说:“如果我们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我们就无法持续成长。生命,乃至修行皆要求我们不断成长。因此,我告诉自己必须下定决心,去面对和超越我在大众面前演说的恐惧。”
谈到修行,仁波切常言禅修的精要就是觉知。保罗分享他的修行经验 :
“我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修行是要停止一切的念头。当我遇上仁波切的教法之后,我才惊觉仁波切所传授的禅修法和大手印的智慧是如此殊胜。
念头其实不是问题,执着念头才是问题。”
保罗重新建立了修行的见地后,依循仁波切的教法修持,他发觉自己的心越来越敞开,看待人们和世界的态度也越见辽阔。当然,有时候还是会有焦虑和担扰,可是它们并不再影响自己。
“仁波切说过:修行的根本是改变我们的感知。我还在深究仁波切的教言,学习遵循自然和无常的真理,放下执着。”
想 看 更 多 ?
欢 迎 订 阅 《慈悲》118期
阅 读 全 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