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亲自以藏语挥毫,写下书法“觉空”二字,赠予李连杰。

 

公开讲座录影:明就仁波切与李连杰对谈【发现究竟的快乐】(23/12/2023)

 慈 悲 对 谈 



李连杰vs明就仁波切

平常风景

闪光时刻

·

郑振荣

摄影家响、郑振荣

图片提供Tergar Malaysia

·

眼前的李连杰,

不再有国际巨星的光环,

如此平易近人, 见人低头弯腰,

双手合十,

散发出一种极度谦诚,

充满慈爱的动人姿态。

谈起佛法,

他的声音总是铿强有力,

滔滔不绝。

李连杰,作为一位知名的功夫巨星,他的人生旅程并非仅限于银幕上的英雄形象,更是一位追求究竟真理,诚心学佛,精进修行的智者。

1997的金融风暴,身患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之后三次濒临死亡的经历,重重直捶他的要害,撞击他的心灵,催促他走上积极追随佛法的道路,寻求究竟的快乐,一心一意想要超越生死。

四十年前,他在扮演电影“少林寺”里的少年武僧时,拍摄场景就在国清寺,当时的方丈就察觉他与佛有缘,还问他是否愿意出家修行。

或许,他与佛的缘早在久远的前世经已埋下。

四十年后,昔日那个笑容阳光,奔奔跳跳,横刀立马,挑皮仗义的少年武僧,如今已年过六旬,不禁令人感叹岁月无常!

但是,无常却为他的生命带来了巨大而正向的转化。


生死确实是个大问题

眼前的李连杰,不再有国际巨星的光环,如此平易近人,见人低头弯腰,双手合十,散发出一种极度谦诚,充满慈爱的动人姿态。

谈起佛法,他的声音总是铿强有力,滔滔不绝。

“对全球人类来讲,疫情是个大灾难,但对我个人而言,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跟太太做了三年的闭关。”

“生死确实是个大问题,大家恐慌的也是生死,但是,纵观人类五千年或一万年有没有不死的?如果没有不死的,那么,死就是常态,每个人都会死。”

对于许多人来说,死亡乃是避忌之谈,可是,在他洋洋洒洒的言谈里,死亡变得如此淡然,如此平常。

明就仁波切观察到李连杰修行的深化和盛绽。

李连杰在他的著作《超越生死》里有一段叙述,2010年间,他因为需要到青海玉树震灾区,但是,自己受伤未愈的脏腑,和严重的甲亢可能抵不住高山缺氧,害怕自己不能平安归来,和太太做了慎重的告别。那段经历印证了他不畏惧死亡,时刻在为死亡做好准备。

我们不得不好奇,在死亡面前,他如何保有无畏无惧的勇气?

一切的果必然有其因,那是他花了二十五年,潜心精进修持佛法的收成。

在二十五年的岁月中,从香港到拉萨,他一直在寻找和接触不同的佛教大师,逐一拜他们为师,虔诚求法。

冥冥中仿佛一切自有其因缘,正因为他的身体状况不好,长期患有胃病,而遇见他的第一位佛法上师,也是藏医的罗贡桑仁波切。当时,罗贡桑仁波切,不只是为他治病,也传授他佛法,为他治心。

清净的发心,怀有一颗想学佛的真心,让他具足一切殊胜的善缘,得于亲近当代许多知名的善知识和佛教大师,当中对他影响至深的包括圣严法师,宗萨蒋扬仁波切,慈诚罗珠堪布,索甲仁波切,以及咏给明就仁波切等等。

当晚的讲座非常活泼有趣,观众都踊跃提问。

修行的深化和盛绽

2023年圣诞节前夕,李连杰和明就仁波切在马来西亚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轰动一时的座谈会,师徒俩一起探讨和分享“发现究竟的快乐”。

在座谈会中,明就仁波切以一贯轻松幽默的口吻,语重心长的分享如何发现究竟的快乐。

“每一个人的内在皆具足美好的特质-觉知、爱、慈悲与智慧,它们一直都在。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认出它们。唯有发现这些内在本具的特质,我们才能够感受到究竟的快乐。”

仁波切明晰指出佛教所倡导的中心思想-真正的快乐并不依赖外在的条件和人、事、物。因为外在的条件、人、事、物所带来的快乐皆变幻无常,转瞬即逝。

真正和究竟的快乐源于内心,源于包含爱、慈悲、智慧的觉性。

觉性人人皆有,如同仁波切所说,它只要被发现或认出,一切本自具足的特质就会自然展现。而禅修,是认出觉性的助缘和方法。

如何发现究竟的快乐?李连杰也有他独道的感悟和分享。

“我会看着不快乐的部份,看它是如何形成的?找到了不开心与不快乐的原因以后,我才知道如何将它们根除。

我如果一直追着快乐,却不理会什么造成自己不快乐,那我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

他比喻,如同中医找病因一样,除去不快乐的根源,究竟的快乐就会随之涌现。

看着在座谈会台上,与明就仁波切并肩而坐的李连杰,我们不免赞叹随喜他有如此深厚的福报,能够近距离亲近一位具格的上师,在仁波切的座下直接领受佛法和指导。

这份难得的师徒缘始于他的病痛。

真正和究竟的快乐源于内心,源于包含爱、慈悲、智慧的觉性。

李连杰在他的著作《超越生死》中就有叙述,当时,他是因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好,通过一位朋友的帮忙,邀请明就仁波切到家里传授他阿弥陀佛灌顶。随后,他就一直追寻仁波切,参加仁波切的“开心禅”和“解脱道”课程。

更难得的是,他也陪同患有忧郁症的小女儿,一起参加明就仁波切的禅修课程,让自小被忧郁症所困,长期用药的女儿走出忧郁,逐渐找到生命的方向。

基于明就仁波切的鼓励,李连杰以他的著作《超越生死》,分享二十五年间,他在法道上的困惑、挑战、挫折和喜悦,以及一路上所涌现的慈悲与智慧。

如今的李连杰,不再旨在催动票房,为电影奔波宣传。

如今的他,更愿意陪同仁波切,以他亲身的经历和修行所得的感悟,与广大的群众分享佛法的殊胜,感召更多人接触佛法,精进修行,往内心寻求宁静和究竟的快乐。

正如明就仁波切在书中所描述,他观察到李连杰修行的深化和盛绽。这或许就是一位上师对弟子的修行有所成就,内心达到某程度转化的印证。

当晚出席的观众大约2000人,但明显的当主持人介绍李连杰的时候,观众的掌声特别响亮。

超越“李连杰”的光环

在座谈会结束后,仁波切亲自以藏语挥毫,写下书法“觉空”二字,赠予李连杰。看似一副简单的书法,或许,明就仁波切在为李连杰传授心法。

许多人曾经喜爱“少年寺”里的李连杰,崇拜“黄飞鸿”里的李连杰,也被“海洋天堂”里的李连杰所感动。

而今,他所展现和发放的是超越“李连杰”的光环。

经过佛法的薰习,上师们的教诲和指引,以及自身精进的实修,这道光投射出心灵的开阔,盛绽智慧和慈悲,超越生死,如同一只苏醒过来的大鹏鸟,即将穿越海洋与天堂,任意自在遨翔。

我们依然喜爱过去的李连杰,喜爱当下的李连杰,也会喜爱未来的李连杰。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一个生命从有限到无限的蜕变。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想看更多
精彩内容?
欢迎订阅
《慈悲》119期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