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位于川西阿坝州观音桥境内的一座海拔高达3685米的寺院。

 慈 悲 专 题 



朝圣闭关回忆录(完结篇)

转山,转水,

转佛塔


·

文/摄影武藏

·

我们绕着山下的佛塔静默礼拜,祈愿内心与圣地相连。


此刻,耳边仿佛传来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仰望高山, 看不见隐蔽的圣窟。这么近, 却又那么远, 唯有以心相系, 用心顶礼。


旅馆的大婶说她要去公安局查询, 看看阿拉和恩珠的护照是否有问题。

查就查呗! 反正我们也做不了什么。

大家肚子也饿了,正好到了午饭时间。我们六人便和登巴师父一起出去找些东西填饱肚子。

旅馆的大堂设有一座佛台, 供奉着一尊壮严的莲花生大士佛像。

朝旅馆走出, 经过佛台, 我停下脚步, 双手合掌向莲花生大士顶礼问讯, 心里仿佛听到笃定的声音 :  “没事!”

没事就好! 相信没事。

吃完午饭, 回到旅馆, 啥事都没有, 我们也好像忘了有哪么一回事。

第二天清晨七点,我们继续上路, 前往塔恰克山。

沿途,我们将顺道朝圣毗卢遮那圣窟与观音寺。


这么近, 那么远的毗卢遮那圣窟

毗卢遮那圣窟位于马尔康查米村附近的一座海拔约4000米的山峰上,这座山也被称为毗卢神山。相传,唐代藏族文学家和翻译家毗卢遮那曾在此地修行。清乾隆年间,六世仓央嘉措也曾来此静修。

寺庙建于山崖洞穴之中,除了主殿外,还保留了25处圣迹,包括毗卢遮那的脚印、手印及留下的拐杖等。

一路赶来,我们心怀虔敬,渴望攀上圣窟。然而,登巴师父告诉我们,恰逢修路,车辆无法开上山,要抵达圣窟只能徒步行走。

清晨因赶路尚未用餐,阿兴开始出现高原反应,估计恩珠的脚力也撑不住上山的路。另外, 徒步上山又需几个小时, 我们原来的行程又特别紧凑,最终只能放弃上山。

寺庙建于山崖洞穴之中,除了主殿外,还保留了25处圣迹,包括毗卢遮那的脚印、手印及留下的拐杖等。

我们只能绕着山下的佛塔静默礼拜,祈愿内心与圣地相连。

此刻,耳边仿佛传来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上车离开前, 我再仰望高山, 看不见隐蔽的圣窟。这么近, 却又那么远, 唯有以心相系, 用心顶礼。

生命的旅途中难免会有遗憾,错过和失落也是一种顺应无常的美, 留有一份思念, 一种美丽的哀愁。


神秘的观音寺

观音寺是位于川西阿坝州观音桥境内的一座海拔高达3685米的寺院。寺院始建于公元1806年,因供奉四臂观音而得名观音寺。

它被称为中国第二个布达拉宫,有拉萨第二之称。

据说该寺主供之观音菩萨和布达拉宫里供奉的观音以及五台山之观音菩萨本为同根三姊妹。

登巴师父说  : “这里供奉的观音佛像和大昭寺的观音是一样的, 当时是从大昭寺飞过来的。”

听来有点神奇, 原来, 据说公元7世纪时,人们在地下发现了一尊天然形成的四臂观音佛像。该物非土非石,为天然形成,重量千斤。在人们的祈祷下,菩萨从土坑里冉冉升起,一道亮光从菩萨额头放出,这时天上祥云朵朵、花雨漫天,地上百鸟齐鸣、异香四起。众人坚信其为天成之圣物,诚心建庙以供。

因此, 它也被喻为是先有佛, 后有寺庙的一个神圣地方。

观音寺,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你一辈子去不了布达拉宫朝拜,那一定要来一次观音寺。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你一辈子去不了布达拉宫朝拜,那一定要来一次观音寺。

观音寺因其灵验感应而闻名于藏区,每年来自藏区的徒步朝拜者难以计数。

抬头仰望, 寺庙大殿看似高远, 海拔接近4千米, 必须攀爬甚高的石阶才能抵达。

急不得, 看脚下, 只许走两三步, 就得停下, 吸一口气, 让蹦跳的心脏缓一缓,  再走两三步, 再停下.....若一不专注, 一晕眩, 就可能差错脚, 踩个空, 滚下梯阶, 那可是万丈深渊啊!

口中念着莲花生大士心咒, 一步一步的攀爬, 至到清清楚楚看到壮严殊胜的寺庙, 才叹了一声 : ”我们终于到了。”

寺庙殿堂为两层建筑,正殿供奉的四臂观音像,据说全身由金、银、珊瑚、翡翠等珠宝熔铸而成,菩萨前面几十盏酥油灯,日夜长明不熄。

观音庙里还供奉着莲花生大师、无量寿佛、阿弥陀佛、财神等佛像,收藏大藏经、唐卡、法器等众多文物。

瞻仰四臂观音像, 我们在登巴师父的引导下, 献上哈达, 合掌顶礼跪拜。我忘了我许下了什么愿, 大概是祈求我们一路的朝圣皆得平安, 能够圆满此次在塔恰克山的闭关修持。

怀着慈悲的四臂观音在心间, 走出佛殿, 我们顺时钟方向摇动所有的经筒,只为将心中的感动和喜悦回向世界和有情众生。

我们花了蛮长的时间, 逐一叩问朝拜每一个殿里供奉的佛像, 每一次的朝拜, 一人皆献上一个不同的梦想和祈愿。

登巴师父看我们如此投入, 忘了时间的流逝, 在一旁提醒我们得捉紧时间继续赶路, 朝往塔恰克山。


潜入心中的高原

怀着观音的一路加持, 我们终于在当晚七点钟潜入东藏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玛县。

达南师父是仁波切的表弟, 也是一位喇嘛。仁波切托他为我们安排我们此次进藏的行程和接待我们。

还未启程之前, 我和达南师父一直通过微信语音讯息联系。

他总是那么友好和善, 处处替我们着想。没有他和登巴师父, 我们此趟的闭关朝圣之旅不可能成行, 也不会那样通畅无阻, 我们始终感恩他们。

当晚七点抵达班玛, 登巴师父就把我们载到一家素食馆。

这么近, 那么远的毗卢遮那圣窟。

甫走进素食馆, 达南师父就在大门前迎接我们。不太懂礼仪的我们,忘了带哈达献给师父, 反倒是达南师父一一给我们献上哈达。

达南师父订了一间厢房, 叫了一大桌子的素菜款待我们, 像家人一样慰问招待我们。感觉似曾相识, 像亲人一样。

除了我们, 整家素食馆当天没有其它的客人。达南师父还是一再叮咛我们说话放轻声量, 只说中文, 免得被人发现我们是外国人。

记得,我们是潜入班玛的。达南师父说藏族一些区域一律禁止外国游客, 是不发旅游证的。

我们这一路通行无阻, 没有在路上遇到关卡或公安的查问, 确实是太神奇了! 

现在回想, 四臂关音菩萨必定给了我们护佑加持, 让我们平安抵达, 潜入东藏, 潜入塔恰克山。

塔恰克山是仁波切的前生 - 阿南木曲的闭关静休处。我们此趟大费周章, 冒险潜入东藏, 也只为了能到塔恰克山, 到阿南木曲圣者的闭关中心静心闭关。

阿南木曲是敦珠法王一世的直系弟子。他一生专注修行, 最终证得虹光身, 只是因为某些因缘, 他的弟子没能见证他化虹光身。

因为他证得无漏的知识与智慧, 即便是猛兽和肉食动物来到他面前, 也会保持安静且对他尊敬万分。

对于一些生病或遭受邪灵干扰的人, 他以咒语祈福, 为他们消除障碍。

我们还没来之前, 就听过阿南木曲生平的故事, 心里对他极为敬重, 被他的修持经历撼动, 期待切身亲近他曾经涉足的山峦, 到他曾修行过的地方, 领受他和传承祖师们的加持。

位于3700米高的塔恰克山, 有着形如牦牛和老虎的迷人群山, 被视为伟大护法神——雍珠恰济的所在地。

这些山脉位于长长的玛曲河(Marchu River) 两侧, 此河拥有八种殊胜特质, 河水优美流淌, 群山充满吉祥的地理环境, 静谧庄严,犹如人间净土。它仿佛有一股无形而巨大的灵性和能量, 足够疗愈和净化人心, 扫去一切世间的烦忧。

我们心怀敬意,终于亲近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感受来自传承祖师的无形加持。

群山无语,却默默承载着无量的慈悲与智慧。

没有云朵的天空, 好蓝好蓝, 澄净无垠。 

不知名的鸟在空中展翅翱翔, 无挂无碍, 自由自在。

塔恰克山, 我们转山、转水、转佛塔,终于在此与你相见! 

我们心怀敬意,终于亲近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感受来自传承祖师的无形加持。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想看更多
精彩内容?
欢迎订阅
《慈悲》123期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