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 悲 专 题 



爱国侨僧伯圆长老
与中华文化
海外传承研讨会
——(1)——
·

陈金妹 

·


受邀参与研讨会的法师大德、海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深入探讨伯圆长老对于佛教文化的贡献及其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伯圆长老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搭建桥梁。

由于版位有限,只能总结几位法师大德专家学者论述如下:——

道了法师

—福州鼓山涌泉寺


道了法师担任研讨会住持人,他发表的论文题为:伯仲之间参禅净,圆通以外结墨缘

道了法师的论文内容丰富,完整地记录了伯圆长老的一生行仪。以下节录部分内容:-

爱国方面:伯圆长老于日据时期,响应虚云老和尚一边弘扬佛法,一边护持抗日,参与战地救护队,护卫国家,抵抗外辱。对于日本军国侵略中国与东南亚欺凌杀害人民,伯老藉文字表达悲愤之情。

热爱家乡:伯老人在他乡,心系故乡。凡是有人从中国来,他都会关心地询问家国近况。亲朋好友从中国来马探望及求字画,伯老随顺满足要求,也为家乡很多的寺院题写了很多匾额和楹联,并赠送字画予相关法脉的寺院道场。

伯圆长老于佛教文化的贡献:在担任槟城极乐寺监院时,法务繁忙之余以他曾经在鼓山佛学院的学习随缘开坛说法,出任佛教刊物《觉世》、《慈悲》杂志顾问,在电台以人间佛教的题材宣讲佛法,讲稿文章刊载于《南洋佛教》,撰写出版《睡狮身上的疤痕》、《松涛声里话前尘》、《五台山上一行者》、《心清安祥—伯圆上人的禅艺世界》、《翰墨因缘—伯圆上人与刘庆伦师徒作品合集》等。他重视将佛法实践在生活里,鼓励信众习禅,又将禅意融入书画艺术里。

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由于早期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大部分由劳动移民组成,普遍缺乏文化教育,伯圆长老在弘扬汉传佛教同时推广中文,对提高佛教的素质及提升中华文化的内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影响了今日马新等地民众特别是华人的文化与信仰。

伯圆长老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僧人,在马国多元民族环境下推动团结融合的实践者。他不但提倡不同语系的佛教应互相配合、沟通及交流,而且身体力行。当他接触到不同语系的佛教徒时,虽然语言不同,却能凭着很高的宗教情操,用心投入真诚地与对方交流,那一股强烈的亲和力,旁人也能明显感受到,实在值得今天的年青人学习。



明吉法师

—伯圆长老法脉法孙、马来西亚佛教总会雪隆分会主席、八打灵观音亭住持


明吉法师首先被邀请在研讨会上致辞,师父以四句偈诗纪念伯老及活动的缘起与众缘和合圆成此次中马两地佛教文化交流的殊胜因缘。

寂相法师(福建佛学院院长助理,福建佛学院净土学、天台学研究生导师,福建省宗教研究会副秘书长)


诗书画里的禅艺人生

在欣赏品读伯圆长老禅诗禅的艺术人生里,发现处处彰显禅意,读诗如入画中,赏画如入镜,自己入了镜,亦成了镜子画面的一份子,感悟着生命的即物即真,他从感悟“即物即真”的本质中,激发了智慧的火花。

他赞叹伯老自在的禅艺人生与生活,是社会所需,大众想要的,亦是他个人所喜爱的大自在、自由无拘无束的现实生活。



藏宇法师

—福建佛学院男众部办公室主任,福建莆田荔城区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莆田西天尾紫云寺住持


伯圆长老海外弘法纪实

伯圆长老为早期移居马来西亚的汉传僧人,当时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大部分由劳动移民组成,像伯圆法师那样曾受过教育的僧人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在提高佛教的素质及提升中华的内涵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伯圆长老的佛教思想非常生活化,纵观伯老的演讲及发表的文章,大致可以归纳为(一)鼓励家庭幸福、(二)倡议和乐社会、(三)强调修行以了脱生死。

伯圆长老对于生命的看法是:“生死无常、人生无常,所以不要太过于自我,太过于自我是愚痴,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了脱生死。”



黄文彬教授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副院长、育才基金中华研究中心主任兼人间佛教研究组组长


伯圆长老的思想及 其禅艺书画探析

黄教授讲述他前来狮峰寺的路上,他感觉到长老那个时代要出去弘法的路途艰辛不易。

他认识长老是由于中学老师的皈依师父是伯圆长老,然后到了大学时期,马来亚大学院校很靠近湖滨精舍,让他有这个机缘去亲近法师,这份法缘引起他去研究伯老的佛学思想。

伯圆长老被视为是一位书画艺术家,特殊的是他将佛教禅修境界融入在其书画艺术里。

伯圆长老的弟子刘庆伦形容师父晚年的字体为“一种浑厚圆满的金刚体”,黄教授则认为伯圆长老的书法最大特色是“随意浑圆”,即融禅意入书法,可被誉为独树一帜的“伯圆长老体”,看起来厚重,但是又飘逸,他的飘逸又不是俊秀,而是两者结合。

他说据他所亲近的伯老做人非常厚道亲切,他会牵着到访精舍的客人的手,当客人告辞时他送到门口,站在门外挥手直到我们离开为止。

所以他厚重的字体也许与他的品德有关系,至于飘逸灵活方面,应该与他的禅修境界有关。

很多人去找伯圆法师都因为家庭、事业或心里有疑惑,伯圆法师往往以禅宗观机逗教的方式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伯圆长老的亲切随和与禅宗的灵动性格,打破一些人认为佛教很理性的印象。

黄教授认为伯圆长老不只是书画艺术家,他是禅师,也是教育家。



钟东教授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生导师


伯圆长老的诗书词画传达中国禅法思想

伯圆法师是在旧中国时代出去的僧人,伯圆法师怎样在国外维护中华文化生根发芽绽放异彩?这需要很坚毅的担当力,在艰难的环境发挥菩萨道的精神,伯圆长老有非常好的示范。

从华人、华教,还有华禅,这几天与来自马来西亚的明吉法师和他随同的人员接触,这个汉传佛教里的禅宗,从文字资料隔一层的了解,到直观的与来自马来西亚的明吉大和尚处了解,发现中国禅宗在马来西亚发展得非常好,可以说从法师与居士们日常生活中的洒脱,完全没有任何心里障碍的表现,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看见禅宗的活泼在我们眼前显现出来。

我们再回来看伯圆长老书画里的诗词看禅意,中国禅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伯圆长老的诗词传达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与禅的思想。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想 看 更 多 ?

欢 迎 订 阅 《慈悲》123期

阅 读 全 文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