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古德带了三只动物与观众见面。 

 慈 悲 专 题 


万物皆有灵
生命在当下
——赴一趟
“光影寻‘珍’之旅”
·

文·普向(部分图片由主办单位提供) 

·

疫情发生前,对时光流逝与无常变幻的感觉没那么深刻与敏感。疫情发生后,比较能体会无常迅速,明白到没有东西是理所当然或可被掌控的——八年成为一段漫长的时光,因此八年后能再见到珍古德(Jane Goodall),心里有种莫名的感恩与感动。

珍古德是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人类学家和著名动物保育人士。她一辈子将其生命献身于黑猩猩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其研究纠正了一般学术界对黑猩猩长期以来许多错误的认知,揭开了黑猩猩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形态。

2016年,珍古德与继程法师在吉隆坡有一场对谈,那是我第一次目睹她的神韵与风采,而那一年,她也在马来西亚推动与启动了国内的“根与芽的计划”(Roots & Shoots Program)。

8年后,在吉隆坡慈济静思堂的分享会再见珍古德,当晚的演讲主题扣紧在希望的主轴上。然后因《慈悲》的因缘,两天后受邀出席其庆生会,以及观赏两部本地生态纪录片,过后还有一场媒体联访。因此特殊因缘,得以近距离挨近珍古德,是一份极其难得的因缘。


“灵性之美”展现在身上

珍古德年届90岁了,虽然行动与讲话方面比上回显得有点缓慢,但还是充满精力与生命力,还能在舞台上起舞……一年三百多天在飞机上度过,奔赶一场又一场的讲座或工作坊,充满着无尽的体力,推动她的是那份为生态保育永不退歇的热心……

珍古德脸容优雅,但她不仅气质优雅,重要的是,她有智慧,慈悲,强韧等多种特质。所谓“灵性之美”大概可以具体地展现在她身上。

第二天,我通过网络重看与重温了一部关于她一生的纪录片《珍古德的传奇一生》(Jane)。该片当年在美国多项影展获奖,也让更多人认识她,以及她所推广的生态保育

纪录片《寻找索洛——吉隆坡最后的长臂猿》参与多项国际影展。 

纪录片导演迈而斯斯托里,善于处理镜头与影像。 

导演布莱特摩根(Brett Morgen)从百多个小时从未公布过的野外考察和访谈影像,经过选材与剪辑,讲述了珍古德年轻时在非洲研究黑猩猩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那由男性主导野外科研的年代,一个女人如何通过热情与魄力改变世界对女性的看法。  

影片也记载了珍古德与《国家地理杂志》动物摄影师雨果从相爱、结婚、生子,又离婚的珍贵影像,让观众见证了珍古德从童年到老的一生缩影。

珍古德给每一只黑猩猩取名,她特关注当中一只地位最高的雌性黑猩猩 “芙洛” ,通过她来观察雌性黑猩猩的母性行为,而当她孕育了自己的孩子后,她更能体会与从芙洛的身上学到了慈爱与宽容的育儿方式。

影片让观众看到母亲角色的重要:珍古德的精神支柱来自母亲,母亲无条件鼓励她去追求理想。因为担心女儿的安全,她甚至陪女儿一起到非洲生活,在当地开治疗所,帮助女儿融入当地生活,让女儿没有后顾之忧去专注其研究。母女彼此之间的互动与理解,确实触动观众。

珍古德说,当她望着黑猩猩的眼睛时,她感觉回望的是如人般具备思考力和推理力的眼神,这讲述了“众生平等”。她从不站以人类中心主义的优越感来对待黑猩猩,而是认同对方也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和人类平等的物种,他们也是“人类”。纪录片也让观众看到黑猩猩如何使用工具,改变了人们对黑猩猩的刻板印象。     

人类在大自然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珍古德的回答:“要确保下一代人,成为比我们更称职的管家。”然而悲哀的是,人类总以为他们是万物之灵,主宰着其他生物的命运,导致大自然被无情地破坏……

影评拍得很朴实真实,忠实地记载珍古德传奇的一生。

纪录片《旺吉辇——被遗忘的山谷》让观众看到玻璃市独特的自然生态。 

“无畏无惧”迎向不可知

然后这趟“光影之旅”继续航行——两天后,在珍古德庆生会上,观看了两部本地纪录片,印象同样非常深刻。

第一部名为《寻找索洛——吉隆坡最后的长臂猿》(Finding Solo——The Last Gibbon in Kuala Lumpur),讲述在吉隆坡某小森林地区仅存的一只名为“索洛”的长臂猿的故事。该地区原本有四只长臂猿,后来其他三只先后离世,目前只剩下孤独的“索洛”继续生活在森林里。“Solo”音译成“索洛”,也具有“独行者”之意,这部短片记录了寻找“它”的故事。          

电影的影像与镜头处理得很好,很有质感。尤其电影末端,长臂猿索洛的呼叫声不断在荧幕回荡。离开影院后,那孤独的叫声好像一直没离开过……        

另一部则是有关玻璃市自然生态的纪录片《旺吉辇——被遗忘的山谷》(Wang Kelian——The Forgotten Valley)。一般国人对玻璃市感觉很陌生,那仿是一个不太会有兴趣踏入的州属,但看了影片后,对它有了不一样的视觉与感受。玻璃市原来有着非常特殊的天然生态,也保有很多古老的洞穴,甚至有些洞穴留存了几千年古人留下的器具用具。 

观众也看到在地人辛苦地带动与维护当地的自然生态——曾误入歧途的的华裔男阿龙,以及一些努力保护当地生态的马来同胞。         

两部纪录片的导演是同一人:迈尔斯斯托里(Myles Storey),他很年轻,很值得期待。

 珍古德过后分享对两部纪录片的感受,她称赞导演有才华与有热情,愿将时间与视野投入在关心自然生态上。

她也分享对“生态旅游”的看法。虽有人认为“生态旅游”会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她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未必完全是坏事,它可带动当地经济,就业机会与外人对当地的关注,但需平衡,不能过度发展,更不应完全以商业利益来考量处理。                

珍古德在庆生会常被问及关于年龄的问题,她的回答是:我总忘记年龄的数字,她只是好好珍惜与运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或许,她才是真正将“活在当下”作具体实践的行动者。

她也分享当她面对困境或难关时,大自然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协助她安然跨过。或许由于这份交托与臣服的信念,让她能“无畏无惧”地迎向许多不可知与不可控的新挑战……

(听珍古德讲座时,发现前面几排坐了一位样子长得非常像台湾摄影大师李屏宾的人,几乎九十巴仙神似,于是我盘算:讲座完毕后上去跟他打个招呼。没料到,讲座结束后,却直接回家,忘了这回事。)

前几年观看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纪录片《乘着光影旅行》,主角是李屏宾,讲述他与电影摄影相遇,以及如何成为电影摄影师的因缘,也让观众明白到他对镜头的执着与使命。而这回,我仿佛也乘着“光影”的翅膀,去寻找珍古德,重新认识她,再一次感受她的大爱与无私。)

纪录片《珍古德的传奇一生》(Jane)用影像)详细记载了珍古德与黑猩猩共同生活记实。 



外一篇:动物世界真奇妙 共生共荣共守护             

珍古德在讲座会上带了三只动物与观众见面,让观众了解到动物皆具有灵性,不像人类所想象的那么低能与卑微……

第一只动物:老鼠:一只毛绒的老鼠玩偶:珍古德分享事实证明老鼠也具非凡智慧,能学习各种技巧,而作为宠物也轻易近人,所以很多孩子喜欢把老鼠当宠物。她甚至分享,在非洲有些巨型老鼠可以探测地雷地位,为人类做出极大的贡献。

第二只动物:猪:珍古德分享动物皆具智慧、情感和个性,而猪其实非常聪明,她分享国外有一只会画画的猪,其画作甚至价格不菲  。

第三只动物:猴子:那是盲人魔术师加里豪恩送给她的礼物,已经陪伴她三十多年,并随她走访了数十个国家。加里豪恩做的黑猩猩玩偶有尾巴,其实黑猩猩没有尾巴,但珍古德表示没关系,她很喜欢,常带着它四处飞行。       

珍古德补充,其实她最喜欢的动物是狗——童年时期的狗 Rusty 是她研究动物行为最伟大的启蒙老师。她目前也养狗,她表示狗对人很忠诚。

(珍古德仿佛将“众生平等”或“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具体化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告知我们:没有人能够独自存活,动物与人类应是平等与对等的,包括大自然。唯有如此,这颗被称为“地球”的美丽星球上的万物万灵,才能永续地存活下去……)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想 看 更 多 ?

欢 迎 订 阅 《慈悲》123期

阅 读 全 文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