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在茶馆看到的《送别》,让刘正然的墨宝走进了希望之谷,开启了一段充满因缘的旅程。
《水一般的圆满:
希望之谷与刘正然的相遇》
撰稿:陈彦妮(Care & Share Society 主席)
“四道人生,圆满如水无违。”
这是我为《四道人生》主题曲写下的一句歌词。我常想,人生如果能像水一般,遇山绕山、遇墙转弯,包容所有的不完美,不分善恶、不执是非,不搞二元对立,那就圆满了。
于是,我想,这个计划想要感召的人,也该是水一般的人——柔而有力,静水深流。在这样的一份想望之下,我写了四道剧本——《道谢》《道爱》《道歉》《道别》,以短剧形式推动生命教育。也为这四道写了一首歌,由马来西亚著名创作歌手周博华作曲及编曲人周育庭共同参与完成。
这一切,原本只是一个愿景,直到有一天,我走进了吉隆坡一间高楼的茶坊,看见墙角的一幅墨宝,题的是《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字,不像传统书法那样端正方直,而是融融圆圆、无棱无角、如水顺滑,看了让人心安。那一刻我就知道,就是它了,它写出“四道人生圆满如水无违”的内涵。

我打听到了那幅字的作者,是一位年轻的书法家,名叫刘正然。我鼓起勇气,主动联系了他,邀请他为希望之谷《四道人生》计划题字。
第一次踏入希望之谷:宁静之中的震撼
“第一次走进希望之谷,感觉这里和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一样。”
刘正然老师这样说。他来到这座隐身于绿意与旧殖民建筑之间的麻疯病疗养院,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那一天,我们义工黄耀兴带他去木刻版画工作室,他们遇见一位院民正专注地雕刻木刻版画。那画面深深震撼了他——一个被时代遗忘的群体,正在用刻刀描绘生活的尊严。
“义工们也很友善、热情热血、无私地付出,这让我非常感动。”他说。
看到希望之谷的院民很积极地在生活,是一种真实流动的温暖,那些人和事,让他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景象。
四道人生:一场迟来的告别
当我问他,在挥笔书写《四道人生》这四个字时,是否在他内心激起了什么情绪波动时,他的回答让我也在思考及时履行四道的重要性。
“其实这四个词,我很有切身感受。几个月前,我的母亲离世了。”
原来,在母亲生病到临终前,他与母亲谈了很多生死之事,道了歉、说了再见,却没有来得及好好说一声“谢谢”或“我爱你”。

“所以我心里有点遗憾。看到你们的计划,让我学会往后的人生可以更好的面对死亡。”
这一段坦白,道出许多人心底的遗憾——我们都想得太晚、说得太迟。人生最难的,其实不是死亡,而是我们从未学会好好道别。
以无为之心,写有为之字
刘正然为《四道人生》题字,选的是他为纪念弘一大师《送别》时所用的那套风格:圆润、流动、无角、不执。
“这种写法,其实要很放松,要以‘无为’的心去写。”
他说得轻,却深。“要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尽力就好,一切交给自然。道法自然就好了。”
或许,这就是我为何在茶坊看到那幅字后会联系他的原因。那字体本身,就像水一样,是一种放下的智慧。非常清醒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参与这个计划。
在幽静的希望之谷艺术馆里,刘正然笔走楷意,缓缓铺展出四个字——“道爱、道谢、道歉、道别”。这四句话,正是《四道人生》的精神核心。字迹温润如玉,沉稳却不滞重,带着一股内敛的慈悲气息。看着他的字迹,我想起了《四道人生》这首歌的最后一段歌词:
“带着爱,不问过往滋味,笑对风雨,此生无愧无悔。”
.jpg?v=1753872442139)
书法即修行:从写字到写心
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的刘正然并非一开始就全职投入书法。过去十多年,他从事广告设计,白天与电脑打交道,晚上却一笔一画练字,从未中断。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他毅然离开设计行业,成立了自己的“墨岩书法工作室”,全职教授书法课。
“书法真的改变了我。”
他说。以前的他脾气暴躁,情绪容易起伏。后来接触静坐,再慢慢体悟到书法本身就是一种静心的方式。
“写字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说话、唱歌。有人很高兴就想唱歌,我就是很想写字。”
他选用了比较精细的楷体。“这是一种静、定、松的字体,写的时候心要静,才写得出清净无为。”
“这款字体,我是参考弘一大师的字风。弘一大师的书法广为人知,但其实在他之前,早在明朝时期就有类似风格的楷书流传下来,很多前贤如祝允明也写过这样的字。不过弘一大师的作品,的确更为人熟知。”
弘一大师是中国近现代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人物之一。他出家后不仅弘法度众,也以书法自修自省。他的书法、人格、修持与悲悯精神相融合,成为当代文人、僧侣与艺术家共同敬仰的典范。
刘正然与弘一大师的书法特别有共鸣。特别是在MCO期间,他经常临摹他的字体,认真研究他的笔法与神韵。越学越觉得亲切,仿佛心灵有了呼应。
“弘一大师本身也是一位全才——年轻时能歌善舞,精通舞台剧艺术,还曾到日本游学,人生经历丰富。然而,他最终放下这一切,走入修行。这份放下的智慧与勇气,我非常敬佩。”
当写字与修行融为一体,一笔一墨间,是时间的鼓励,也是心灵的研究。刘正然也有五次短期出家的经验,他把自身的修行,也融入到他的书法中。
“只有心静下来,笔下的字才会更有力量,也更能传达那份宁静。”
从弘一大师那里,他学会了“放下”;从母亲的离世,他学会了“道别”;而从《四道人生》,他学会了把这一切,写进每一个落笔的瞬间里。
他说,如今的世界,诱惑太多,很多人迷失在灯红酒绿之间,追逐名利,不停奔忙。但他始终提醒自己:钱够用就好,别太执着。放下,是一种修行,更是气质上的沉静和清澈。

常听人说说:“写字如做人。”写得太用力,会破;写得太执着,会僵;只有放松、专注、呼吸合一,字才能活起来,人也才能更清明。刘正然发现书法不只是写字,它是观察、是感受、是修行。
“书法让我从日常生活中慢慢观察,更加看清人事物,不那么执着。有思与学,每天都有小小的惊喜和进步。”
他说他开车时会留意路边的花草树木、天上的云朵、街上的行人……这些生活细节,都会成为他书写的灵感。
“有些事情,努力了未必有进步或成果,但书法却不一样,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我还在继续学习中,这是一件可以做一辈子的事。”
书法如何成为一种温柔的社会行动?
我问他,参与了《四道人生》之后,对“生命教育”与“善终文化”有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他说:“这个计划是一个对大家都很好的启发。其实大多数人都没准备好面对生命的告别,或者避而不谈。《四道人生》希望可以让大家积极地正视生命课题。”
他希望,这四个字——道谢、道爱、道歉、道别,不只是短剧中的情节,也不只是纸上的书法,而是生活中的提醒、灵魂深处的召唤。
“文字是有力量的,字体可以是温暖的、感动的,希望书法也能发挥作用,给大家心灵的感受。”

他相信,书法可以成为一种社会影响力,传递温暖、启发心灵,尤其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书法能慢下来,也能让人慢下来。
缘起四字,圆满一段旅程
《四道人生》的字写好了,将装裱起来,挂在希望之谷活动中心,让每一个来参观、来服务的访客与义工,都能驻足一看。
我相信,文字会说话。
我相信,他那不执着的字,不只是四道题字,更像是水写下的路——引导我们在人生风雨里,走向一个带着爱、无怨无悔的结尾。
这段缘分,不只是我和他之间的一个艺术合作,而是希望之谷和一个艺术灵魂之间深深的能量交换。他带来了字,我们在《四道人生》短剧中留下了泪水与感动。
我们彼此成就,彼此照见。
如水之道,圆满无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