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谷的大枫仔树,在制作人和幕后动画师的巧思下,即将化身成绚丽的天庭。现实与想象,在这里温柔交汇。

从希望之谷
到七色彩云——
林富江与《四道人生》
的真情拍摄手记
撰稿陈彦妮(Care & Share Society 主席)
用镜头刻下生命的温柔告别——《四道人生》导演林富江专访

阳光透过希望之谷的大枫仔树,洒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柔和而温暖。

《四道人生》剧组正忙碌着——工作人员用竹竿临时搭起布景,铺上一层轻盈的白纱,几株翠竹点缀其间,随微风轻轻摇曳,仿佛也在等待故事的开场。

几名义工和“天庭”剧目的演员张晋福、陈水芯和叶爱娥依次就位,两位摄影师从不同角度捕捉画面,其中一个掌控着摄影摇臂,把摄影机升到高处,实现大范围的镜头运动,灯光师与收音师则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位置,避免打扰那份安静的氛围。

导演兼制作人林富江凝视着主机屏幕,手势轻轻比划,目光敏锐而专注。他低声指令:“秋香,再往左半步;天公,挺起胸!如花,靠右一步……好——准备!Camera!”

这一幕,正是公益短片《四道人生》拍摄现场的日常。

《道谢》片场,导演林富江(右二)与助导陈水芯(左一)推敲每一句对白,让剧情触动观众的心。
非专业的老演员,在镜头前毫不造作地流露真情,一举一动都带着生活的味道,不经意间便逗笑了右一的富江。

真实与自然,是唯一的追求

作为前资深电视节目制作人,林富江拥有二十余年平面与电子媒体制作经验,擅长以人文关怀和社会洞察为核心驱动创意。他的作品横跨社会纪实、益智竞赛、警讯追踪与公益纪录,多次获得国际奖项肯定。 但面对《四道人生》——一部探讨“道谢、道爱、道歉、道别”的生命教育短片,他的设计理念却出奇地简单:“不刻意追求复杂或花哨,核心是‘真实、自然’。”

“我最看重的是逻辑与画面的衔接,让画面本身去讲故事。”林富江说。他相信,当镜头捕捉到的是真实的情感,观众自然会被打动。

 富江(左一)指导摄影师Jordan用摄影摇臂捕捉《天庭》的广角画面。从高空俯瞰,仙境更显辽阔与自由。
《天庭》拍摄中,两位仙女听着富江的指令,冲向镜头,演出逗趣又天真的一面。
《天庭》演员叶爱娥、张晋福、陈水芯,在没有特效的现场,凭空想象荧幕弹出、蝴蝶效应启动的奇幻瞬间。
即便是演员的休息时间,富江依旧与他们对稿、讨论角度与安排。

让一棵树拥有千面生命

短片中“天庭”的场景,其实只是希望之谷一棵古老的大枫仔树下完成的。单一背景极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但在林富江的镜头里,这棵树却可以呈现出多元的生命力。

“单一视角太平淡,所以我尽量设计多角度拍摄,让画面更灵动。”他说,这不仅考验摄影团队的基本功,也要求导演精准判断——在有限的空间里,既要满足多角度取景的可能,也要顾及观众的观看体验。“我常会假设自己是观众,这样才能找到最能打动他们的画面。 ”

这种细腻的设想,让“天庭”不再只是一个布景,而成为观众心中一方充满想象力的天地。

天公在两位仙女的陪伴下,调皮地玩起了蝴蝶效应App。App里的所有《四道人生》演员,都是他手中可以点选的主角,上演一幕幕人间互爱的故事。只是天公总会不小心按错按钮,于是,喜与悲、聚与散,就这样在凡间交错上演。

当天公玩起蝴蝶效应APP

在剧中,天公手握一款蝴蝶效应 App,轻轻一点,故事便随之展开。这种天庭角色与现代科技的反差设计,既让人会心一笑,也暗藏导演的巧思。

“这是根据撰稿人的设定延伸出来的。”林富江解释,“天公属于天庭角色,那 游戏App 这种东西是人间的产物,就可以利用这种反差来制造趣味。当天公操作时,荧幕会以隐形方式弹出,让观众仿佛亲眼看到一个游戏界面,这不仅增加代入感,也给了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

为了让画面更有仙境的氛围,动画设计师必须一帧一帧地抠掉大树背后的所有建筑,再将背景化作连绵的山峦,那层弥漫的色彩,不只是特效,更是他们耐心与匠心的结晶。

从蓝色云海到七色彩云

为了让“天庭”更具视觉张力,林富江亲自请来电视台的旧同事——动画设计师 Irwan 合作完成原创动画设计。这个跨界合作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对天庭的想象,起初南辕北辙。

“Irwan 设计的天庭是蓝色云海,而我想要带有东方意象的拱门和山景。”直到第二次会议,他才发现彼此的差异。最终,Irwan 参考拍摄素材去掉背景建筑,加上山的元素,并意外加入了七色彩云——灵感来自《大话西游》中朱茵的那句台词:“我的意中人总有一天会踏着七色彩云来迎娶我。”

“整个天庭被七色云彩环绕,我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加分。”林富江笑着说。七色彩云,让天庭多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道爱》剧组里,导演林富江(右二)与助导陈水芯(右一)细致地与演员对戏。

用非专业演员,保留最真的情感

富江曾主导ntv7王牌节目《寻找天使》六年,该节目入围RTM ASA大奖终极五强。执导的《无敌状元》第六季荣获2019年亚洲彩虹盛典优秀竞赛节目奖;《小心有诈》第三季于2023年斩获亚洲影艺创意大奖最佳新闻或时事节目奖。但不同于林富江以往制作的重演节目,《四道人生》的演员全是义工、院民与志愿者——其中不少是七八十岁的麻疯病康复者。演技或许生涩,但情感真挚到足以击中人心。

“过去的演员都是专业的,这次则完全不同。这些非专业的演员情感真挚,感染力强。”林富江说。为了让故事节奏紧凑又不失真实,他与编剧陈彦妮、陈水芯密切配合,引导演员自然地进入情境——有时靠一句轻声的鼓励,有时靠亲身示范给演员看。出乎他的意料,这批非专业演员的表演,其实更生活化,流露出的情绪,是任何训练都换不来的。

《道别》片场,富江(左二)耐心为客串演出的拿督吴碧彬医生(左一)讲解走位。床上的院民演员杨顺华平躺饰演临终者,那一刻的眼神与气息,让“道别”变得格外真切。

从剪辑室到生活的转变

刚接下这个案子时,林富江坦言并没有被“四道人生”的主题击中——因为工作繁忙,更多是把它当作一项任务。但除了当拍摄指导,他还亲自担任剪辑师,反复观看同一画面上百遍,情感开始悄然渗入。

“我开始会跟家人朋友分享这‘四道’的意义,提醒他们珍惜眼前人。”他说,“我不是喜欢讲大道理的人,但这次拍摄,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

Care & Share Society 的粉彩导师阿宝,将亲手绘制的曼陀罗粉彩画送给富江,感谢他为《四道人生》主题曲MV的拍摄倾注心血。

影像的力量,是让种子发芽

谈到《四道人生》所触及的生死教育与人文关怀,被问及影像在推动公众思考这些议题上的独特力量时,林富江毫不犹豫地回答——影像的最大力量,在于“传播没有边界”。


它能突破年龄、背景与阶层的藩篱,以最直观、最细腻的方式进入观众的心里,把一个理念悄悄种下,随着时间在心底发芽、成长。

“正如计划发起人陈彦妮说的——当亲人接近生命终点时,我们习惯喊‘加油’,但这未必适合。也许更需要的是温柔地学会告别,让病人安心,让家属释怀。”他说,“影像能够让这些观念被更多人看见、思考,并在心里发芽。”如果影像能让更多人开始思考,那它的意义就已经成立了。”


节奏与情感的平衡

作为一名多年受电视台高压训练的制作人,林富江习惯在紧凑周期里完成高质量作品。“我的原则是——作品是给观众看的。只要他们看得懂、被打动,就是成功的一半。”


他不追求曲高和寡的艺术感,而是坚持用观众能共鸣的方式讲故事,让画面自然地传递情感。


林富江(右一)在录音室记录下每个动人的瞬间。音乐导师周博华与录音师王诗豪耐心引导歌手,将生命的故事化作温暖的旋律,流淌进每个人的心里。

一句话的寄语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四道人生》的核心感受,林富江给出的答案是——

“趁有生之年,好好去爱、去拥抱当下的人和事,不要等到失去,才用言语说‘珍惜’。”

在希望之谷的大枫仔树下,七色彩云缓缓漂浮,天公手中的蝴蝶效应 App 正轻轻开启另一段人生故事。镜头之外,林富江静静注视着画面——那一刻,他和所有人一样,被这部短片温柔地拥抱了。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