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 界 一 花 】
\
功德可以回向吗?
\
真正的功德是在智慧之中;
而布施、造桥、修路,
只是求福,而非功德。
\
六祖坛经之疑问品有位韦刺史不明白达摩说梁武帝一生造寺;布施供养,实无功德而请示六祖,六祖答曰:“造寺布施供养,只是修福,不可将福以为功德;功德在法身,非在于福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果煜法师在《六祖坛经辩正》中提到“功”是所作者,“德”是作过之后,能得到一些成果。其实德就是得到也;从作功而有得,这就是功德。
比如我们盖一间房子,在盖的过程,当然需要作工;等盖好了,能让人居住,这就是德。所以功德的本意,应该是蛮单纯的。从所作的过程中,而得到成果,这就是功德。
而如果把功德,运用在佛教里。则因学佛,主要是从闻思修、戒定慧的修习,才能成就。佛法跟一般宗教不同,不只要信仰,更且要理解、修行、体证。而理解,首先就是闻思的过程;而修的话,大致是依戒定慧而修行的。
于是乎,既以所作者为功,则闻思修、戒定慧,即是功也。而最后要获得什么成就呢?就原始佛教而言,乃得到解脱尔!或者所谓的出三界、断烦恼、了生死,这皆是作功之所得也。
因此,从修持戒定慧,而得解脱者,即有功德。得解脱者即是见性,故六祖答曰见性是功。
见诸法平等,而称为德。简单说,真正的功德是要从见性去完成的。
《六祖坛经辩正》中又提出一个问题,“功德能回向吗?”
如就解脱道而言,功德是不可能分送给别人的。因为,我所体证的境界,可以分送给别人吗?当不可能!
因此,真正的功德是在智慧之中;而布施、造桥、修路,只是求福,而非功德。
从六祖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及果煜法师说从修持戒定慧,而后得解脱是功德,让我们了解到平时做了善事或拜佛、诵经、持咒,这些都是相,只要是相,皆是修福,而非功德。所以平时所说的回向功德,并非功德矣!
\ 文 \ 传 闻 法 师
——吉隆坡鹤鸣禅寺住持、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顾问、行者培训营发起人
即心即佛;佛眼即汝眼,佛心即汝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