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监狱经  

开 示

不是我没错


若人重视心灵教育, 

以慈悲看待众生, 

相信罪万已将勇补认错。  

犯错的人很多时候不是不敢认错,只怕认错后生活没保障,日子更难过。 

人往往期待希望认错后能得到对方或法律上的谅解。不包括那些以为认错后就无须受惩罚或负任何责任的邪见者。

其实,认错后所受的处罚更严重。最痛苦莫过于受千夫所指、遭人唾弃,颜面尽失的过活。导致犯错者宁可隐藏不安与责备,也不愿发露认错面对惩罚,因为他们害怕认罪后没有了保障。 


担心认错后难立足 

虽说一切因果应由自身承担,自身来清除内心障碍。佛法常说“忏悔则心清净”,也常劝导逝者已逝,应于当下修正防护,勿重犯才是智者所为。

这种具善根的众生少之又少,通常需要更多助缘才能将心里障碍彻底解决。

好比一位爱滋病患者自揭真相后,没有得到关怀,反而生活圈子更狭小、生命更黑暗、生活更痛苦。 

人都是那么现实残酷,以为越能知道对方的缺点和问题,越对自己有利,可以做为前车之鉴,得以远离不必要的麻烦;而发露忏悔者期望他人在听取悔错后,在身心上得到开解与协助。这是人之常情。 

然而,家庭的不和谐,朋友间的不信赖,往往在认错后更见恶化。 

囚犯知道自己有错却不敢承认,因为他们畏惧于无情的下判,不敢向法律低头。他们不敢发露,因怕千夫所指万眼在盯而站不起来。犯错心已不安,认错后心更不安,倒不如不认。 

然而他们却敢向宗教师认错,可见他们对宗教有某种程度的信赖,虽然一切跳不开因果,躲不过法律的制裁,但他们可以在果报现前时,让身心得以安顿。因为宗教基本教义是给予众生心灵的净化及精神的滋养,而不是肉体的处罚或心智的迷惑。 

我在想,如果人人都重视心灵教育,以慈悲看待众生,相信罪犯将勇于认错。 

每次面对囚犯,未曾问他们:你知道你做错吗?你认错了没?今天的结果是谁招来的…?反而是:如何安顿心灵上的困惑与不安。 

犯错的人,一般会有以下反应:死不认错而且极力狡辩,这不难理解,这是对死刑下判时人求存的本能,怕认错后性命不保。难怪许多的案件如一套连续剧,虚构成份多,真实部份极少,实在自欺欺人。

另一种则是勇于承担错误,干脆就此了断。 

“死不认错”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就算承当,也因为牵连他人而分散责任,即使证据确凿却还是不认错。如果侥幸躲得过,也可避免别人对你的形象和能力的置疑。

犯下滔天大罪,人尽皆知,狡辩只让他人对你心生嫌恶,责任还是逃不掉。 

不敢认错成习惯 

不敢认错会养成习惯,也令自己丧失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能力的机会。 

诚实认错,为自己塑造勇于担当的形象,可藉此磨练自己面对错误的勇气和解决错误的能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无法确保不犯错,坦诚错误才是上策。 

一个人能够成功,关键在于避免错误、改正错误。 

避免错误需有远见;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可是错了还不承认,如何去改呢? 

有句话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勇气,这种胜利是最光荣的。”

无论活在任何环境,基本原则道德只有一个:“错了就要认,认 后就要改;对了更该进一步。” 


“不认错”皆因心不服, 

并非不知自心中有错。

“认错”是因心有病, 

此刻需要是治疗,

药物温情双齐下。

 

他日人向你认错,

抑或发露心之过; 

显见对你有真歉意,

更添一份信赖, 

全靠你人性的关怀, 

绝非兽性的惩罚, 

倘若某天你认错, 

你需要的是什么? 

慈爱治疗? 

冷酷的折磨? 

无情的惩戒?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请支持慈悲网

文 / 开 照 长 老

开照比丘,196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怡保,于1987年在槟城洪福寺出家,再到泰国受比丘戒。1987-1990就读于马来西亚佛学院。现任马来西亚沙巴寂静禅林长老团成员,并身兼新加坡护法苑的宗教导师。

1988年开始走入木寇山槟城的监狱,与囚犯谈话、讲经。四年后,在一群死囚的要求下,他来到了加影。每周一早上九时,他将准时出现在加影监狱。在几十年的监狱弘法,他的慈悲不知软化了多少身陷囹圄,手脚戴着重重镣铐的硬汉子,进而皈依佛教。

开照法师除了到监狱弘法, 也常被邀请到国内各大专院校主持佛学营及举办静修营、禅修营、护法营、短期出家体验营, 渡化青年学佛。他的连珠妙语源于他的慈悲和智慧的修持,更来自他非凡的关怀人间的丰厚阅历。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